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煤层,这些煤层气储层的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岩石学和沉积相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和煤储层聚集控制因素分析。太原组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厚44.90~193.48 m,含多层可采煤层,总厚0~16.89 m,平均7.19 m,在太原组沉积期,研究区北部发育下三角洲平原相,煤层相对较厚,中部和南部为泻湖相,煤层相对较薄,东南角主要为滨外碳酸盐陆棚相,在晋城一带障壁砂坝相分布区,煤层亦较厚;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石灰岩仅在局部地区见到,该组厚18.60~213.25 m,含可采煤层1-2层,总厚0~10.0 m,平均4.20 m,在山西组沉积期,北部以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为主,中部和南部以分流间湾相为主,东南部则以河口砂坝相为主,厚煤带都位于中部和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总之,太原组富煤地带多与砂岩富集带相吻合,位于北部下三角洲平原和南部障壁砂坝地区,而山西组厚煤带大都位于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  相似文献   
72.
辽东裂谷带铅锌金银矿集区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辽东元古代裂谷带中青城子矿区的喜鹊沟铅锌矿床、榛子沟锌铅矿床和高家堡子银矿床以及其西部地区的北瓦沟锌矿床中硫化物和热液碳酸盐矿物和大理岩共33个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青城子矿区大石桥组大理岩的206Pb/204Pb=18.24~30.63, 207Pb/204Pb=15.59~17.05, 208Pb/204Pb=37.43~38.63. 其Pb-Pb年龄为1822±92Ma, 解释为其变质年龄. 青城子矿田矿石(硫化物和热液碳酸盐矿物)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很小, 206Pb/204Pb=17.66~17.96, 207Pb/204Pb=15.60~15.74, 208Pb/204Pb=37.94~38.60. 北瓦沟矿石Pb同位素组成与青城子矿田的显著不同, 206Pb/204Pb =15.68~15.81, 207Pb/204Pb =15.34~15.45, 208Pb/204Pb =35.30~35.68. 所研究矿床的Pb均来源于上地壳. 青城子矿田矿石Pb是年轻的上地壳Pb. 其模式Th/U值为4.40~4.74, 和大理岩Pb的(1.68~4.36)不同, 指示矿石Pb并不来源于大理岩. 北瓦沟矿床的Pb在古元古代即从其源区提取出来, 并形成矿床. 显著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是因为两者成矿时代的差别, 意味着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 甚至矿床成因的不同.  相似文献   
73.
山东胶莱盆地大西庄的王氏群玄武岩属于高钛碱性岩系列,全岩40Ar-39Ar年龄为73.2±0.3Ma,形成于晚白垩世岩石富N2O,Mg#值为63-66,(Ne-Hy-Q)值为6.03-10.05,轻稀土富集,(La/Yb)N比值为11.18-12.56,重稀土有一是程度的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b显著正异常,Zr轻微正异常,具有与大陆板内碱性玄武岩类似的特征。εNd(T)值为7.08-7.55,87Sr/86Sr(T)比值为0.7035-0.7038,反映了玄武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在上升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原始玄武岩浆由软流圈和新生岩石圈地幔分别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相混合而形成,起源深度为50-70km。玄武岩含有幔源包体,岩石类型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温压估算结果为T=1010-1140℃,P=20kb。包体的矿物相与平衡温压估算值以及玄武岩浆起源深度估计值表明,胶州地区晚白垩世时岩石圈厚度大约为60-70km,岩石圈地幔具有新生的性质。因此,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发生在125-73Ma之间。此后,中国东部进入了统一的以拉张为主的动力学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74.
使用交换树脂TRU Spec同时分离REE、U、Th、Pb及其他的元素,然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Pb并用萃淋树脂分离纯化Sm和Nd,Sm、Nd、U和Pb的定量测定借助同位素稀释法,Th的定量测定则用ICP-MS分析,Nd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用质谱法(TIMS),从而实现独居石U-Th-Pb-Sm-Nd联合定年。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样品上,同时得到U-Th-Pb和Sm-Nd同位素年龄记录。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型稀土矿石中12个单颗粒独居石的U-Th-Pb-Sm-Nd同位素联合定年给出Sm-Nd等时线年龄为1008±320 Ma,其中8个独居石的Th-Pb等时线年龄为1231±200 Ma,此二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似。在同一组独居石样品上得到一致的Th-Pb与Sm-Nd的中元古年龄,表明白云鄂博在中元古代的稀土成矿作用是可能的。本文独居石的Th-Pb 和Sm-Nd年龄与以前报道的独居石加里东期Th-Pb年龄差别很大,此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浙江省西北部白垩纪火山岩Nd-Sr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白垩纪火山岩叠置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岩Nd同位素组成存在重大差异,其中扬子地块火山岩Nd初始值较高,εNd值介于-8.9~-0.9之间,平均为-4.6(n=33);华夏地块火山岩εNd值介于-14.1~+1.2之间,平均为-6.7(n=69)。同时,两个地块火山岩的εNd值均随时间增高、模式年龄均随时间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扬子地块区从135~124Ma形成的第Ⅰ旋回至110~90Ma形成的第Ⅲ旋回酸性火山岩εNd和t2DM平均值分别为-6.2、-2.4、-2.2和1.42Ga、1.11Ga、1.09Ga;华夏地块区内同时代3个旋回酸性火山岩的εNd和t2DM平均值则为-10.1、-7.2、-5.5和1.75Ga、1,49Ga、1.35Ga。推测浙江省广泛发育的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可能是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由于持续的玄武岩底侵作用,造成幔源物质的加入量显著地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76.
陈江峰  满发胜 《地球化学》1995,24(2):121-127
  相似文献   
77.
北淮阳花岗岩-正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钕、铅同位素方法对安徽省西部沿金寨、霍山、舒城一线出露的花岗岩-正长岩类岩石的研究表明,古老地壳岩石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它们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华北板块基底岩石相近。因此,该岩带出露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应归属华北板块。岩体的地质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和侵位时代表明,它们是白垩纪时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8.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岩石化学、REE、Sr,Nd,O,Pb同位素等角度讨论了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存在两个系列的花岗岩,东部以Ⅰ型为主,西部S型花岗岩占主导地位。同时,本区岩石的Sr,Nd,O同位素组成可以用AFC模式加以解释,即它们是由幔源岩经过同化地壳围岩同时结晶分异形成。当然也不排除幔源组分较多的优地槽不成熟沉积物发生重熔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79.
安徽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源区锶、钕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安徽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年龄分别约为138Ma 和123Ma)的钕同位素初始比值∈_(Nd)(Ⅰ)值为—5——16.6,表明古老大陆地壳在这些岩石形成时起重要作用。江南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源区钕同位素组成与上溪群浅变质岩的原岩沉积物物源区相似。扬子系列的偏中性侵入岩则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同化古老硅铝地壳物质的产物,但地壳物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0.
可用亚洲南部和斯堪的纳维业的世界标准地震台网的台站的地震图上记录到周期为1秒的Lg波的振幅来确定东哈萨克试验场东部62次地核爆炸的mb(Lg)值。这此爆破选自1965年到1985年期间mb(P)≠5.5级或更大的。假定对饱和水岩石而言,把内华达试验场得到的mb(Lg)与当量的关系用于东哈萨克试验场估计了爆破的当量。假定地壳结构和核爆点的深度的横向变化不影响mb(Lg)的值,Lg资料表明,内华达试验场和东哈萨克试验场之间mb(P)的偏差是0.35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