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本文运用磁组构及显微构造方法对仙女山断裂构造变形进行分析,进而为仙女山断裂的延仲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区Ⅱ1-Ⅱ1及其前后剖面实测地应力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平和垂直埋深条件下左岸坡角应力大小较右岸坡角小,这主要是由边坡岩体结构确定的;左岸导流洞开挖过程中在应力大小较右岸低的情况下出现坍塌工程地质问题也与左岸边坡岩体结构有关,而非岩爆等诱发。另外对左岸岩体深部裂缝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应力集中、能量积累角度初步提出了新的边坡变形破坏方式,并从岩体结构和地应力大小方面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左、右岸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3.
山西平陆地区古近纪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西平陆地区河湖相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古近系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层序,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将该套河湖相地层从新到老重新划分为:渐新统柳林河组(E3^2l)、小安组(E3^1x);始新统西滩组(E2^4x)、赵家岭组(E2^3z)、坡底组(E2^2p)、门里组(E2^1m);古新统坝头组(E1^1b)。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纪地层的研究与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5.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通过岩石声发射实验和构造变形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期次进行了划分. 在此基础上, 结合岩石磁组构分析和岩石的记忆信息, 定量恢复了各构造期次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并根据油气成藏期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已知油气藏的分布关系, 对该区构造应力场的油气运聚效应进行了分析. 库车坳陷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运动, 除燕山早期构造应力场表现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的伸展应力场以外, 其余各期构造应力场都以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为特征. 随着古特提斯洋关闭, 印支期该区处于较强的挤压环境, 其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值明显较大. 由于欧亚大陆内部均衡调整, 燕山早期该区处于弱伸展环境, 最大主压应力值较小. 之后随着欧亚大陆南缘一系列碰撞事件发生, 该区又处于挤压环境, 最大主压应力依次由小变大, 喜马拉雅晚期达到高峰, 是该区的主要构造变形期. 构造应力场不仅形成了该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圈闭构造, 而且还是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的主要驱动力, 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
西藏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林周地区有关矿床基本成因、蚀变特征和区域水热活动历史的调查,对其中一些矿床流体包裹体以及旁多、当雄、羊八井等地水样进行了H、O同位素分析,概略地在区域断裂构造网络中判断成矿流体运移趋势,归纳出喜马拉雅期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的条件和环境,并建构了一个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98.
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作为地壳表层的三维地质体,应最大程度逼近实际边界条件评价其稳定状态,同时,由于滑坡不同部位结构构造存在差异,应用不同的稳定系数评价其不同部位的稳定状态。在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简易实用而精确度又较高的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正是为达到此目标的一种探索,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约100台原始观测波形数据,利用FOCMEC震相法确定了2017年11月23日5.0级重庆武隆和2016年12月27日4.9级重庆荣昌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搜集了重庆地区近年来其它震源机制资料。结果显示武隆地震属于走滑正断型,与2013年发生在七曜山断裂带中段的石柱地震活动性质相似,推断七曜山断裂以正断活动为主。发生在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荣昌地震属于走滑逆冲型,推断华蓥山断裂(南段)以逆冲活动为主。从区域震源机制解结果看,华蓥山断裂南段所在的重庆西部主要受近东西向挤压构造应力控制,与华南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七曜山断裂带所在的重庆中东部主要受近南北向挤压应力控制,与现今华南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推断重庆中东部处于一个与周围应力和构造活动方式不同的独特环境。综合新生代构造资料推断,青藏高原隆升基本没有影响华蓥山断裂带以东地区。重庆中东部至两湖平原地区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渡区,其独特的应力环境表明该区现今似乎不受两大构造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当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 7.0级大地震发生时,中国科学家已不再像2008年汶川Ms 8.0大地震发生时那样茫然和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在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龙门山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已超前初步认知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特别是原位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已发现绝对地应力大小高值异常和相对地应力大小临震异常变化。论文简要介绍了地震预报国际主流观点与认识,梳理了地应力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和认识,探讨了2004 Parkfield earthquake钻孔应变监测结果给予的启示,详细介绍了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的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地震预报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是地震预报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