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颜备战  贾蓉芬 《江苏地质》1996,20(4):237-241
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的黄土层及古土壤层中脂肪酸存在显著差异:黄土层中的正构脂肪酸以不对称的双峰分布,前峰高于后峰,C16:0为主峰;古土壤层中,脂肪酸以三组峰分布,C9,C16,C28近乎相等;古土壤层中的异构脂肪酸有iC17,iC19,反异构脂肪酸有aiC14,aiC15,aIC17,aiC20等,黄土层中几乎不见它们的,均含有C16;1,C18:1不饱和脂肪酸,其中C18;1含量高。L2,S2的  相似文献   
42.
丹寨卡林型金矿δ~(34)S(硫化物)主要分布在16‰~20‰之间,矿石全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00及114Ma,与矿石共生的沥青反射率为1.12%~4.41%.丹寨金矿及富集的沥青可能均来自以下寒武系为主的"黑层"沉积建造,金矿的富集阶段与麻江古油藏的形成阶段基本一致.这一想法已被模拟实验证实.在350C和100MPa压力下金矿富集于矿源层,在550C,100MPa实验条件下金矿发生大量迁移.气态烃对金矿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微生物在铁的地质循环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4.
从西峰和段家坡黄土剖面S5-1层段中分选出<30μm粒级、磁性相对最强的组分(分别为XS-4J和DS-4J),先后进行了MPV-3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与反射率测定、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测定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两个样品的磁性矿物均以风尘碎屑状的钛铁氧化物为主.XS-4J样矿物的反射率和Fe的含量都普遍较高,磁性矿物除磁(赤)铁矿、赤铁矿外还见有含铁高的氧化物(Fe 72.20%~86.70%,质量分数)和含Cr、Ni的钛铁晶石或钛铁矿.DS-4J样的磁性矿物中Fe与Ti元素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Si、Al、Ca的含量较高,矿物以磁(赤)铁矿、赤铁矿、针铁矿和褐铁矿为主,并明显见有磁性矿物被溶蚀和新生的磁(赤)铁矿.磁性矿物成分与组合特征的差异反映了西峰与段家坡S5-1岩石中磁性矿物的物质来源与保存条件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9口井的奥陶系及其上覆的石湍系岩心和盆地东南缘两个下古生界地表剖面的86块样品,进行了野外和室内岩石薄片的反射光、透射光及荧光观察,并对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硫(TOS)、反射率R0。进行了测定,试图从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与赋存状态分析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研究揭示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处于正常海向陆缘海过渡,见有含藻屑泥质碳盐(TOC达0.30%~0.35%)和在其晶间孔隙  相似文献   
46.
碳酸盐岩生烃运移的激光—荧光和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分布较广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大多数热演化程度较高,损失了很多荧光信息,给烃源岩的荧光观测与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采用新组装的激光—荧光显微系统进行研究,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烃源岩中显微有机组分的荧光观测范围由烃源岩成熟度的镜质组反射率R。小于1.3%扩大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达1.8%左右;岩石中矿物荧光沥青的观测范围可达R。在2.4%以上,3.3%以下。采用功率较高的激光一荧光显微系统,其观测结果能充分揭示由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和包裹烃构成的碳酸盐烃源岩排烃运移微网络体系以及由层面、缝合线、裂隙与不整合面等构成的油气运移的综合体系。对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四川等盆地分别选取了若干样品进行观测研究,在以往用常规显微镜很难见到荧光的烃源岩中发现了多种显微有机组分的大量荧光信息,为高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判识与油气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在鄂尔多斯盆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达1.60%~1.74%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和条纹状碳酸盐岩样品中发现广泛分布有强荧光的G.prisca粘球形藻、层状藻、结构藻和藻屑等有利于生烃的原始显微有机组分及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并在白云岩孔洞中发现他形充填状和球粒状高演化储集层沥青,表明这类碳酸盐岩为有实际生烃、排烃现象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47.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9口井的奥陶系及其上覆的石炭系岩心和盆地东南缘两个下古生界地表剖面的86块样品,进行了野外和室内岩石薄片的反射光、透射光及荧光观察,并对总有机碳(TOE)、总有机硫(TOS)、反射率R。进行了测定,试图从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与赋存状态分析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研究揭示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处于从正常海向陆缘海过渡,见有含藻屑泥质碳酸盐岩(TOC达0.30%~0.35%)和在其晶间孔隙分布的储集层沥青,表明它们曾生过油。在盆地内石炭系一二叠系R。为1.41%~2.40%,它与奥陶系的R。(1.68%~1.78%)基本相当,表明它们同为一个含气系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这两个烃源层为鄂尔多斯大中型气田提供了充足烃源。  相似文献   
48.
近500和1000大气压下现代海藻的热转变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已查明海藻是某些沉积岩,特别是某些碳酸盐岩的一种造岩生物。它是沉积岩中不溶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也是形成石油的一种重要油母质。 近年来,随着石油成因问题研究的深入,海藻的成分、结构及其在热转变过程中变化的研究日益被重视。R.C.小克拉克研究了现代海藻正烷烃的分布并指出:海洋中的海藻以C_(15)和C_(17)占绝对优势。R.P.费尔帕等分别通过氧化、还原、皂化及热裂解反应  相似文献   
49.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河北等若干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及非储集层研究证明,油气藏形成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包裹体。其中有机包裹体是烃类原生及次生运移的直接标志。油气评价中,可以利用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古温度及气相成分等,进行生油热历史及有机成熟史的研究。通过包裹体研究,可获得古油田水的化学组成、盐度、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值、氧化还原电位、酸度及压力等参数,从而进行油气生成及储集条件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