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超临界CO2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状态的CO2流体,具有低黏、高扩散性和零表面张力等独特的性质。利用超临界CO2作为压裂液,有助于裂缝的起裂和扩展,同时可避免储层伤害。通过研究超临界CO2射流破岩和压裂特性,分析得到了超临界CO2岩石致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低黏等特性使其更容易进入岩石微孔和微缝之中,在岩石内部建立大小不一的流体压力系统,使岩石发生拉伸和剪切破坏;常规流体压裂起裂压力较高,裂缝一般为单条或多条平直裂缝,大多沿着同一方向贯穿强度较高的胶结颗粒,且裂缝断面光滑、平整;超临界CO2压裂起裂压力相比于常规流体压裂低,在岩石中形成的裂缝网络较为复杂,裂缝互相连通,一般沿着强度较低的胶结物开裂,较少贯穿胶结颗粒,裂缝断面较为粗糙。该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2.
郭昭胜  贺武斌  白晓红 《岩土力学》2018,39(9):3321-3330
在1.2 m×1.2 m×1.2 m小型土工箱中完成了4组采取不同桩头连接构造的单桩-承台-土复合受力体缩尺模型的低周往复水平加载抗震试验,获得了试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刚度退化曲线、桩身弯矩及桩侧土压力等数据,研究了不同桩头连接构造对试件水平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头部位采取不同的节点连接构造措施对桩头破坏形态和破坏程度、体系耗能能力和水平极限承载力及桩身弯矩分布规律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桩与承台侧面的土压力分布规律和大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桩头普通连接的情况,以桩头嵌入深度为0.5D(D为桩径)为宜。桩头加强环连接与桩头嵌入深度1.0D时的连接具有大体相当的桩头约束效果,但加强环的制作相对复杂,其约束效果和破坏形态与加强环的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及配筋参数均有关系,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王元战  贺林林  王朝阳 《岩土力学》2014,35(10):2969-2976
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结构长期承受波浪力、撞击力等动荷载作用,仅从静力角度分析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研究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结构动力简化计算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全直桩码头的嵌固点模型和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法研究了上述码头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表明,结构基本周期较长,与波浪力、撞击力荷载周期接近,结构动力响应突出。进一步计算发现,全直桩码头结构在波浪力、撞击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采用单自由度系统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由此提出全直桩码头结构动力响应可按单自由度系统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理论公式进行简化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规范中的m法、p-y曲线法、NL法提出了上述码头结构动力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与动力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简化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4.
以取自泥石流易发区的182个砾石土土样为基础,进行室内颗分试验,通过分形理论计算各土样的分维值,经计算发现,泥石流源区砾石土以一重分形为主,一重分形的土样占样本总数的88.46%,一重分形土样的分维值介于2.250~2.798之间;以此数据为基础配置土样,通过自制、可控的常水头试验装置进行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k与分维值D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且在干密度为1.8 g/cm3时相关性最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密度条件下,k与D之间均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同的分维值条件下土样的渗透系数随密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分维值在2.450~2.600之间时,样本的干密度 与渗透系数k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较为明显。试验结果可以为泥石流启动的临界雨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已有预报模型的普适性及精度。  相似文献   
105.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其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通过 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中生界原油的油源。结果表明:根据 8β(H)-补身烷和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可划分为I,II,III类。第I类原油 8β(H)-补身烷含量高,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低,来自 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 7 油页岩 (A1 类),第II类原油 8β(H)-补身烷含量较高,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中等,来自深湖—半深 湖沉积相带的长 7 暗色泥岩 (A2 类),第III类原油 8β(H)-补身烷含量低, 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高,来自半深湖沉积相带的 长 7 暗色泥岩 (A3 类),由于采集样品数量限制,第III类原油不排除来自长 8 或长 9 暗色泥岩 (A3 类) 的可能,目前发现的原油 主要是第I类,即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是由长 7 油页岩提供的,它是鄂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分布式大流域径流模型的中国西北黑河流域水文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长期的问题,区域人口增加、城市化扩张,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也使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用水危险加剧.采用分布式大流域径流模型(DLBRM)模拟黑河流域水文(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面积128 000 km2)来理解区域的冰川和积雪融化水、地下水、地表水、蒸散发等方面的分布,评估气候变化对水文的影响和冰川退缩对中游和下游来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的大部分产流那源于黑河上游地区的祁连山.模拟1990-2000年黑河河流日流量变化结果认为,黑河中游正义峡给下游的供水为10×108m3,其中地表径流占51%,层间流占49%.中游地区沙土具有较高的蒸腾发能力,近一半的地表水被蒸发掉.模拟实践证明,分布式大流域径流模型可以结合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果,改进流域水文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7.
阿克苏河源区的冰川融水和冰湖溃决洪水, 对我国境内阿克苏河乃至整个塔里木河的径流补给及下游的防洪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萨雷扎兹-库玛拉克河的麦茨巴赫冰川湖(Merzbacher Lake)为众多冰川湖中最大的一个, 同时又是频繁发生突发性溃决洪水的冰湖, 在1932-2008年的67 a内发生溃决突发性洪水62次, 其频率高达92.5 %以上. 随着气温的变暖, 冰川减薄后退, 冰川融水增多、 冰湖库容增加, 洪水总量在不断增大. 冰川洪水的总量已经由1960-1970年代的1×10~8m~3左右, 增加到1990年以来的3×10~8~4×1~8m~3 , 最高达5×1~8m~3 多; 年最大流量1990年代较1950年代增多37%, 洪水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库玛拉克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也对冰湖溃决洪水影响很大, 冰川消融的越多, 产生的冰川洪水洪峰也越大. 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将会加大下游的防洪压力. 所以, 要加强冰川消融观测及冰湖水位的监测, 建立预警系统, 进行冰湖溃决洪水预报, 为下游的防洪安全和水电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大型矿业软件SurpacVision建立了广西大厂的矿山三维地学模型。三维地学模型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直观定量地反映了矿山地形,地层,构造,岩浆岩和钻孔地球化学原生晕的基本情况。可以实现三维动态多方案圈定异常,对异常的形态特征、三维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地质因素,实现了矿山三维综合地学信息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9.
陕西西安翠华山地质景观遗迹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包括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三个景区。新的实地调查发现,甘湫池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古基岩滑坡,具有古滑坡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甘湫池不足堰塞湖,而是古滑坡形成的拉张洼地;水湫池堰塞坝的沉积物具有典型的“泥砾”结构,在形态特征上属于粘性重力流的碎屑流堆积;其坝体的形成与景区现有崩塌堆积无关;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景区内现有的崩塌砾石均堆积在古滑坡和泥石流堆积之上,由于各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应具有成因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多期性。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多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的基于像元的遥感图像分析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多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析方法,并以北京地区亚运村的城市土地利用的识别检测为例对该方法进行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