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秦巴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 秦巴地区地壳稳定性程度较高, 适合兴建大型引水工程。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广泛收集研究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以实测地应力值为依据, 对研究区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 进而对地应力状态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认识:地震活动是地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而释放的结果, 强震活动一般发生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断裂走向呈锐角的部位, 地震活动往往发生在局部高应力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在空间分布上与最大差应力的高值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但与最大主应力高值区则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
海南岛主要成矿系列与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岛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成矿规律、成矿系列与我国华南或南岭地区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印支期与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成矿强度明显高于燕山期同类型矿床成矿系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本文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海南岛的矿床(点)归并为9个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时代从新元古代开始,一直到新生代第四纪.成矿作用方面,岩浆活动和风化-沉积作用对工业矿床的形成贡献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4.
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宝鸡市陈仓区贾村塬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原状全程取芯钻探工程,并开展了室内系统物理力学参数和物质组成测试分析,以探讨滑坡形成机制.系统的测试分析表明:密度和孔隙比之间成负相关关系;液限和塑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曲线波动的规律基本一致;压缩模量和压缩系数成负相关关系;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呈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主要的隐伏活动断裂之一,其第四纪活动性对北京及邻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该隐伏断裂的复杂特征,本文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结合联合钻孔剖面方法,揭示了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的第四纪活动性及主要特征,探测结果与综合分析表明:(1)该断裂走向NE,倾向SE,倾角为60°~70°,具典型的正断活动特征.(2)推断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上断点埋深约10 m,上更新统欧庄组底界错距约16 m,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活动断裂,并可能是1658年涞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并对浅地表地裂缝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对黄庄—高丽营断裂房山—涞水段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的综合探测结果可为该地区重大工程建设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及防灾减灾等提供关键地质依据.(3)综合物探结果可知,CSAMT法对隐伏活动断裂的初期探测有重要意义,在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内浅层地震勘探剖面揭示的断裂特征不如其在坚硬岩石地层内揭示的断裂特征明显,但通过多种物探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增加隐伏活动断裂探测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36.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大震发生时释放应力并对震源区及外围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受汶川地震断层破裂方式和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也应表现差异特征,至今鲜有针对该科学问题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经过系统收集、梳理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与2008年汶川地震中强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资料,对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上地壳构造应力场进行厘定,通过与震前构造应力场对比,深入探讨了汶川8.0级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的影响,进而对汶川震后应力调整过程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变形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近地表至上地壳15 km深度范围,映秀—青川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地应力状态为逆走滑型,青川东北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至北东东向、应力状态转变为走滑型;15~25km深度范围,龙门山断裂带最大主应力方向仍为北西—北西西向、应力状态以逆冲型为主。汶川8.0级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地壳北西西向逆冲挤压的构造应力特征进一步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东西两侧刚性块体碰撞挤压、逆冲推覆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首都北京的地质安全,在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制定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总体规划,通过不同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首都圈地区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捕捉中强地震发生的地应力前兆异常。平谷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站全程记录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及其前后地应力大小和地下水位相对变化,尤其是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应力变化,为地震地质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通过首都圈地区不同关键构造部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及2012年和2013年唐山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发震背景的综合研究,发现唐山—滦县—昌黎一带,尤其是昌黎地区,现今构造活动异常,需要重点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
对西藏那曲孔玛盆地第四系湖相沉积地层中的孢粉进行了分析,该套湖相沉积物记录了早更新世晚期((108.7±11.0)×103 a)-中更新世((13.8±1.4)×103 a)时期该地区的植被与环境演化过程.1.087~0.778Ma时期,气候温凉而干旱,呈现出暗针叶林植被景观;0.778~0.531Ma时期,气候总体偏暖,属山地暖温带暗针叶林气候环境,气候存在2次由温暖湿润-寒冷干旱的变化过程;0.531~0.262Ma时期,气候稳定,呈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景观,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0.198Ma~更晚(小于0.13Ma)时期,云杉属逐渐取代单/双束松属,成为最主要成分,铁杉含量明显增加,气候总体向寒冷方向发展,气候存在寒冷干旱-寒冷湿润-干旱偏暖的变化过程,属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特征,气候总体持续变冷.  相似文献   
39.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深孔地应力测量及其现今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地表调查和GPS位移测量、深部震源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山东段现今活动性表现为顺时针压扭性活动特征。为揭示郯庐(郯城-庐江)断裂带山东段地表和深部之间地壳浅表层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和活动特征,在鲁东北部花岗岩地区开展了600 m的钻探工程与地应力测量工作。钻探岩芯编录初步揭示地壳浅表层岩体结构特征,随深度系统的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易于断层走滑作用发生,且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反映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现今活动特征为压性兼右旋走滑,与地表和深部已有研究成果相吻合。研究成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现今活动性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0.
广东核电站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3个核电站厂址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获得了各核电站厂址区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核电站厂址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水平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台山核电站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不明显;大亚湾、阳江核电站厂址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NWW,台山核电站为NNW。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分析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较不利于隧洞围岩的稳定,台山和阳江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利于围岩的稳定和维护;各核电站拟建隧洞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向短轴且长、短轴比近似于各隧洞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各隧洞在埋深范围内开挖时均没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最后,依据Byerlee滑动摩擦准则,探讨了核电站外围现今活动断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