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51.
关中地区元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代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干旱灾害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从元代早期(公元1266年)至元代晚期(公元1359年)的94年中,共发生干旱灾害33次,平均每2.85年发生一次;元代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主要以轻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数的42.4%,其次是中度旱灾,占旱灾总数的24.2%,特大旱灾的发生频率也较高,占旱灾总数的21.2%,大旱灾发生频率最低,占旱灾总数的12.1%。关中地区干旱灾害在元代早、中、晚期分布不均匀,从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干旱灾害呈现出由少变多又变少的趋势;降水量的年内分布不均匀是该区在元代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而气候的异常明显变干是该区在元代中期干旱灾害加剧和大旱灾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自身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气候背景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也加剧了干旱灾害的发生。元代关中地区发生了1次干旱气候事件,时间在1326—1332年。初步确定元代关中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 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年份主要灾区的年均降水量为350 mm左右。  相似文献   
52.
根据野外调查、土层厚度测定、室内粒度分析、CaCO3含量分析和微结构鉴定资料,研究了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末次间冰期第1阶段气候相比具有频繁变化和变异特点;3100aBP以来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比75~10kaBP之间的末次冰期还要强,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强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干。全新世黄土发育条件分析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可以发育在冰期,也可以发育在与现代气候相近的间冰期,可以发育在冬季风占优势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发育在冬、夏季风活动强度相近的条件下。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为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深入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异特点对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依据对黄土地层的孔隙度及颗粒组分等实测资料 ,初步认识到黄土的孔隙度具有从上向下波动减小的规律 ,波峰在黄土层 ,而波谷在古土壤层 ,也即黄土的孔隙度大于古土壤。黄土主要由粉砂、粘粒构成 ,并且黄土的粒度比古土壤要粗一些。黄土的孔隙度与黄土的颗粒组成具有相关关系 ,决定孔隙度大小的主导因素是颗粒大小  相似文献   
54.
关中平原明代霜雪灾害特征及小波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中平原明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区明代霜雪灾害等级、阶段与灾害发生周期等。结果表明,关中平原明代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总灾害频次的23%,54%,23%。该区明代霜雪灾害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368~1448年)和第3阶段(1508~1568年)为灾害少发期,第2阶段(1449~1507年)和第4阶段(1569~1644年)为灾害多发生期。小波分析显示,关中平原明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分别存在11 a、8 a、44 a的周期变化。初步确定关中平原明代1618~1631年发生了1次寒冷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55.
1368—1948年陇中地区干旱灾害时间序列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度变换法对陇中地区1368—1948年(明代至新中国建立前)各等级干旱灾害及旱季序列的时间分维值进行测算。并深入讨论了各旱灾序列时间分维与其线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维随时间演进的变化趋势。对4个干旱等级、4个旱季序列的分维值进行研究,发现:①干旱灾害具有客观的分形结构,其时间序列是具有自组织性质的,干旱灾害是自组织系统;②各等级干旱灾害有自己的时间重演律,干旱灾害越轻,无标度区越宽,分维值越高,短周期更明显;③各旱季分维值与其发生频次成正比;④整个时期的动态总体上表现为:各旱灾序列(旱灾、大旱灾、中度干旱、春旱及伏旱)分维值逐渐增大,旱灾发生趋向混沌无序,旱灾系统趋向平衡态,稳定性减小;⑤分形分析法与常规统计方法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6.
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共发生82次,平均每3.52年发生一次;在唐中期的703—840年间,共有洪涝灾害51次,平均2.69年发生一次,占洪涝灾害次数的62.2%;在唐代早期的618—702年间和唐代晚期的841—907年间洪涝灾害平均分别为每5.60年和4.13年发生一次,分别占18.3%和19.5%。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时期,中期为洪涝灾害多发期,早期和晚期为洪涝灾害较少发生期。唐代泾河流域一级轻度涝灾共发生37次,占洪涝灾害发生次数的45.1%;发生二级洪涝灾害34次,占41.5%;发生三级大洪涝灾害8次,占9.6%;发生四级特大洪涝灾害5次,占6.1%。唐代泾河流域持续时间长的大涝灾和特大涝灾的发生主要是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造成的,是当年降水量增加或气候短暂变湿润的结果;持续时间短的轻度和中度涝灾的发生主要是降水量的集中和暴雨引起的,一般不代表年降水量的增加。初步认为,唐代中期降水量较多,气候较早期和晚期湿润。  相似文献   
57.
根据大气降水化学成分和岩溶水化学成分的分析,认识到了陕西镇安、旬阳地区夏秋季岩溶水 H+ 与 H C O-3 含量高,岩溶作用活跃,冬春季的变化相反。根据该区及南桂林等地现代岩溶作用强弱变化规律,提出了补充的岩溶作用的物理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58.
黄土中古土壤淀积类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景波 《地理学报》1995,50(1):25-40
作者在西安附近发现了第1、4层古土壤的双层淀积和第5、8层古土壤多层淀积现象。资料表明,双层淀积、多层淀积和厚度异常大的CaCO3淀积层是土壤具多元发生过程或受后期淋溶的产物,它们常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壤期。第1层古土壤下部的两层结构均不属古土壤组合部分,该层土壤为中、酸性森林土壤。第8层古土壤特殊的厚层淀积代表了气候的多次变化和多个成壤期。第4、5层古土壤具不连续CaCO3和Fe2O3、Al2  相似文献   
59.
陕西黄土高原晚更新世环境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赵景波  黄春长 《地理科学》1999,19(6):565-569
岐山剖面孢粉分析表明,黄土高原东南部晚更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可分为7个阶段和13个小阶段。其中末次冰期的3个冷干阶段和2个温湿阶段被分别命名为秦家寨,岐山,坡头冰阶和尚家坡,杨家湾间冰阶。冰阶的植被以温带森林草原为主,间冰阶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