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电倍增管的伏安特性系指,当投射到光阴极上的光强恒定时,阳极电流与总的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DEM及其获取方法以及坡度计算方法,通过选取西北干旱区具有代表性的丘陵地和平地作为试验区,建立数字坡度模型,研究了不同分辨率的DEM提取坡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坡度提取误差进行了分析,对西北干旱区进行与坡度有关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WebGIS框架,对民勤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基于B/S和C/S结构相结合的分布式Web系统框架,并阐述了保证系统数据和操作安全的关键技术,不但使系统在Web开放式环境下高级别数据得到安全存储管理,而且还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共享性和可操作性,为民勤绿洲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进水基质、溶解氧(DO)、pH、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污泥负荷(Ns)对EPS组成的影响,分析了EPS对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性、脱水性及吸附再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控制适当的条件,改善EPS组成,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能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北晚中生代煌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胶北煌斑岩分别采自龙口、烟台和威海地区,包括拉辉煌斑岩、斜闪正煌岩和角闪煌斑岩,煌斑岩K—Ar全岩年龄变化于89.3~169.5Ma,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岩石化学组成上,SiO2=42.02%~54.95%,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岩石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U,K,Th)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为特征,Mg^#=33.9~53.9,Eu/Eu^*=0.71~0.89,^87Sr/^86Sr初始比值0.707642~0.709791,εNd(t)为-17.6~-10.4,^206Pb/^204Pb=37.588~38.431,^207Pb/^204Pb=15.423~15.531,^206Pb/^204Pb=17.204~18.179。表明煌斑岩源自俯冲陆壳(扬子下地壳)在地幔源区发生交代作用时形成的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体.考虑到煌斑岩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征,我们认为煌斑岩在成因上同样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为碰撞后弧岩浆作用形成的脉岩。  相似文献   
6.
薄层水流速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流影响电解质扩散和其导电特性的分析,结合电解质脉冲在水流中迁移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薄层水流速度测试系统。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操作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参数计算和分析自动化。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水槽实验中用流量法测量的流速和电解质扩散法测量的水流速度误差很小,说明用此系统测量浅层水流的流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研究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依据GIS数据流程系统分析了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中基本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误差控制与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病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及长期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军  黄善斌 《山东气象》1997,17(3):19-21,23
利用1973-1992年鲁西南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和各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初步探讨了条锈病发生程度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建立了性能稳定的预报方程,经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0%,时效提前1-2个月,预报准确。  相似文献   
9.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性能的径流-入流-产流测量方法与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坡地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水文过程、作物水分利用、灌溉管理、土壤侵蚀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重要. 提出了测量坡地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的径流/入渗方法.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 根据径流在坡面上的推进过程和有积水情况下积水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推导得到了计算土壤入渗率(入渗能力)的数学模型. 采用两种工况: 雨强为20 mm/h、坡度0°和雨强60 mm/h、坡度20°, 径流/入渗坡面长度比均为1:1测量土壤入渗性能. 还用双环入渗仪测量了入渗性能用于比照. 用含水量10%的粘黄土进行室内试验, 获取了相关的数据, 并据此计算得到了两种工况的降雨入渗率曲线. 结果表明, 这种新方法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入渗性能的概念, 并能获得很高的初始入渗能力. 分析了这种测量方法和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采用降雨量、入渗量对比方法, 计算了上述两种工况的测量误差各为1.82%/1.39%和4.49%/3.529%(试验/模型), 说明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 由于初始阶段供水能力的限制和土壤团聚体崩解的影响, 双环入渗仪测量得到的瞬态和稳定入渗能力均远小于用该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 本方法可以克服以往降雨器和双环入渗仪方法的不足, 可以用于测量坡地降雨/径流/土壤侵蚀等因素影响下的整个降雨入渗过程曲线. 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宁武煤田北部构造特征及其对石炭-二叠系的控煤作用,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宁武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宁武煤田北部主力煤层的控煤构造。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宁武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边界主要受NE—近NS向逆冲断裂带控制,内部由平鲁向斜、朔县向斜和宁武向斜3个赋煤区构成。煤田内发育NE—NEE、近NS向和近EW向正断层,且具有叠加改造和差异性分布的特征,平面多呈斜交、平行分布,垂向多为垒堑、顺向和反向断阶构造样式,共同控制了不同井田的煤层赋存稳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