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5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91.
通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面分析技术,对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共生矿物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结构带中,铯沸石有着不同的共生矿物和化学成分。在叶钠长石-锂辉石带形成早期。铯沸石常和电气石、富铯的锂云母共生,为成分均一的原生铯沸石,其CRK和Si/Al平均值分别为74.5和2.34。到叶钠长石-锂辉石带形成晚期及石英-锂辉石带形成阶段,原生铯沸石发生再平衡作用,在相对封闭体系中经历出溶作用后,形成团块状的富Na铯沸石和富CS的铯沸石脉,并与富铯的锂云母共生。到白云母-薄片钠长石带阶段。在热液作用下,原生铯沸石被次生铯沸石所交代。该次生端员铯沸石的CRK和Si/Al平均值分别为93.4和2.05。它的出现表明岩浆演化从岩浆-热液阶段进入热液阶段。总之,铯沸石作为原始伟晶岩熔体最晚期的产物.记录了3号伟晶岩脉原始岩浆中碱金属经过了极度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92.
钙钛矿(ABX3)型结构畸变的几何描述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善  王汝成 《地质学报》2004,78(3):345-351
本文讨论了钙钛矿型 (ABX3型 )化合物的容忍因子 (tolerance factor)、八面体扭转 (octahedraltilting)和体积参数 (global param eterization method,缩写为 GPM)等几何参数与钙钛矿型结构及其畸变结构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对钙钛矿 Yb Ni O3的晶体结构以及钙钛矿 Mg Si O3和 Sc Al O3在压力下的结构变化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3.
花岗岩中锆石的韵律环带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相  王汝成 《矿物学报》1993,13(2):124-129
花岗岩中锆石的电子荧光观察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锆石中的韵律环带结构主要是以较宽的浅灰色条带与较窄的灰黑色条带交替重复出现而形成的。相应于条带灰度的变化,呈负相关性的锆与呈正相关性的铀的含量亦在起伏变化。由于锆石中铀与锆的类置同象置换是非常有限的,锆石中铀含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铀的分配系数的变化。因此,当含铀锆石的结晶过程处于非理想体系时,它以固溶体相变的形式来协调固液界面的局部体系与整个花岗质熔体的热力学平衡,从而形成含铀锆石的两种固溶体相交替生长的韵律环带结构。  相似文献   
194.
刘晨  王汝成  吴福元  谢磊  刘小驰 《岩石学报》2021,37(11):3287-3294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成矿前景。珠穆朗玛峰位于该淡色花岗岩带的中部,其中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出露,并成为珠穆朗玛重要的岩石组成部分。近期,我们在珠峰前进沟地区发现并采集了锂成矿伟晶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看到浅褐红色的铁锂云母。进一步的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学研究表明,前进沟锂成矿伟晶岩为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具有稀有金属元素(Be-Nb-Li)含量高、Rb/Sr比值高、Zr/Hf和Nb/Ta比值低等特征。所有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该伟晶岩经历了高度的岩浆分异作用。矿物成分上看,云母由铁锂云母演变为锂云母,电气石由黑电气石演变为锂电气石,Fe、Mg含量降低,Li含量升高,这一特征直接指示着演化过程中岩浆成分的变化。这次发现,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锂成矿作用,也是我国喜马拉雅首次报道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的存在。结合珠穆朗玛峰周围(普士拉、热曲)近期发现的锂辉石-透锂长石型伟晶岩,珠穆朗玛地区很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一个锂(Li)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5.
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成分演化蕴含了热液成矿过程的详细信息。本文基于岩相学观察,从云母和黑钨矿着手,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赣东北松树岗Ta-Nb-W-Sn矿床的浅部热液成矿过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树岗矿床浅部的钨锡矿体的石英脉,从早到晚,由深至浅,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脉、锡石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和贫矿石英脉。4类石英脉中都含有早期的铁锂云母和晚期的白云母与铁的氧化物集合体,深部早期脉中的云母以铁锂云母为主,而浅部晚期脉中的云母以白云母为主。与早期铁锂云母相比,晚期白云母具有明显较低的Ti、Na、Rb、Cs、W、Nb、Zn、Li_2O含量和明显较高的Pb、Cu、B含量。从深部早期脉到浅部晚期脉,云母成分存在如下演化趋势:Ti、Na、W、Nb含量降低,Pb、Zn、Cu、Li_2O、B含量增高。不同深度的黑钨矿石英脉中含有两种不同成分的黑钨矿,属同一期演化早晚形成。相对于热液流体早期沉淀的黑钨矿,晚期黑钨矿具有明显较低的Nb、Ta、Zr、Hf、Ti、Sn、U、In、Sc含量和明显较高的Mo含量和Fe O/MnO值。云母和黑钨矿主微量元素成分的演化揭示了在松树岗矿床浅部的热液成矿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由于水岩反应的加强有较多围岩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196.
