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为满足海量地铁隧道点云的高效处理需求,提出了一种R树与格网结合的海量地铁隧道点云管理方法。针对隧道点云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全局将大范围点云划分到格网中,并使用R树管理非空网格;在局部使用八叉树与四叉树混合的索引方法管理单个网格内的点云。为了提高点云的渲染效果,提出了基于网格面积的多细节层次结构(levels of detail,LOD)回溯构建方法,并采用高效的单文件存储方式存储点云。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海量隧道点云的管理和可视化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地震、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格架下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三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SQA层序为初始裂陷型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等粗碎屑沉积体系;SQB~SQC层序为伸展裂陷型层序,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扇三角洲和半深湖相等沉积体系;SQD~SQF层序为裂陷收敛型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以及河流、沼泽相等沉积体系。低位域砂体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其时空展布主要受幕式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构造坡折带的类型和样式控制。在垂向上,构造坡折带类型控制不同类型低位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其中断崖型坡折带形成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扇三角洲砂体;在平面上,构造坡折带平面样式控制低位域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尤其是砂体的形态及规模受断层调节带控制。受同沉积断层组合样式的控制,平面上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等4种基本砂体分布类型以及断弯-交叉型、断弯-对接型、断弯-断沟型、对接-交叉型、对接-断沟型和交叉-断沟型等6种复合砂体分布类型。低位域砂体在洼槽区相互叠置、连片分布,为各类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国内选煤厂用电状况的调查,选煤厂用电负荷非常大,电费是选煤厂一个相当可观的支出。本文通过实践,发现合理的无功补偿方案对选煤厂提高电能质量和节电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塔中隆起带断裂系统及其对碳酸盐岩台地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台地的建造与改造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本文主要探讨以断裂活动为代表的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台地发育和破坏的控制作用。塔中地区主要发育NW向基底卷入式断裂系统和NE向盖层滑脱式逆冲断裂系统两大类,前者主要形成于早奥陶世末的中加里东I幕构造运动,该断裂控制了塔中隆起开始形成时的构造格局,从而使塔中隆起带碳酸盐岩台地由早期的缓坡-镶边缓坡型的台地结构演化为礁滩型孤立台地,而后者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末中加里东II幕构造运动,该断裂的强烈活动,使得塔中地区发生东西翘倾运动,东部隆起接受改造,早期的碳酸盐岩台地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6.
127.
通过一四层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抗震性能以及在El Centro地震动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受力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无黏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破坏形态、滞同性能、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8.
介绍了徕卡新型TS 30全站仪的卓越性能、测距精度分析和机载程序开发平台GeoC++',结合工程实践开发了地铁自动变形监测的机载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9.
大巴山前陆构造的抬升剥蚀与保存条件对其矿床和油气藏勘探潜力评价极为重要。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通过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构造隆升过程,确定其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剥蚀量,探讨大巴山前陆晚期构造隆升对矿床和油气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巴山前陆构造在152Ma以前快速沉降,沉降速率平均高达150m·Ma-1,此后便长期处于隆升过程;136~152Ma时期为快速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56.3m·Ma-1,隆升量约为900m,是燕山运动导致秦岭造山期后的一次陆内挤压;70~136Ma时期为较缓慢隆升阶段,隆升速率平均为39.4m·Ma-1,隆升量约为2 600m,是秦岭造山晚期挤压的结果;0~70Ma时期的隆升速率为42.8m·Ma-1,持续时间较长,隆升幅度约3 000m,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结果。中生代构造隆升对本区低温热液矿体和油气保存极为不利;上新统以来(8Ma或5Ma),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大巴山前陆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0.
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决定了平差结果的正确性和条件方程的个数。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正确决定必要观测数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特别是随着GPS网平差和坐标值平差的到来,必要观测数的确定越来越困难。就必要观测数在平差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就水准网、平面控制网、坐标值平差和GPS网的必要观测数的确定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