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甘肃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16,自引:19,他引:16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 EW 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 CO_2包裹体为主,CO_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 eqv;主阶段发育纯 CO_2包襄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 wt.%NaCl eqv 和3~5 wt.%NaCl eqv 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 wt.%NaCl 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 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82.
山东玲珑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 CO_2型(L_(CO_2) V_(CO_2)>90%)和富 CO_2型(10%≤L_(CO_2) V_(CO_2)≤90%),中阶段为纯 CO_2型、富 CO_2型、富 H_2O 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 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 CO_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 X 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 CO_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83.
陈衍景 《地质论评》2007,53(6):754-75482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中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前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涂光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7月31日15时2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84.
滇西北中旬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通过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普朗斑岩铜矿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子晶种类复杂,盐类矿物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石膏,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赤铁矿。流体包裹体中发现有4种流体,即高盐度岩浆流体、含CO2低盐度流体、中等盐度流体以及少量低盐度水溶液。高盐度岩浆流体的均-温度范围457,245℃,均一压力范围(259.33~25.43)×10^5 Pa,盐度为34%-54%NaCl,密度为1.12—1.07g/cm^3,富含Na、K、Ca、Cu、Fe、CO2、C1、S等成分。原始岩浆流体可能是由中酸性岩浆上升至中间岩浆房后直接出溶而成,并汇聚在岩浆房的顶部。在甘孜一理塘洋盆的俯冲过程中,岩浆流体在流体内压和洋盆俯冲所产生的主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间歇性地从岩浆房上涌,为早期岩浆活动(226±3)~(2284-3)Ma所形成的岩浆一热液系统提供了持续的矿质和热源。含CO2低盐度流体与高盐度岩浆流体的相分离作用是导致普朗斑岩铜矿主成矿期网脉状-浸染状矿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钟军  陈衍景  陈静  李晶  祁进平  戴茂昌 《岩石学报》2011,27(5):1410-1424
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位于紫金山矿田北东侧,产于四坊花岗闪长岩和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矿体平面上呈半环形展布,空间上呈马鞍状,矿石主要为浸染状和网脉状构造。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矿区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三阶段,分别为:早阶段钾长石-石英±磁铁矿±辉钼矿脉,产于钾化蚀变带;中阶段石英±辉钼矿脉±黄铜矿±黄铁矿脉和硬石膏-黄铜矿脉,产于被绢英岩化叠加的钾化蚀变带和绢英岩化蚀变带;晚阶段石英±石膏±黄铁矿脉,产于绢英岩化带和明矾石-迪开石-绢英岩化蚀变带。早、中阶段脉石矿物中以富气相水溶液和含子晶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2包裹体和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偶见纯CO2类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420~540℃之间,盐度介于0.4%~62.9% NaCleqv,流体属NaCl-CO2-H2O体系。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40~480℃,盐度为0.5%~56.0% NaCleqv,CO2含量降低,压力、氧逸度低于早阶段。晚阶段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280℃,盐度为0.4%~8.4% NaCleqv。中阶段流体沸腾作用强烈,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晚阶段流体演变为NaCl-H2O体系,可能有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86.
1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大水金矿位于甘肃省南部玛曲县,平均海拔为3500~4000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9′00″、北纬35°05′00″。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秦岭褶皱带和松潘甘孜构造带衔接部位。金矿初步控制储量超过50t,远景储量可达百吨以上。  相似文献   
87.
88.
为什么中酸性小岩体成大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衍景 《西北地质》2012,(4):128-133
"小岩体成大矿"是对岩浆-流体成矿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找矿勘查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中酸性小岩体成大矿的原因是在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中,小岩体比大岩体更容易富集成矿元素,更有利于成矿流体和物质运移,是更有利的成矿物质沉淀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9.
大别山北麓钼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别造山带北麓新发现有大、中型钼矿床(点)十余个,是继东秦岭和东北钼矿带后又一重要钼金属矿集区.本文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多沿NW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集中于晓天-磨子潭断裂以北;矿床产出受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对赋矿围岩无选择性.钼矿化与燕山期高钾花岗质斑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和/或接触带围岩中.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次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过程普遍具有四阶段性,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富CO2为普遍特征.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0~ 130Ma,且从西向东变新;钼矿床和相关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于岩石圈碰撞缩短加厚之后的伸展减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0.
湖北竹山县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矿体主要受东西向的银洞岩背斜控制,呈脉状产于武当山群变火山岩.热液成矿作用包含4个阶段:(Ⅰ)细粒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细粒石英-银金矿化阶段;(Ⅲ)粗粒石英阶段,含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Ⅳ)块状铁白云石-石英阶段.银洞沟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NaCl-H2O型(W型)、CO2-H2O-NaCl型(C型)和CO2-CH4型(PC型).Ⅰ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以W和C型为主,含少量PC型,相比Ⅰ阶段,Ⅱ阶段的C型包裹体更多,而Ⅲ阶段仅发育W型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8 ~ 436℃,盐度为5.1%~10.2% NaCleqv;Ⅱ阶段均一温度为220~375℃,盐度为2.0%~ 10.7% NaCleqv;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2 ~272℃,盐度为0.4%~7.2% NaCleqv.根据C型包裹体估算前两个阶段压力分别为330 ~463MPa和180~363MPa,相应成矿深度分别为12.5~17.5km和6.8 ~13.8km.从Ⅰ到Ⅲ阶段,δ18OW、δD平均值分别由8.4‰和-72‰,变化至0.9‰和-67‰,指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混入了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与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富CO2的变质热液,属于造山型矿床,流体的混合可能是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