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水平层状介质中侧向电阻率测井快速迭代反演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侧向电阻率测井由于具有较好的探测深度和较高的纵向分辨率而成为油储地球物理测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确定储层中油气含量的最方要手段。然而,当地层的厚度小于基纵向分辨率时,由于受井眼泥浆和上下围岩等的影响,实测的视电阻率以已无法反映地层电阻率的起初变化,给油气层的划分及油储层的定量评价带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侧向电阻率测井反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采用混合流反应器装置,进行了表生环境条件下闪锌矿氧化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选择Fe3+和O2为氧化剂,实验条件为:温度20~55℃,pH=1.0~7.8、氧化剂Fe3+浓度1.0×10-5~1.0×10-2 mol/L,氧气流量0.5 L/min。实验结果表明,在Fe3+为氧化剂时,闪锌矿氧化速率随着Fe3+浓度的增加、温度升高、pH值降低而增加,且氧化过程中Zn和Cd的释放速率大致相同,其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Ea(Zn) 41.75 kJ/mol或Ea(Cd) 42.51 kJ/mol,表明闪锌矿氧化速率主要受矿物表面反应控制;而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时,随着pH值的变化闪锌矿的氧化机理发生变化,在pH值小于5.95范围内,闪锌矿氧化速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进入碱性范围后,随着pH值增加,闪锌矿氧化速率反而增加。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对数处理并建立了闪锌矿的氧化速率公式。  相似文献   
123.
老挝琅南塔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与2007年班南坎Ms6.6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裂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像资料,阐述了老挝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兼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007年5月16日老挝班南坎6.6级地震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4.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ing’er, Yunnan Province MS6.4 earthquake of June 3, 2007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sand blow and water eruption, land-slide and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with the data of geologic structur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reveals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Ning’er fault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NE-trending fault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within a 330°-extending zone of 13.5 km in length and 4 km in width. The major axis of the isoseismal is also oriented in 330° direction, and the major axis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VIII area is 13.5 km lo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NW-trending nodal plane of the Ning’er MS6.4 earthquake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nodal plane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lip. The preferred distribution orientation of the aftershocks of MS≥2 is 330°, and the focal depth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3~12 km, predominantly within 3~10 k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ftershoc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zone of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ll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ing’er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is earthquake. Moreover,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Ning’er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ive block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orthward pushing of the Indian plate has caused the eastward slipping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ch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southeastern-southernward squeezing of the southwest Yunnan region. As a result, the NW-trending faul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Ning’er area are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faults are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is tectonic  相似文献   
125.
双曲线接触面本构模型能比较真实地模拟堆石材料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接触关系,扩展Lagrange乘子法能比较精确地计算接触面间接触状态。在吸取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应用于无厚度的Goodman单元和有厚度的Desai薄层单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模型引入扩展Lagrange乘子法进行摩擦接触问题的求解。介绍了基于扩展Lagrange乘子法的序列二次规划法(SQP)提法,详细推导了在扩展Lagrange算法的非线性接触计算中引入Clough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的数值列式和实施步骤。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成功的,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堆石-混凝土墙(混凝土面板)之间的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126.
由于切割式横缝的联接作用,切割式横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近似为一个整体结构。当遭遇强震作用时,随着切割式横缝的开裂程度不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安全性也就有所不同。针对切割式横缝的结构特点,在有限元法动力分析中,利用“生死”单元来模拟切割式横缝的联接单元和切割单元,且以整个横缝联接单元弹性模量的不同折减来模拟切割式横缝的不同开裂程度,并应用到金安桥水电站左岸坡坝段群的抗震安全性分析中。分析结果表明:金安桥水电站左岸坡坝段群在设防烈度为IX度的地震作用下,切割式横缝的开裂对左岸坡单个坝段和坝段群的抗震安全性影响不大,且大坝是安全的。这说明了金安桥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抵御设防地震。  相似文献   
127.
在协方差矩阵、协因数阵、权阵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Fisher信息矩阵(简称信息矩阵),介绍了信息矩阵的一些重要性质,强调了总体信息矩阵与样本信息矩阵两种概念的区别;推导了多元正态分布情况下的信息矩阵,揭示了总体/样本信息矩阵与总体/样本协方差矩阵以及协因数阵/权阵的关系,指出权阵为归一化信息矩阵;在信息矩阵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向量的概念,推导了信息域间接平差方法,该方法对信息矩阵与信息向量进行估计,在结果层面,该方法与估计原参数向量与协方差矩阵的普通间接平差方法等价,但形式更简单、结构更明确,为理解间接平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新方法在模型不可解场合、序贯/递归平差的初始化方面等具有特殊优势;给出了用于动态状态空间模型滤波的信息域动态平差算法,即为与Kalman滤波算法等价的信息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28.
大盈江断裂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断裂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象资料,阐述了大盈江西南段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大盈江西南段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6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分项系数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伟  常晓林  徐建强 《岩土力学》2007,28(2):315-320
针对基于有限元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问题,根据工程实际中软弱结构面上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和凝聚力变异性不同的特点,在计算中引入滑动面上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分项系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重力坝抗滑稳定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项系数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可靠度思想,以达到用极限承载状态时的强度储备系数或超载系数来表征大坝安全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坝基渐进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于深层抗滑分析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基于分项系数法的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的安全系数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滑动面上的应力分布性态和坝基岩体变形特性对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有重要影响。与常规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控制标准相比,分项系数有限元方法可以采用偏低一点的安全系数标准。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已有50余年污水灌溉历史的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结冻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及石油优势降解菌株进行了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细菌总数是未污染土壤的100倍左右,其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明显超过未污染土壤。通过筛选,共得到17株石油烃优势降解细菌和11株真菌,其中,降解性能较强的细菌为12号,石油烃降解率为30.54%,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降解性能较强的真菌为22号真菌,石油烃降解率为34.21%,初步鉴定为常现青霉(Penicil-liam freguentans West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