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采用脉动测试法测试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示范工程房屋的动力特性,从而确定结构的自振频率;建立结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该结构进行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而评估低层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能力。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破坏按先砌块后框格的顺序分阶段进行,带纵向加强肋复合墙结构具有两道抗震防线。结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主要集中在门窗联肢墙体上,且门窗联肢墙体中窗洞两侧砌块的损伤程度最大,洞顶肋格砌块次之,洞底肋格砌块最小。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773,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232.
蔚县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型层状热储低温地热田。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为热储层,上地幔传导热为主要热源。盖层主要由第四系和侏罗系构成,寒武系—奥陶系也起到了盖层的作用。以阳原南山断层和蔚县南山断层为南、北边界的蔚县地块呈一总体倾向SE的单斜构造,蓟县系等地层埋藏深度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加深。盆地北部山区岀露的长城系—蓟县系接受大气降水后,顺层向深部运移,运移过程中不断有沿破碎带、裂隙垂直下渗的相邻含水层水补给。蔚县南山断层阻断地下水继续向南运移的路径。经过深循环并被上地幔传导热加热后的地下水封闭或半封闭于长城系—蓟县系中形成层状热储。热储层埋藏深度较大的壶流河以南地区,特别是大型断层附近,以及松枝口—右所堡等张性大断层与阳原南山断层、蔚县南山断层等NE向阻水大断层的交汇部位,如三马坊、北洗冀、麦子疃东等地带,次级断裂构造较发育,岩石破碎,利于地热流体的存储和运移,应作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33.
岩屑的类型与含量对于储集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统计方法通常是针对砂级大小的岩屑颗粒,这对于以砂砾混杂为主的砂砾岩储层研究来说会忽视对砾石级大小岩屑的含量统计,进而导致岩屑的统计结果偏差。为了建立适用于砂砾岩储层的岩屑含量统计方法,综合应用FMI成像测井、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等手段,将宏观砾石级岩屑统计结果和微观砂级岩屑统计结果结合起来,对砂砾岩储层中的岩屑类型与含量进行定量表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薄片观察与统计带来的统计学误差。将该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北带盐家-永安区块沙四段上亚段储层中得到的认识为:盐家区块以碳酸岩岩屑与花岗片麻质岩屑为主,永安区块以硅质岩屑与花岗片麻质岩屑为主;岩屑类型与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两区块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4.
外来天体物质的高速撞击作用贯穿了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全部历史。撞击作用是塑造月球全球地貌、改造月表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影响月球多圈层演化的重要地质营力。月球上的撞击过程、撞击历史及其对月表物质的改造,一直是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月球探测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月球的撞击过程、撞击历史和撞击改造浅表层物质研究中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获取的科学数据的相关研究成果,展望了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探测的重要观测目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