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埃达克质岩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埃达克质岩”的术语、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成矿背景,讨论了埃达克质岩有利于成矿的控制因素。“埃达克质岩”是指那些具有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如SiO2≥56%,Al2O3≥15%,亏损Y(≤18×10-6)和重稀土元素(如Yb≤1.9×10-6),高Sr(很少样品的Sr含量低于400×10-6),无-正Eu,Sr异常,贫高场强元素等,但可以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并可有不同成因的岩浆岩。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金属成矿意义,其有利成矿背景主要包括岛弧、大陆板内伸展和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世界上许多(包括三个最大的)斑岩铜矿都与埃达克质斑岩密切共生,因此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潜力巨大。在岛弧和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来自俯冲玄武质洋壳或洋壳沉积物或拆沉的大陆地壳产生的熔体或释放的超临界流体与地幔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能导致熔体被地幔橄榄岩混染,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高Fe2O3含量的熔体或超临界流体对地幔的交代作用,地幔氧逸度升高,地幔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解,有利于铜、金等的矿化。  相似文献   
62.
采用ICP AES和ICP MS系统分析了千里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巴尔哲钠闪石花岗岩的全岩、主要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 ,主要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均具有与全岩一致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 .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的这一“整体”行为 ,表明了形成这些矿物的花岗质熔体是一种具有M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的熔体 .高程度演化的花岗质岩浆结晶晚期流体 /熔体相互作用可能是花岗质岩浆稀土四分组效应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  相似文献   
63.
华夏古陆古元古代高度亏损地幔的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夏古陆闽浙地区古元古代晚期(1766±19)Ma)斜角长角闪岩的εNd(t)值变化范围为+5.6-+8.5,表明其母岩浆秋自亏损的地幔源,同时其εNd(t)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同时代亏损地幔的εNd值而与澳大利亚中部Harts Range地区1767Ma的高度亏损地幔源(+6.9-+8.2)相当,华夏古陆冰浙地区和澳大利亚中部Harts Range地区1.77Ga前高度亏损地幔的存在,表明我阶  相似文献   
64.
虽然自然界铷(Rb)的独立矿物非常罕见,但至今已有3种Rb的独立矿物获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批准,分别为铷微斜长石(RbAlSi_(3)O_(8))、铷拉曼石(RbB_(5)O_(8)·4H_(2)O)和沃罗申石(Rb(LiAl_(1.5)□_(0.5))[Al_(0.5)Si_(3.5)O_(10)]F_(2))。它们均产于稀有金属伟晶岩中,在战略性金属Rb矿资源的科学研究、勘查开发中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产自湖北省恩施市双河硒矿鱼塘坝矿段氧化带中的极其少见的富铜亚硒酸盐矿物——蓝硒铜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蓝硒铜矿呈蓝色或天蓝色,透明,玻璃光泽,柱状晶体,一般颗粒非常细小,粒径大多在20~100μm,个别可>200μm.分散状,偶见穿插状、放射状聚晶体分布在碳质硅质页岩或粘土化火山碎屑岩的岩石裂缝中或岩层表面.与蓝硒铜矿共生矿物主要为星染状黄铁矿、微晶石英、伊利石、白云石和硒铜蓝等.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分析的蓝硒铜矿的化学组分表明,仅含Cu,Se和O元素,成分单一,其中SeO244.355%~49.778%(平均值47.684%),CuO37.419%~41.354%(平均值39.479%).计算的化学分子式为:Cu5.35~6.5[SeO3]5·6.2~9.95H2O,属于富铜的蓝硒铜矿,实际晶体化学式为:Cu[SeO3]·2H2O.蓝硒铜矿在显微镜下呈菱形横切面,平行消光,显示出正交晶系的光学特征.本文首次对蓝硒铜矿单晶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获得了清晰的拉曼谱线,其主要位移谱线为3506cm-1、3182cm-1、2917cm-1、1600cm-1、1328cm-1、814cm-1、727cm-1、555cm-1、378cm-1、288cm-1.蓝硒铜矿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吸收峰则与Sathi-anandan等(1964)合成的化合物相类似.根据蓝硒铜矿的产出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成矿环境条件,笔者认为蓝硒铜矿的形成是由于风化和淋滤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6.
传统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重点对象是矿石矿物及矿物包裹体;主要研究内容是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组合特征,成矿温度,H、O、S、Pb同位素组成等,它们为探讨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微量元素在成矿作用中的活动性以及其含量甚微,难以准确测定,而使其失去  相似文献   
67.
闽浙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闽西北-浙西南的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是目前华夏地块出露的最老岩石。对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元素和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分析,其年龄为(1766±19)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Pb和Nd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认为浙西南-闽西北地区在1.77Ga前发生了广泛的板内玄武岩浆活动,华夏古陆很可能是在古元古代晚期由太古亩地壳再循环物质重熔结晶克拉通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8.
东坪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尽管稀土元素常被认为是惰性元素,但在热液交代蚀变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河北省东坪与碱性岩有关的改进改造型热液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热液蚀变作用使近矿围岩LREE/HREE比值增大,并出现现铈正常异常;石英脉型金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出现明显的继承性,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相对富HREE,且在脉石石英出现明显的铕正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温,近中性,较高氧逸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69.
湖南浏阳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地质自1970年代发现以来,对大围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特征及形成条件还没有过系统论述.根据以往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得出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0.
以黄河三角洲19个地区201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该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足迹均为赤字,人均生态足迹为68.396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14.05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54.339 hm2。反映出评价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被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