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腾冲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腐蚀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腾冲地热成因的角度,分析其地热水化学的总体特征和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热水pH值、流速、溶解氧、CO2及Cl^-、SO4^2-、SiO3^2-、Ca^2等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2.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综合采用用地面积、构成占比、增量占比以及地表覆盖转移矩阵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各地市地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并从人口、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地表覆盖变化驱动力、变化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地表覆盖在过去的20 a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其减少率为11.63%;人造地表扩张速度较快,增长率高达80.92%,其他地类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山东省地表覆盖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草地和森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鲁东丘陵的东北部地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中部区域,湿地和水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平原北部沿海地区和南四湖地区.山东省地表覆盖变化是由多种驱动力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经济的增长、人口的流动、政策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53.
当前人口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基于单因子影响力探讨,多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因素和其交互作用对人口集聚的影响作用,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相比工作时段,休息时段人口相对分散,但中心空心化趋势不明显;2)从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来看,第三产业企业密度、路网密度、房价、地铁站可达性等对人口集聚影响最大;3)人口集聚受到因子间交互作用影响明显,其中第三产业企业密度与房价以及第三产业企业密度与POI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力最强.  相似文献   
54.
55.
不同的自然、历史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使得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各不相同。借助旅游经济模型讨论了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旅游经济联系隶属度。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很不均衡,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构成强联系区,其它地区和城市构成一般联系区;强联系区的容量维和信息维均小于一般联系区,表明旅游景区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小,景区分布相对较均衡;一般关联区旅游景区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大,说明旅游景区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大,呈高度集中式分布。  相似文献   
56.
利用1958~1997年NCEP/NCAR一日四次的风场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季节平均西风角动量(即u角动量)经向、垂直输送通量及其三个分量(平均经圈环流、定常波、瞬变涡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特别是讨论了12~2月、6~8月它们与东、西风带、副热带西风急流、极夜急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包含纬度因子的角动量通量与动量通量在高纬地区存在显著差别,高纬对流层上部的强动量输送中心在角动量通量中不明显。而u角动量强经向输送主要在中低纬对流层顶附近和冬半球高纬平流层顶附近,副热带西风急流和极夜西风急流均位于u角动量强向极输送中心及其高纬一侧的辐合区中。(2)发现三个输送分量对急流维持的作用随纬度、季节不同。北半球冬季(夏季)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强度相当的定常波和瞬变涡)强经向输送及辐合维持;南半球西风急流全年均由平均经圈环流和瞬变涡旋输送及辐合维持;冬半球中平流层极夜急流主要由定常波、瞬变涡旋输送及其辐合共同维持。(3)热带东风区是牵连角动量(即Ω角动量)的高值区,它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向对流层上部输送;冬半球副热带及中纬西风区存在u角动量垂直输送的切变区,它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和瞬变涡旋完成;热带对流层顶附近有u角动量的定常波弱向下输送。  相似文献   
57.
???????????????????????????????????????????????????80 cm??130 cm??????????????????????仯??????0.02×10-8 ms-2/cm??????????仯????仯??????????????????????FG5??A10???????????????????????????????????????????????????仯????????  相似文献   
58.
广西沿海不同演替阶段红树群落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积物粒度分布是影响红树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代表广西红树群落演替趋势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3种红树群落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树群落沉积物类型均以砂和粉砂为主,随着红树林群落保存状况的逐渐变差,砂的含量逐渐上升,粉砂和黏土含量逐渐下降;沉积物粒径分布趋势均为砂粉砂黏土砾。木榄和秋茄2个群落底床沉积物不同深度沉积物粒径分布规律一致,但与白骨壤群落存在差异;3种红树群落的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均呈现为双峰或多峰形态。  相似文献   
59.
选取广德独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省富硒土壤分级标准,相对系统地研究独山地区农业可耕地土壤及其植物中的硒含量。研究表明:土壤中硒含量与有效硒、镉、铬、氮、钼、有机质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磷、锰、pH值等含量或指标越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越低。这些为独山地区富硒产品开发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当地的富硒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0.
气象站和卫星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时存在无法反映空间异质性且精度差的问题,基于CLDAS多源融合降水,利用EI60模型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对中国的降雨侵蚀力进行评估,并结合降雨量、侵蚀性降雨次数、侵蚀密度等指标,探讨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1) CLDAS降雨侵蚀力与地面实测数据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均有良好的回归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与CMORPH降雨侵蚀力相比,其相对误差显著降低,可以准确反映全国范围的降雨侵蚀力季节性变异。(2) 在2001—2020年,不同雨量区的降雨侵蚀力、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雨量区的年际变化波动剧烈,侵蚀性降雨次数和暴雨过程协同影响降雨侵蚀力的大小。(3) 空间上,中国的降雨侵蚀力值的特点为东南沿海地区高、西北内陆地区低。时间上,侵蚀性降雨集中在5—8月,夏、秋两季对土壤造成的侵蚀影响更大。(4) 通过对年降雨量、年侵蚀密度和年暴雨量进行分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暴雨量与侵蚀密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年降雨量一定,暴雨事件越多,降雨侵蚀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