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力馬河区域地質概述本文所述的地区位于康滇地盾的中部东側。区內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和部分中生代的陸相沉積岩層,而古生代及震旦紀海相地層僅分布于区域外圍。无論是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的火成岩均广泛出露于古生代以前的地層中,加上多次的構造作用,使这里的大部分岩石都遭受深度的变質。(如圖1)  相似文献   
13.
川青地块在地貌上为川西高原,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最重要的构造单元。新的GPS监测资料表明,在欧亚框架内,川青地块及其邻近的龙门山带和华南地块西缘的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具有自西向东由25.66mm/a递变下降到6.99mm/a的总趋势。速度矢量表现出顺时针涡旋转动。川青地块内具有局部应变积累的非均一的区域剪切。横切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新的GPS量结果揭示,两侧地块间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约8mm/a;由于局部应变积累,断裂系南西侧的主断裂的移动速率为9.3mm/a,其间为拉分盆地和小的横向伸展断裂。鲜水河断裂系的左旋断裂滑动作用,调节了川青地块与/11滇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川滇地区1988年以来30次Ms≥5.0级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强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曲线有一个非线性趋势增强的变化过程,曲线上升的非线性增强对整体区域一定时间段内有震、后续地震和无震的判断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中、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质背景、样品分析方法、气液包体特征、包一显微测温和温度气压计等几个方面扼要介绍了布阿泽尔地区不同矿床内矿前、矿后石英以及矿后方解石中卤水包体的特征,提出布阿泽尔钴矿和Cobalt银矿代表了同一类型的Co-Ag-As矿化中Ag-Co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互联网数据中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其无处不在、形式与结构多样的特征决定了感知和融合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其感知和融合技术的总体现状,总结了服务快速准确发现、深层网络数据高覆盖度采集、非结构化文本中位置信息提取和关联图像空间语义提取等感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异源几何数据匹配关联、地址标准化处理、同名实体语义对齐、地理实体关系构建等融合处理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了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感知融合技术在开放地理数据网络、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网络监测与地理空间情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物性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的形成机制为解剖对象,通过对砂岩埋藏前组成、化学成岩作用和物理成岩作用的相对重要性、自生矿物组成、孔隙构成、物性与孔隙结构等研究,明确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研究,选择骨架颗粒构成、自生矿物组成、物性、孔隙构成以及粒间体积等有关的15个成岩相定量评价参数,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进行成岩相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经历了较强的物理成岩作用和较弱的化学成岩作用,原生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方解石的胶结作用;②成岩相定量评价表明,弱胶结、强压实成岩相以及强方解石胶结、中-强压实成岩相的储层质量均较差,受北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胶结、弱-中等压实成岩相具有较好的储层质量,建议作为今后的优选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8期发育近百千米长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形态和展布既不受传统意义上的湖岸线的控制,又与典型三角洲形态不符,长82油层与长81油层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从沉积动力学角度,应用流体力学上的射流理论分析了三角洲前缘特别是河口地区水动力特征及沉积作用;运用河床底面形态控制原理分析了长8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长8期不具有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的水动力条件,湖泊不可能长期大范围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水下分流河道可能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是湖退河流进积形成的。沉积环境特别是湖盆底形和水体深度的差异是延长组长82油层与长81油层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秀芹 《地质学报》2009,83(8):1089-1096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地层与长1-长7地层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