南岭多时代花岗岩的钨锡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岭成矿带以与多时代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为特色,是我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中5个重点矿产勘察地区之一,南岭花岗岩的基础研究和地质找矿实践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对南岭多时代花岗岩与钨锡成矿作用的主要新认识:(1)南岭地区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时代钨锡花岗岩.(2)南岭地区燕山期含锡(钨)花岗岩构成北东向分布的准铝质A型花岗岩带,延伸约350 km,暗色包体常见,为典型的磁铁矿型花岗岩.(3)燕山早期含锡花岗岩和含钨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大多含锡花岗岩以准铝质—弱过铝质(含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而含钨花岗岩则以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为主,含锡花岗岩锆石的Hf(t)集中在2~8,而含钨花岗岩中的锆石的Hf(t)集中在8~14,表明含锡花岗岩的物源中明显有地幔物质参与,而含钨花岗岩的物源则以地壳物质为主.(4)基于南岭钨、锡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榍石、磁铁矿和黑云母等常见矿物是含锡花岗岩成矿能力的有效标志,而黑钨矿等矿物可以作为含钨花岗岩的重要判别标志.本文认为,南岭复式岩体不同时代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南岭不同时代含钨锡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南岭含矿长英质岩脉与岩浆演化关系、南岭花岗岩穹窿与成矿关系等应该是今后南岭花岗岩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7.
198.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之一,其中31号脉是分异程度最高、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最重要的岩脉,绿柱石是其中最主要的铍矿物。利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对该岩脉中绿柱石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南平31号花岗伟晶岩中绿柱石可分为原生绿柱石和晚期绿柱石。原生绿柱石形成于早期岩浆阶段,与造岩矿物石英、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共生。晚期绿柱石与原生绿柱石密切伴生,是富铍流体沿原生绿柱石的边缘结晶而成,或热液沿原生绿柱石的解理、裂隙或孔隙度较大部位进行交代的产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南平31号花岗伟晶岩脉中原生绿柱石除含主要化学成分SiO2,Al2O3和BeO外还含Na,Cs,Fe,Mg等元素;FeO,MgO,Na2O和Cs2O的最高含量分别为0.28%,0.89%,1.36%和3.92%。总体上,从I带至IV带,原生绿柱石的FeO和MgO含量逐渐降低,Na2O和Cs2O的含量逐渐升高,尤其是Cs2O的含量变化较大。III—IV带中少量原生绿柱石分布于锂辉石中,具有富FeO和MgO的特征。晚期绿柱石的Cs2O含量较低,可能是由于铯沸石和南平石(铯云母)等铯矿物的结晶,导致晚期熔体-热液中相对贫铯,而热液流体与富铯绿柱石之间可能存在铯的化学再平衡。  相似文献   
199.
南岭中段骑田岭花岗岩基的锆石U-Pb年代学格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骑田岭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中段,湖南省南部,总出露面积约520km2.根据本文已获得的25个及其他作者已发表的7个有效和相互协调的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数据,结合地质学、岩石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认为骑田岭岩体是一个燕山早期多阶段形成的复式岩基,主要可分成3个侵入阶段:第一阶段,侵位于163~160Ma,峰值在161Ma左右,主要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时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45%,分布在岩体东部、北部和西部的靠边缘部位,可进一步分解为菜岭、江口、竹枧水、蒋家洞和安源等岩体;第二阶段,侵位于157~153Ma,峰值在157~156Ma,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有时含不同数量角闪石,出露面积约占40%,主要分布在岩体的中部和南部,可进一步分解为芙蓉、将军寨、廖家洞和将军石等岩体;第三阶段,侵位于150~146Ma,峰值在149Ma左右,主要为细粒(有时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12%,分布在岩体的中南部位,可进一步分解为荒塘岭、大山里和仙鹤抱蛋等岩体.其中前两个阶段花岗岩构成岩基的主侵入相,第三阶段花岗岩为补充侵入相.另有一些侵入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岩体中的细粒花岗岩岩瘤(如回头湾、龙渡岭、屋场坪)和岩脉,出露面积约占3%,在岩基范围内零散分布,其侵位年龄主要在第二阶段花岗岩的范围内,他们是侵入到早些时间已固结岩石裂隙空间的晚阶段侵入相.根据不同阶段花岗岩结晶年龄的时间差和他们之间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和冷凝-烘烤现象,可以认为,从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冷却、结晶、固结到产生裂隙的时间,不会超过2-6Ma.中晚侏罗世在骑田岭及其周边的南岭地区,广泛发育同时代的花岗质和中基性岩浆活动,反映了燕山早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此时本区处于大陆内部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壳幔相互作用对本区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0.
永泰云山早白垩世石帽山群第I、Ⅱ旋回岩石组合由沉积岩、基性熔岩、酸性火山岩构成,缺乏中性成分的岩石单元,为典型的双峰式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富碱(尤其富钾)、富铝、富铁,贫镁,富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及亲铁元素,并具偏高的ISr值和显著偏低的εNd(T)值[ISr=0.70682 ̄0.70770,εNd(T)=-7.42 ̄-3.22。流纹质岩石总体具富碱、富硅、富铝,贫铝、贫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