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部完整的断层转折褶皱背斜圈闭以及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下盘的圈闭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52.
陈楚铭  贾承造 《地质论评》1999,45(4):423-433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皱褶、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  相似文献   
953.
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固结非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直立堤前海床地貌和深度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及相邻自由海床剖面方向贯入强度特性,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研究发现:沿海床剖面不仅存在水平硬层,同时也存在竖直硬层,且竖直硬层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结合现场循环冲击荷载试验和直立堤前多孔介质海床数值模型,解释粉土海床非均匀性形成的机制:由于粉土体中细小无黏性颗粒在波浪作用下逐渐脱离土骨架,在土体中缓慢流动汇聚,在后期波浪改造累积作用下固结排水强度增大,形成强度不同的地带,导致土体动力响应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954.
植被作为干旱区敏感的环境要素, 能直观反映自然环境状况, 任何植被覆盖变化都可揭 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化与变迁。因此,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已成为揭示干旱区自然环境变化及其规 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干旱区黑河下游这一特殊地域及其植被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综述了植 被覆盖变化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地下水、土壤水盐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关系, 目的是全面分析与植被覆盖变化相关的各因素, 为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机理及进一步研究黑河下 游生态环境演变服务。最后总结了目前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 的解决策略, 为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5.
张珂  贾永刚  刘正银  单红仙  徐建 《岩土力学》2006,27(Z1):1002-1006
由于土体不同透水边界对微振液化的影响不同,选用3种隔水层与透水层的组合情况,进行现场和原位循环荷载试验和室内土样振动试验,结合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土样密度、含水率、孔隙比的变化,研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隔水层与透水层的存在以及振动力不同的施加方向对黄河口海床土液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6.
东昆仑造山带诺木洪郭勒早古生代火山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诺木洪郭勒一带发育早古生代火山岩, 可明显分为2种类型: 一类为基性火山岩组合, 岩石主要为具枕状构造的玄武岩, SiO2碱度均较低, 为拉斑系列玄武岩,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洋中脊的构造环境; 另一类为中基性火山岩组合, 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 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均较发育, 熔岩成分从基性到中酸性均有, 火山岩SiO2成分变化较大, 既有亚碱性, 又有碱性, 亚碱性系列岩石多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其形成于火山弧的环境.   相似文献   
957.
马映辉  贾宏福 《探矿工程》2020,47(11):29-36
绿色勘察是新发展理念在工程勘察行业的具体体现。钻探作为工程勘察各方法中最直观的手段而不可或缺,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也相对较多。通过分析工程勘察钻探特点、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实际施工经验,不断探索,提出绿色工程勘察钻探实施方案,并在川藏铁路勘察实践中加以应用。思考与总结当前绿色工程勘察尚需解决的问题。倡导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完善的绿色工程勘察体系。  相似文献   
958.
序言     
贾承造  杨树锋  陈汉林 《地质学报》2020,94(6):1674-1674
正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持续汇聚作用导致欧亚板块地壳增厚,形成了以"世界屋脊"著称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还激活了远离碰撞边界的大陆内部变形,强烈重塑了欧亚大陆内部构造格局。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周缘古造山带复活并急剧隆升,相邻克拉通则快速沉降,形成了一系列环绕青藏高原的陆内造山带和盆地群(包括: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龙门山等复活的古造山带和塔里木、准噶尔、吐哈、鄂尔多斯、河西走廊、四川等沉积盆地),贾承造(2005)将这一新生代  相似文献   
959.
本文创新了基于海底实时监测数据驱动的海底工程地质环境数字孪生模型,建立了一套埕岛油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了海底工程地质环境数据库,实现了对海底监测数据的远程实时可视化更新及交互控制。该系统应用于埕岛海底地质灾害监测,在持续运行的40天监测周期内,累计警报了2次强海底侵蚀灾害,提示了4次高浊度事件,真实反映了研究区海底侵蚀变化。本文首次尝试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到海底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中,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0.
南海北部海洋鱼类个体石油烃含量的频率和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的石油污染概况,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的频率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石油烃含量的频率特性表现为F分布,其中近90%的鱼类石油烃含量为1-15μg·g^-1(干重);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p〈0.05)和红海湾(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台湾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