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82.
渤黄海海域悬浮体季节性分布及主要运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共航次2010年和2012年4个航次在渤黄海海域获得的现场悬浮体浓度数据及CTD海洋水文观测数据,结合MODIS L1B数据第4波段反射率值,建立了悬浮体浓度(SSC)与反射率强度的反演模型,反演了渤黄海海域表层悬浮体的月均分布。综合现场实测数据和遥感反演结果,研究渤黄海海域悬浮体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利用HYCOM数值模拟得到的各个层位流速数据,分析渤黄海海域主要断面的悬浮体扩散通量。结果表明,渤黄海海域表层悬浮体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口莱州湾及渤海湾附近沿岸海域、山东半岛沿岸、苏北浅滩至长江口一带、罗洲群岛附近海域以及沿岸其他小河流入海口。渤黄海海域水体结构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水体上下温差大、层化较强、水动力条件较弱,海域悬浮体浓度相对较低。而在冬季,海域气温较低,水体上下温差小,同时,渤黄海海域强劲的东北风盛行,水体混合强烈,海域悬浮体浓度较高。同时,黄海暖流和山东半岛沿岸流等流系加强,携带悬浮体的能力和效率均大大提高,冬季成为海域悬浮体输运的主要季节。在冬季,黄河三角洲沿岸、山东半岛沿岸以及苏北海岸等区域在强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成为海域的悬浮体主要来源。黄河三角洲沿岸再悬浮的沉积物通过渤海海峡的南端输入北黄海,在沿岸流的作用下悬浮体输送通量沿程增大,经过成山头海域后转向南输送,输送通量沿程减少,沉积物在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汇聚。沉积动力的分析结果显示,冬春季节在山东半岛区域形成的混合锋面对悬浮体的输运路径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数据模拟的方法,分析因探空仪慢转对高空气象探测记录造成影响的情况,并结合了一次实际探空记录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在实践中用五九型探空仪,在其转速下低于3转/分时的情况下,所探测到的高空压、温、湿资料与转速保持在5~8转/分的情况下的资料,吻合程度较高.而转速保持在记录整理与否的临界点:2转/分时~500 hPa以上<2转/分,此时各要素的偏离程度已明显加大,对大气层结特征的反映,已失去指示性.  相似文献   
84.
中国比辐射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3-2013年MOD/MYD11C3地表比辐射率光谱数据、MOD/MYD13C2植被指数光谱数据,合成全国各月地表比辐射率、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基于DEM数据分析比辐射率与NDVI随海拔、坡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比辐射率低值段(0.960~0.970)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面积比例全年变化不显著,代表了干燥裸土下低比辐射率的特征;中值段(0.970~0.975)分布于我国大部分植被覆盖地区,面积比例夏高冬低,代表植被覆盖下混合像元的中比辐射率特征;高值段(0.975~0.980)位于我国部分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面积比例冬高夏低,代表冰雪与植被混合像元的高比辐射率特征。(2)比辐射率与NDVI随坡向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分布。东南坡、西坡为峰值,最大值位于东南坡;南坡、北坡为谷值,最小值位于北坡。两者变化一致性很高。受不同坡向太阳方位角下的地形敏感性与植被覆盖综合影响,比辐射率表现出随坡向的峰谷变化规律。(3)随海拔升高,比辐射率呈垂直地带性变化。存在3个下降区:250 m~1250 m、2500 m~3000 m和4750 m~6000 m;3个上升区:1250 m~2500 m、3000 m~4750 m和6000 m~6500 m。这与NDVI随海拔变化特征类似,反映垂直下垫面植被变化对比辐射率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模型全面考虑了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只需DEM数据作为输入项,适用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处理平台.以1km×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计算了我国全年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年天文辐射总量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点,随着纬度的降低,年天文辐射总量由北向南增加;由于受坡向、坡度和地形遮蔽因子影响,山区天文辐射表现出非地带性分布特征.本文所提供的我国天文辐射数据产品,可作为基础地理数据供相关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6.
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用来监测和预报影响空间天气变化的太阳活动,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研究. 望远镜工作在4~100?的X射线波段和195?极紫外谱段,视场角45′,角度分辨5″,提供全日面、高分辨的成像观测. 文中分析了太阳X、EUV波段的成像观测应用,介绍了X_EUV望远镜的基本设计,分析了望远镜对不同温度日冕等离子体的敏感性、对不同太阳活动现象的响应及反演日冕等离子体参数过滤片的组合利用. 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集成了掠入射望远镜和正入射望远镜两套系统,扩展了单一X射线望远镜的成像功能,能够观测更多的太阳爆发先兆现象或者伴生现象,是目前国际上同类仪器中最新的太阳成像监测仪器.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盐穴能源地下储库建造过程中,腔体围岩处在地温、卤水和地应力地质环境中盐岩的损伤演化特点,利用声发射技术分析盐岩受不同温度的饱和卤水作用后的单轴压缩损伤破坏过程。试验发现:在一定温度的饱和卤水中浸泡30 d后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平均幅度很小;卤水对盐岩主要表现为溶蚀作用,而浸泡弱化作用非常小;单轴压缩过程中盐岩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声发射-应变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卤水浸泡后盐岩的累计声发射数随卤水的温度升高略有增加;卤水作用后盐岩试件的声发射率和累计数要小于无卤水作用盐岩;盐穴建造期盐岩受一定温度的卤水作用后盐岩的强度将出现一定弱化,但卤水也会促进损伤盐岩体的重结晶恢复,盐岩的这种特性有利于盐穴建造期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71-2000年河北省及周边12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应用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实现了起伏地形下河北省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式模拟,制作出100 m×100 m分辨率的气温空间制图。结果表明:坝上高原和河北省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温分布比较均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地形复杂,气温受局地地形影响显著。在角度相同的坡地上,偏南坡与偏北坡的气温差异1月>10月>4月>7月。在同一时段,偏南坡与偏北坡的气温差异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张家口地区多盆地河谷,气温分布均匀且较周围地区高;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在河北省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时间维和空间维模拟性能及山地扩展性能。  相似文献   
89.
90.
2013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第一年。做好2013年的矿产开发管理工作意义重大。2013年矿产开发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行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为抓手,以扶优扶强矿山企业、促进矿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绿色矿山建设和“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以保障建筑石料对“411”投资计划的需求为目的,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