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5 毫秒
31.
中国煤和烃源岩镜质组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光度计(LIFM)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煤和烃源岩中镜质组的荧光强度及荧光变化,建立了镜质组的荧光变化与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模式图(R-I-VRo),该图可解决镜质组反射率抑制问题,并将烃源岩成熟度评价范围扩展到VRo达2.0%左右,该方法对于正确评价烃源岩成熟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地层中发现有大量运移沥青及有机包裹体。本研究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沥青及有机包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与油气运移与聚集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沥青与有机包裹体可大致划分为三期 :这三期沥青反射率分别是 :1.2 0 %~ 1.35 %;0.80 %~ 0.95 %;<0.0 5 %;与之对应的三期有机包裹体特征是 :黄绿色荧光,共生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80~ 90℃;绿色荧光,均一温度 6 0~ 70℃;兰绿色荧光,均一温度 10 5~ 15 0℃。沥青与有机包裹体是油气生成与运移的直接证据。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地层中这三期沥青与三期有机包裹体的大量发现,说明在该区曾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油气生成与运移。结合该区埋藏史,受热史推断出这三期油气运移与聚集发生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白垩纪-早第三纪及晚第三纪。本研究成果为该区油气藏的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3.
应用传统的方法求取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存在许多问题。近几个发展起来的PVTsim软件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含油气盆地中液态烃包裹体的捕获压力,然而利用该软件缺乏液态烃包裹体的天然气藏储层中包裹体的捕获压力的文章尚未见报道。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中次生盐水包裹体进行有关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VTsim软件对该类包裹体捕获压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包裹体的最小捕获压力为16-21MPa,并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远小于深盆气藏形成时的静水压力,这一特征与深盆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34.
据140个钻孔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利用相-厚度分析法查明:山西组沉积时具有五个更次级坳陷与隆起,其展布与配置控制着二_1煤层的厚度变化。一般在坳陷部位煤层较厚,而在隆起部位煤层较薄,并且由于区内更次级隆起与坳陷的分异东北部比西南部强烈,从而造成二_1煤层在西南部相对稳定,厚度较小;而在东北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坳陷区)、煤层厚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35.
北京石花洞石笋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石花洞石笋磨制成光薄片,对它进行了显微镜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观测.镜下见有两类有机质:一是发黄绿色荧光以富啡酸为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碳酸盐结晶程度差、溶孔发育的暗层或裂隙中;二是粒径小于30 μm的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它们不发荧光,不均匀地聚集在暗层溶孔周边、暗层与亮层过渡区或亮层内的溶解裂隙中.碎屑状固态有机质的反射率R°为6.72%~6.82%,拉曼光谱为典型石墨类单峰,分析表明,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可能主要来自洞穴上覆土壤或已风化的煤系地层,被较强水流携带进入洞穴,与碳酸钙一同沉积,从而保存在石笋中.石笋微层中暗层与雨期、亮层与干期相对应,石笋中固态有机质的富集带可作为水动力突然变强或"事件"的标志.有机质常为金属离子或金属化合物的载体,不同地区石笋中有机质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气候变化多指标研究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36.
ChineselOeSSischaracterizedbythegreatthicknessandgabscontinuity.ItrererdsQuaternalyclimaticoscillations(Liu,1985).Inrecentyears,scientistshavetriedtOusephysicalorchemicalparameterstOrecostructthepastclimaticchanges.FOrinstance,theparticlesizeisUSedasproxyindicatorforthewintermo~intensity(Liu,1993),stableoxygenisotopicrecordofCarbenatenodulesisusedtoreflectthetemperaturevallationsOfsoilformation(Han,1995),andrnsgneticsuSCeptibilityandCarhanatecontentareughasproxyparametersforsuxnmermourn…  相似文献   
37.
地下水在饮用水、灌溉农田和工业生产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湛江市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湛江市市区在2001年和2011年丰水期期间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了10年间湛江市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变化,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Ⅰ类水仅占13%,Ⅴ类水比重高达67%,2011年接近一半的监测点属于Ⅴ类水,超过六成的监测点处于Ⅳ、Ⅴ类水.对比2001年和2011年可以看出,2001-2011年期间湛江市市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未有明显变化,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4+,NO2-和Fe.  相似文献   
3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岩生成甲烷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根据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 ,应用 Kinetics和 GOR- Isotope Kinetics专用软件 ,获得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系泥岩热解生成甲烷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范围 ,分别是 197~ 2 6 8k J/ mol、180~ 2 6 0 k J/ mol、2 14~2 89k J/ m ol,频率因子各为 5 .2 6 5× 10 1 3s- 1、9.76 1× 10 1 1 s- 1、2 .2 70× 10 1 4s- 1 ,反映它们的生烃行为有所差异 ;其相应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也有差别 ,平均活化能分别是 2 2 8k J/ mol、2 0 5 k J/ mol、2 31k J/ mol。在此基础上 ,应用这些动力学参数 ,并结合地质背景 ,进一步探讨了依南 2气藏天然气的成因和运聚成藏模式。研究表明 ,依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库车坳陷阳霞凹陷中心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主要聚气时间为 5~ 0 Ma,对应 Ro 为 1.2 5 %~ 1.95 % ,天然气散失率为 2 5 %~ 30 %。该研究对塔里木盆地 ,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天然气藏的成因评价与成藏过程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西峰剖面有机质记录的黄土高原L6-L1古湿度演变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贾蓉芬  彭先芝 《地理科学》2004,24(6):693-697
对甘肃西峰黄土剖面L6~L1层段162块样品进行了(Rock-Eval)2 PLUS分析,获得了TOC和热解烃的含量,以及有机质最高热解峰温(Tmax)的数据,并以与下降水有关的有机质和与蒸发水有关的矿物包裹有机质之比估算了古湿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古土壤层的湿度比相邻黄土层的大,湿度的变化范围为47%~80%,其中湿度最大的层段为S5上部,次之为S1,湿度最小的层段为L6,次之为L4,L2-S1-L1层段的古湿度变化与陕西渭南剖面的相当层位具有很好的对应性.上述结果与黄土研究中常用的矿物粒度分析、CaCO3、Fe2 和Fe3 及磁化率等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西峰剖面L6-S5-L4层段有机质和湿度的变化都很大,反映大气环流在这段时间异常活跃,具有热湿事件或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的边界特征.而在L4以来,特别是L4-S3-L3层段,湿度变化幅度相对较稳定,总的趋势向湿度减小方向发展,而在S2以后湿度演变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
发现了中石炭统本溪组的砂质风暴岩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中上部的钙质风暴岩,描述了风暴岩的特征序列,分析了各类型风暴岩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