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本文报道了鹤壁六矿太原组、山西组中首次发现的玻璃质宇宙尘。绝大多数呈球形,粒径6~8μm居多,表面构造有瘤状构造、似文象构造、多边形叠瓦状构造、球粒构造和流纹构造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82.
以韩江流域潮安、横山和溪口3个代表性站点1959—2000年日流量数据为基础资料,选取4种边缘分布函数拟合各站点春、夏、秋、冬四季的径流距平百分率序列,并利用线性矩法估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4种Copula函数拟合春-夏、夏-秋、秋-冬、冬-春径流距平百分率序列,然后计算出各站点连旱连涝和旱涝交替这2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1)基于Copula函数建立的联合分布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季节间连旱连涝和旱涝交替这2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2)潮安与溪口站夏-秋、秋-冬时段平均每4年发生一次连旱连涝的事件,春-夏、冬-春时段发生连旱和先旱后涝的概率均在10%左右;横山站秋冬季节平均每1.28年就发生一次连续干旱的事件。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通过研究区118个钻孔资料和测井曲线,详细编录了12个钻孔岩芯,并进行了岩矿、地球化学和校度分析等工作,重塑了山西组二_2煤层顶板的沉积环境。通过编制层序图和分层图,推测二_2煤层顶板主要为淡水湖泊、沼泽、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决口扇等三角洲平原上的沉积物,探讨了不同沉积环境的顶板稳定性及开采管理方法等问题。本文为沉积环境在煤矿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85.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河北等若干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及非储集层研究证明,油气藏形成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包裹体。其中有机包裹体是烃类原生及次生运移的直接标志。油气评价中,可以利用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古温度及气相成分等,进行生油热历史及有机成熟史的研究。通过包裹体研究,可获得古油田水的化学组成、盐度、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值、氧化还原电位、酸度及压力等参数,从而进行油气生成及储集条件的讨论。  相似文献   
86.
贾蓉芬  邵敏  刘德汉 《地球化学》2001,30(6):592-598
为了研究高演化地区气源的生成特征与生气潜力,分别采用热解温度为560℃不加内标、CDS2000热解系统,700℃加内标(聚苯乙烯)、由实验室自制热解系统的在线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气源岩(代表性的煤、固体沥青及四川地区以下古生界碎屑岩为主的全岩)进行5s的快速热解分析。在对实验系统加内标定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后,提出了产烃定量公式。560℃的热解谱图可清楚地将烃源岩分为生油、生气和生凝析油三种类型,并可根据谱图计算出油气比(GOGI)。根据700℃加内标的热解测试结果,计算了气源岩的热解烃总量和C1-5-C5-C15组分的相对含量。热解烃总量随热演变程度增高而递减,其中以碎屑岩的热解烃量减低最快。相同样品的热解烃量与TOC和Rock-Eval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比不同演化阶段热解产物的相对组成,显示低演化阶段的烃源岩热解产物以C1-5组分为主。由此表明,在高演化阶段,好的油源岩就是好的气源岩。较高演化阶段(测试前R^0为2.5%-4.2%)烃源岩的热解烃中C5-15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与前人资料吻合,它除了表明C5-15 分的含量可能与烃存在的载体,如无机矿物或固体有机质对早期轻烃的包裹与吸附有关外,可能还揭示了有机质在石墨化过程中高演化阶段有着与低演化阶段不同的特性。固体沥青广泛分布在四川地区下古生界地层中,PY-GC测试结果也表明,固体沥青比相同演化阶段的碎屑岩热解产物多数倍到一个数量级,因此,在高演化地区固体沥青是不可忽视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87.
西峰与段家坡黄土剖面中有机质的特征及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甘肃西峰(X)黄土剖面L1-L6共163个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和R ock-Eval热解分析,对比分析了西峰和陕西段家坡(D)剖面L5-S5-1层段及其中趋磁细菌的正烷烃与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西峰剖面的TOC与磁化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两个剖面L5-S5-1层段正烷烃和脂肪酸的分布表明,黄土地区当时古气候偏干冷,黄土高原由西北而东南,古气候呈变暖趋势,西峰剖面从S5-1形成到L5堆积,其古湿度可能有一个突变,即古气候由较湿润突然转变为极干燥,而段家坡地区当时的气候变化则可能较为缓和。  相似文献   
88.
颜备战  贾蓉芬 《江苏地质》1996,20(4):237-241
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的黄土层及古土壤层中脂肪酸存在显著差异:黄土层中的正构脂肪酸以不对称的双峰分布,前峰高于后峰,C16:0为主峰;古土壤层中,脂肪酸以三组峰分布,C9,C16,C28近乎相等;古土壤层中的异构脂肪酸有iC17,iC19,反异构脂肪酸有aiC14,aiC15,aIC17,aiC20等,黄土层中几乎不见它们的,均含有C16;1,C18:1不饱和脂肪酸,其中C18;1含量高。L2,S2的  相似文献   
89.
用近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四川盆地等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沉积的海相黑色页岩,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的显微有机组成特征与热演化生烃、排烃作用的关系。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热演化程度很高,目前热解烃含量很低,但残余有机碳含量达1%~3%,黑色页岩中保存了早期生油阶段由无定型有机质生油作用转化而形成的微粒体有机质,和未排出的石油演变而来的残余沥青,表明其为原始生烃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根据黑色页岩中微粒体和残余沥青的含量,可用来了解已生—排烃量和再沉降埋深过程中古油藏储层沥青、微粒体和残余沥青再生气对古生界碳酸盐气藏的贡献。富有机质沉积的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热演化程度不高,游离烃(S1为0.2~1.4 mg/g)和热解烃(S2为8~44 mg/g),有机碳含量达2.4%~8%,是生油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油页岩中不仅存在强荧光的藻和无定型有机质,而且油页岩的纹层中广泛存在富有机质的荧光沥青,反映了有利于排烃运移的信息,表明是本区生油贡献最大的烃源岩。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有机质的赋存形式、热演化中变化过程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生烃、排烃作用既有很多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0.
据显微观测和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 在四川省开县, 金株-罗家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含H2S气藏的碳酸盐岩储层样品中发现含元素硫、液态烃、沥青等多种形态特殊的不混溶包裹体. 根据地层岩性、埋藏史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沥青反射率等测定结果, 气藏中H2S的成因主要是含烃储层在晚白垩世时期, 经受140~170℃的高温油裂解成气阶段, 烃类与含膏云岩层段中的CaSO4热反应生成的(TSR). 储层中大量不混溶包裹体的研究结果, 揭示了元素硫的形成是在第三纪区域抬升降温减压阶段, 含H2S的天然气储层在温度86~89℃, 压力(305~340)×105Pa的地质流体中, 部分H2S受氧化以及硫硫酸盐与烃类和H2S进一步反应的结果. 同时在此期间生成的石膏-硬石膏、方解石矿物捕获了元素硫等微粒, 形成了一批形态特殊的不混溶包裹体, 它们充分记录了储层流体的复杂情况与气藏中H2S和元素硫的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