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辽东半岛一直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减薄的热点地区,前人对于晚三叠世时期辽东半岛的构造环境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选择辽东岫岩地区出露的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并对上述两个岩体的岩浆来源及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认识:辽东岫岩地区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均形成于晚三叠世(220.9±1.2 Ma和220.3±1 Ma);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硅、富碱的特征,属A型花岗岩;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具高镁的特征;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二者均显示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Ba、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La、Ce、Nd、Hf、Tb,而亏损P、Nb、Ta、Y等元素;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且均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在220.9±1.2~220.3±1.0 Ma这一时期,辽东岫岩地区整体可能处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后边沟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黑坑石英二长闪长岩均形成于这一构造背景中,上述两个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大陆深俯冲和扬子—华北之间发生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后所引起的华北克拉通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172.
绿色勘查为绿色发展在地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国在实施绿色勘查方面起步较晚,至今国家层面仍未出台统一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从而制约着对绿色勘查的认识及理解。通过查阅国家及地方关于地质勘查指导原则及规范标准,总结国内自实施绿色勘查以来取得的成就,分析国外矿业大国在不同生态区实行的地质勘查政策及评价标准。最终,结合我国地质勘查问题及现状、区域矿产资源分布与经济状况,提出不同生态区绿色勘查评价方法及准则。对地质勘查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提出勘查工作在生态保护区、脆弱区、一般区分别达到95分、90分、85分以上者可称达到绿色勘查标准。并建议我国适当改变生态保护区、脆弱区地质工作政策,使环境保护与资源勘查、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3.
刘青枰  赵元艺  刘春花 《地质通报》2019,38(8):1386-1395
格陵兰地处北极,是全球最大的岛屿,经历了约40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矿产资源极丰富,尤其是以重稀土元素为特色的稀土矿资源。前人主要集中研究格陵兰岛黑色和多金属矿产资源,较少涉及稀土资源。通过研究,为保护中国有限的稀土资源,给中方企业和地勘单位实施"走出去"政策在格陵兰寻找潜在稀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收集资料发现,格陵兰岛的稀土矿床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南部、中东部、中西部,其类型有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古砂矿型,可能有IOCG型。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潜力巨大,通过分析格陵兰岛地质资料确定了4个远景区,由2个Ⅰ级、1个Ⅱ级和1个Ⅲ级组成。下一步重点关注格陵兰岛南部和西南部的2个Ⅰ级远景区,其次关注中东部和中西部Ⅱ级和Ⅲ级远景区。从多方面考虑,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可利用性评价良好,格陵兰岛的稀土元素矿床值得中国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174.
陈龙  赵元艺 《地质通报》2017,36(1):112-126
博洛(Boroo)金矿是蒙古国发现的首个岩金矿床,同时也是该国开采规模与黄金产量最大的金矿。该矿矿体主要产于博洛近水平断裂带内,整个矿化带(Au异常≥100×10~(-9))长度超过2000m,宽度400m,局部厚度达100m,主要围岩为博洛花岗杂岩、变质沉积岩等。矿床主要矿化类型有金-硫化物、金-石英脉型矿化2种,与中国典型超大型造山型金山金矿具有较多相似点,判定其为造山型金矿。距博洛金矿35km处产出同类型且储量相近的大型金矿—盖特苏尔特(Gatsuurt)。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产出环境、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在矿床邻区内划定3个找矿战略靶区,这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5.
"一带一路"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发育宝玉石矿床,特别是高级宝玉石矿床。对于相关国家的高级宝玉石矿床,前人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并未从"一带一路"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鉴于此,在相关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地区高级宝玉石矿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中国企业掌握"一带一路"地区宝玉石信息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为相关国家勘查开发宝玉石矿床提供资料,促进其经济发展。研究表明,金刚石矿床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地,尤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为主要生产地,分为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2种;翡翠矿床主要分布在缅甸、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其中缅甸是翡翠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国家,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95%,分布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帕敢—道茂一带,有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2种类型;祖母绿矿床分布比较广泛,在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分布,尤以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祖母绿较出名,分为气成热液型和伟晶岩型2种;软玉矿床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尤以中国新疆的和田玉最出名,有岩浆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6.
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低品位矿石堆浸过程中只对Cu元素进行回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电子探针以及ICP-MS等方法对德兴铜矿杨桃坞与祝家村堆浸场低品位矿石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低品位矿石矿物组成变化、重要共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u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Ag以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Co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Re与Mo含量很低,无利用价值;Co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均值19 g/t左右,浸出率为73%,因此回收酸性水库中的Co元素可能具有重大经济价值;杨桃坞堆浸场Au平均含量0.10 g/t,几乎无浸出;Ag平均含量0.39 g/t,浸出率较低,可作为一种潜在资源。此外,堆浸场中金红石含量较丰富,平均粒度20μm左右,估算储量达460万吨,有必要对其回收性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7.
西藏地热活动中铯的富集过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硅华铯矿是青藏高原独特的铯矿床,它赋存在高温地热活动的产物——硅华中,主要分布在高原的强烈地热活动区。为什么硅华铯矿目前仅在青藏高原发现,别的地方尚未见报导,显然跟青藏高原在近期的构造运动有关。本文详细研究了Cs元素在地热流体和泉华中的特征,以及与Rb、Cl等离子的相关关系,探讨了Cs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总结Cs元素在地热活动中的富集过程:地壳的局部重熔作用导致了Cs的预富集;岩浆的结晶、分异使Cs再次浓集;大规模的水/岩反应使流体中Cs更加富集。  相似文献   
178.
内蒙古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余米的银多金属矿化带。钻孔中所见矿化体以厚度大、连续性好和品位高为特征,银含量变化范围为(22.4~2270)×10-6,平均值为502.68×10-6;最高值为3775×10-6;铅为0.46%~5.40%,平均值为0.69%,最高值为6.19%;锌1.34%~18.5%,平均值为2.64%,最高值为32.11%。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了空间条件,二叠系泥质粉砂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起到了圈闭作用。根椐上述成矿理论,结合地质和物化探资料数据,认为在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9.
    
早在21世纪初,针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矿产资源供给矛盾,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并且制定了分阶段稳步推进的计划。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是资源竞争形势下的国家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新热点和重头戏,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0.
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新芳  赵元艺  王强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22-67030022
随着人们对矿山环境修复越来越重视,受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的新技术方法在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化学、植物、微生物和动物四大类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理论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等方面入手,搜集大量资料,综述该四大类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总结提出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向4个方向发展:以低成本为导向的常规技术优化,包括常规廉价材料的有效利用、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和化学回收)等;以高精端新技术为导向的效率提升,包括纳米材料、生物薄膜等新型高效修复材料的研发、基因工程等,通过微观机理的精细研究大幅提高修复效率以降低总体成本;联合不同修复技术,如微生物—植物、化学—植物、物理—化学等联合修复技术,取长补短以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加强不同修复技术的数据库和智能决策系统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