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2.0 GPa块状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戈 《中国科学D辑》2005,35(4):320-332
利用多顶砧压机, 以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天然斜长角闪岩为样品, 在2.0 GPa, 800~1000℃条件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块状样品脱水部分熔融实验: (1) 保持压力p = 2.0 GPa, 加热时间t = 12 h不变, 改变温度(800℃~1000℃)的实验; (2) 保持压力p = 2.0 GPa, 温度T = 850℃不变, 改变加热时间(12~200 h)的实验. 结果表明, 2.0 GPa, 加热12 h的条件下, 随温度升高, 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石榴石、 熔体和单斜辉石, 熔体的成分呈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英云闪长质的演化趋势. 2.0 GPa, 850℃条件下, 随加热时间增加, 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石榴石、熔体和单斜辉石, 熔体的成分由英云闪长质向花岗闪长质演化.当块状岩石样品中熔体体积百分比的含量达到5%时, 熔体已经相互连通.温度大于850℃的条件下生成的熔体其粘度在104 Pas量级, 已经满足了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熔体分凝形成岩浆的粘度要求. 因此, 可以认为在增厚地壳的下 部, 斜长角闪岩的脱水部分熔融可以形成英云闪长质-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132.
青藏高原岩石圈不均一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论述现今高原岩石圈结构的不均一性现象, 然后通过事件性质及其序列的讨论, 推演印度-亚洲碰撞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及其深部过程, 由此提出青藏高原岩石圈三阶段演化的构造相模型: (1) 早期相:帕米尔型岩石圈冷根; (2) 中期相: 念青唐古拉型减薄岩石圈; (3) 晚期相: 羌塘型“热”岩石圈(由软流圈冷却而来). 最后, 讨论了羌塘地区岩石圈是厚、还是薄?  相似文献   
133.
李胜荣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04-108
运用冈底斯带矿石和岩石的Ag/Au比值作参数进行区域性填图表明, 冈底斯带陆内深大断裂和断裂带控制了Ag/Au等值线高值区的展布. Ag/Au等值线高值区应反映矿化集中区的浅部带, 而Ag/Au等值线强变化梯度带应为矿化集中区与离散区的边缘带. 在冈底斯带中段, 金银矿化集中区主要分布于北西向的措勤-日喀则一带、 北东向的羊八井一带和东西向的拉萨-工布江达一带. 冈底斯带西部金银矿化仅经历过较轻度剥蚀, 而东部则可能经历了中度剥蚀. 因此在冈底斯带西部找原生金银矿的前景最佳.  相似文献   
134.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氩-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南带林周盆地中 3个岩组样品的40 Ar 3 9Ar定年 ,初步建立了该剖面林子宗群火山岩形成的同位素年代时序格架 :底部典中组的下限年龄为 6 3.32± 0 .89Ma;中部年波组为 5 4.16± 0 .49Ma;上部帕那组下限年龄为 38.7± 0 .40Ma .。指出至少在林周盆地剖面 ,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第三纪 ,而非晚白垩纪。  相似文献   
135.
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过铝花岗岩是强烈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产物。西藏广泛分布过铝花岗岩,喜马拉雅地区是闻名世界的过铝花岗岩研究基地。西藏过铝花岗岩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相伴生的产物,因此,对这套花岗岩的研究是目前颇受国际地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总结过去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笔者于最近3年在西藏对过铝花岗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6.
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岩带划分、空间分布和岩浆活动的峰期、规模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始于早侏罗世,在中新世达到峰期,且主要集中在20~10Ma;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冈底斯带过铝花岗岩岩浆活动具有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的迁移活动规律;西藏南部过铝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可划分为5期。  相似文献   
137.
东秦岭及邻区壳、幔地球化学分区和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通过东秦岭及邻区壳源、幔源和前寒武纪基底岩石Pb和Nd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辅以部分微量元素示踪,探讨了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南秦岭及扬子陆块北缘的构造归属,地壳增生历史及早期上地幔的演化,进而分析了它们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对秦岭和华北地区地壳主要岩类138个样品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测量其纵波速度的结果表明,其中54个样品出现了纵波低速现象.对出现该现象的样品的实验产物所做的肉眼和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以及综合对比显示,微裂隙不是产生低速现象的决定因素,而主要是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等)的脱水相交和由之引发的岩石部分熔融导致岩石出现纵波低速现象.通过实验条件与中、下地壳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类比揭示,秦岭和华北地区中、下地壳存在的低速(高导)层也可能是由含水矿物的脱水相变或岩石部分熔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9.
二叠纪时拉萨地块的古地理位置一直是地学界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以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为代表的新特提斯歼启的时间.目前地学界对这一问题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新特提斯直到晚二叠世(甚至早侏罗世)才开启,二叠纪时拉萨地块紧邻大印度;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二叠纪时拉萨地块位于特提斯洋内.其原因在于目前缺乏有关拉萨地块、喜马拉雅带的构造重建资料(包括古地磁资料).  相似文献   
140.
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壳幔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榴辉岩相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俯冲或碰撞增厚的大陆地壳的底部或上地幔中(深度可达120km),并导致岩石密度增大。超高压岩石同一些地球动力学问题关系十分密切,如榴辉岩可能是在拆沉作用中被拆沉的地壳物质,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是实现壳幔循环的一种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