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厚度为369cm的台错TT-1剖面中,共采取连续样品156个,单样平均厚度仅为2.36cm,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样品的硅藻研究,以及全部样品的孢粉和介形虫化石分析鉴定,本项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①结合铀系不平衡法获得的准确可靠定年数据,本文重建了西藏台错古湖区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从万年尺度上,台错在>32.60~26.15ka BP间的6.45ka间长期处在潮湿、湿润的环境之中;在26.15~4.50ka BP的21.65ka间,气候则以偏干和寒冷为大背景;在4.50ka BP,沉积记录终断,表明湖泊干枯消失。从百年-千年尺度上,厘定出台错自22.70ka BP以来,经历了明显的寒冷气候事件8起,湿润气候事件3起,以及气候颤动事件2起,从而更加详尽地描述了台错在18.2ka中经历的19个古环境、古环境演变阶段。②首次发现了两种硅藻的新化石种--西藏胸隔藻属新种Mastogloiatibetica Li et Wei和西藏桥弯藻属新种Cymbellataicuonensis Li et Zheng。③首次在西藏境内大量发现了Cyprideis torosa(结节正星介)和C.littoralis(滨海正星介)。本文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及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来自高原内部的全新精细记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指出由于该盆地基底、盖层结构横向分块的不均一性,在盆地中构造活化弱的地段或抬升剥蚀较早的地段构造形变弱,深埋时间相对短,岩石固结程度较低;其隆坳过渡部位有条件形成较大范围的自流斜坡,有利于形成长期渗入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目标区。赋存疏松砂体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地层是找矿的目的层。  相似文献   
93.
综合滇川西部特提斯带现今地表构造格局、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再解释,提出造山带各圈层间,上地壳、中下地壳、岩石层地幔、软流层地幔的构造是一种多向层架构造,上地壳与中下地壳间是一个区域性构造滑脱面.岩石层地幔是一个不易变形的刚性体,常保留老的构造框架.软流层表现为易变层,是变形启动区,反映 “新”构造.研究区陆内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扬子地块西缘存在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软流层上涌体及其热熔体上侵地壳底部所形成的壳幔混合层和区域性构造(包括断裂)交叉转折(转换)部位的制约.  相似文献   
94.
路基下岩溶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晔  赵明华  曹文贵 《岩土力学》2007,28(9):1914-1918
影响高速公路路基下岩溶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且包含各种模糊信息。基于实际工程资料,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路基下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模型;采用Laagoven和Buckley关于层次分析方法中权重比矩阵元素模糊化的建议,推导出权重比矩阵元素为三角模糊数的模糊权值向量计算公式,再按照模糊平均加权方法(F-SAW)得到每个评语的模糊效应值;最后以此结果进行模糊集排序,得到岩溶顶板稳定性的评语。实际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
OBS广角反射地震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蒸发岩、玄武岩等高阻抗岩层发育地区 ,常规反射地震往往难以获取高阻抗层以下的地层地质信息。而使用海底地震仪 ( OBS)进行广角反射地震测量 ,可较好地解决高阻抗层屏蔽问题 ,它是开展海上地质构造勘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 OBS广角反射地震法的原理 ,海上测量方法 ,资料处理 ,时间剖面解释及地下地质构造计算机模拟方法作了阐述 ,对 OBS广角反射地震勘探法的成功范例——苏伊士湾高蒸发岩发育区结晶基底勘探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96.
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菜州湾海岸平原在埋深60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可分弥河、潍河和白浪河3个系统,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并与其所属诉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是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结果。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区有6期古河道发育,其中玉木早冰期古河道和玉木主冰期古河道的砂体沉积粒度粗、连通性好、分布广,即是富水性强、水质好的淡水含水层,又是该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通道,控制在线积粒度粗、连通  相似文献   
97.
考虑基桩差异性及桩土共同工作的桩基承台梁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承台梁计算方法采用倒置的连续梁进行简化计算,未能考虑基桩承载力差异对承台梁内力的影响及梁下土体对荷载的分担作用,同时也难以模拟梁下土体的连续性及应力-应变的扩散。引入荷载传递法计算基桩刚度,提出一种对基底反力能进行自动调整的梁底反力计算方法,并结合Newmark计算原理,给出了能考虑基桩承载力差异、梁身截面变化及梁下地基土体塑性变形的承台梁内力分析方法。最后,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符合桩基承台梁的实际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98.
赵明华  汪优  黄靓 《岩土力学》2005,26(Z2):184-188
将桩身视为空间受力的梁单元,利用更新的拉格朗日坐标体系考虑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并采用弧长控制法求解有限元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基桩屈曲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将某现场木桩压屈试验实测屈曲临界荷载与理论分析比较,吻合良好。大量计算分析表明,桩周土地基系数、基桩埋入比、桩身材料和基桩长细比是影响基桩屈曲荷载大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应重视和考虑。  相似文献   
99.
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和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海槽周边的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发育不同程度变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海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南段的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力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海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海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海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相似文献   
100.
主要介绍了利用1:50 000 DEM作为数据源来制作坡度分级图的计算方法、参数指标、及利用ArcGIS对DEM光栅进行坡度分级,最后将光栅转为矢量,最终获得坡度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