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5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环境示踪剂估算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天然补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气带是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一个主要环节,是了解补给变化的地质信息载体。以滹沱河冲洪积扇河北省正定试验场包气带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示踪剂(氚和氯)方法,估算了该区地下水近三十多年来的天然补给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天然降水平均补给强度约为0.089m/a,在天然条件下该区降水垂直运移速度约为0.6m/a,其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年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和农业开采量三者动态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研究表明, 年降水量减增, 同期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互逆变化规律, 即降水量减小, 补给量变少, 开采量增大; 年降水量增大, 补给量较多, 开采量减小.在连续枯(丰) 水年份,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mm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08 (增加7.06) mm, 水位下降(上升) 5.2~8.7cm; 在10~320mm变幅内,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98 (增加7.67) %.气候旱化过程中降水变化对引起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增加的幅度, 大于气候增雨过程中降水变化对补给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因此, 需要重视连续枯水年份降水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的应对举措, 这对于提高我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消耗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储量消耗过程、空间分布及机理研究,揭示了区内地下水系统与相邻层圈之间水分通量因人为活动影响而发生剧变的规律,并在现状开采与补给条件下警告性预测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与海河平原水资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河平原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平原。随着山前拦蓄地表水工程的实施,地下水资源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性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而引起的蒸散发量增大,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本地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300年以来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补给演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近300a来太行山平原典型区地下水入渗补给演化特征、机制和未来50a区域水循环中水分通量演化趋势3个方面,阐明了山前平原地下水补给能力的周期可变性和该区现状资源型缺水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百年尺度水循环演化趋势基础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本地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全新世以来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演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全新世以来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形成、演变与区域水文循环演化的周期性密切相关。在 8.0~ 3 .5kaB .P.期间为主要补给期 ,地下水获取了充足补给 ,奠定了现今地下水系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深层水中氟离子变化与地层释水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州市地面沉降过程中地层压密释水导致水资源组成发生变化,这部分释水量是水均衡计算中必须要考虑的,但现有的调查数据并不明确。通过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解释地面沉降与弱透水层释水机理,并采用二元混合模型估算地下水开采资源组成中越流与释水所占份额。结果显示:沧州市承压含水层中氟离子浓度与地面沉降量存在着对应关系,在压缩释水阶段,开采量中有56%来自黏性土压密释水;在越流发生阶段,开采量中有36%来自越流补给。这表明压密黏性土释水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华北滹滏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灌溉农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北粮蔬主产区滹滏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成因问题,基于大量实测资料和相关分析方法与MapGIS技术,通过对近50年来区内地下水位、粮蔬播种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特征和降水量、气温变化下地下水位下降对粮蔬播种强度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前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为0.36 m或0.43 m;1980年以来随粮蔬播种强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地下水位降幅分别达0.69 m和1.15 m。不仅与因播种强度增大导致农业开采量增加有关,而且还与1980年以来降水量不断减少密切相关。降水量减少100 mm,区内农业开采量增加35.7 mm。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钻孔岩层赋予入渗系数值,应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降水入渗系数分布图.利用华北平原1956-2008年水资源四级区逐月降水量数据,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各分区单元的降水入渗量.结果表明,50多年来华北平原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降水入渗系数呈增加的趋势,降水入渗量呈增加的趋势.3个年代的降水入渗量分别是118.86×108,147.91× 108和174.33×108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