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骑田岭岩体是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典型代表。其主体岩性为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角闪石)黑云正长花岗岩,其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团块或条带。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岩浆混合的大部分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浑圆状外形、塑性形变、冷凝边、斜长石An的“双峰式”分布、似环斑长石、针状磷灰石等。包体属于准铝质(A/KNC=0.72~1.00,平均0.85)钾玄岩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为准铝或弱过铝质(A/KNC=0.89~1.06,平均0.97)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二者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包体与寄主岩石的同位素组成具趋同性,它们的ISr和εNd(t)值分别为0.71041~0.71263、-6.9~-5.3和0.70854~0.71416、-9.2~-5.1,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包体K-Ar年龄为152Ma,与其寄主岩石的形成年龄(155~161Ma)接近,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早期。对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产出的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在伸展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下,上涌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和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南溪单元弱蚀变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46±10Ma(95%可信度)和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5±6Ma(95%可信度),蚀变矿化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5Ma(95%可信度),10号蚀变花岗岩型矿脉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5Ma(95%可信度),19号矽卡岩型矿脉的矿石—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33±15Ma(95%可信度);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46±5Ma(95%可信度);ZK801钻孔中细粒花岗岩全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0±7Ma(95%可信度)。上述精确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芙蓉超单元花岗岩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而不是印支期。由此推测骑田岭芙蓉超单元花岗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它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处于强烈剪切挤压晚期,而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140~145Ma之间,其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白腊水矿区不同类型矿床年代学研究结果(133~141Ma)清楚地表明,其成矿作用的时间与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岩浆活动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据此推断,骑田岭芙蓉锡矿是在晚侏罗世,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而与芙蓉花岗岩主体侵入岩浆活动无直接成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合及化学组成等特征显示其岩浆快速结晶成因。它们的主量元素在相关图上呈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在微量元素方面,包体和寄主花岗岩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用锆石饱和温度和角闪石成分估算了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结晶的温度和压力表明,它们的结晶温度和压力条件相近,分别在793—824℃和(3.5—5.1)×10^8Pa范围内。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表明,里松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基本同时结晶,但壳幔比例和来源有所不同。这些特征总体上说明了里松闪长质包体可能是两种岩浆混合时不完全消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琼中麻粒岩的成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琼中麻粒岩可以分为"高Ti"麻粒岩(TiO2含量大于1.0%)和"低Ti"麻粒岩(TiO2含量低于1.0%)两种化学类型."高Ti"麻粒岩以稀土总量高,轻稀土高度富集,轻、重稀土强烈分馏为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单斜型,与本区变基性火山岩的稀土分布特征相似;低"Ti"麻粒岩以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分馏强烈,但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为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重稀土平坦的左高右低型,与许多浅成基性岩的稀土分布特征相似;认为琼中麻粒岩形成于晋宁期的可能性最大.两类麻粒岩的识别,有利于深化对琼中杂岩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某些塑性变形的花岗质石(主要是同构造花岗岩)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它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含量一般为2-6vol%由微粒石英、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晚期结晶产物相当。根据其产状、成分、岩相学特征及有关实验资料,认为它是较镪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含量熔体残余呈初体等)的结晶产物,可做为岩体同构造侵位或塑性变形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显微构造  相似文献   
16.
同构造花岗岩的一种显微构造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许多同构造花岗岩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体积分数一般为2%-6%,由微粒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的晚期结晶产物相当。根据其产状、成分、岩相学特征及有关实验资料,认为它是较强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含少量残余熔体(质量分数约小于3%-5%)的结晶产物,可作为岩体同构造侵位结晶的显微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7.
琼中麻粒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琼中前寒武纪高级变质杂岩中的麻粒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利用不同的矿物温压计估算了麻粒岩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本区麻粒岩形成于高温低压(低p/T)环境,属于典型的低压麻粒岩,其峰期变质温度为824±15℃,压力小于0.5GPa,晚期岩石发生了退变冷却,终止温度为705℃左右,压力与峰期时的压力相近;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早期可能经历了一个缓慢降压升温的过程,峰期之后的退变则表现出近等压冷却(IBC)的特点。结合岩石变形作用较弱的特点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琼中低压麻粒岩形成于陆缘拉张环境,其可能的机制是,由于地壳拉伸减薄,导致软流圈减压上隆产生岩浆,上覆地壳岩石(包括已经结晶的岩浆)受到下部岩浆热源的影响而发生进变质,随后受拉伸扰动的地热梯度向正常地热梯度恢复,从而形成具有降压升温过程和IBC过程的顺时针p-T轨迹。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收集中国及邻区花岗岩年代学资料的基础上,在包括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坦、韩国、日本、越南等境外地区开展了野外调研, 获得大量高精度锆石U-Pb年龄,发现一些重大岩浆事件;结合系统收集的公开发表的高质量数据,建立了一些关键地区的花岗岩年代学格架;初步总结了中亚、中央、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及构造-岩浆演化,提供相关成矿背景,编制了四个构造域的花岗岩时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了亚洲花岗岩时空分布图,总结了花岗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为探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特别是陆块聚合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是一次尝试性的较系统地论述亚洲花岗岩及构造-岩浆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地体上发现了一些石榴霓辉石正长岩,其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是硅饱和的过碱性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 ,U ,K ,Pb)和轻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Nb ,Ta ,Ti,Sr,Ba ,Eu ,P负异常,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且分异不明显;Sr,Nd ,Pb同位素组成与EMⅡ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类似。锆石的SHRIMPU Pb测定给出11个分析点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2 37~2 5 1Ma,加权平均值为2 4 4±7Ma。根据这些资料,揭示了三亚过碱性正长岩是在中三叠世由于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减薄后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较浅深度(<6 0km)因增温减压而发生低度的脱水部分熔融而形成。强调三叠纪时海南岛属于后造山伸展环境,是海西期造山事件连续演化的结果,不应划分出独立的印支期造山事件或印支旋回。提出三亚地体可能于晚二叠世通过九所—陵水断裂的大规模右旋走滑而移置到和琼中地体相邻。指出海南东南部存在一条北东向的三叠纪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可能延伸到广东罗定—福建明溪。认为华南三叠纪时可能也属于后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20.
湘南西山花岗岩质火山岩-侵入杂岩中发现超镁铁岩包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西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的超镁铁岩包体产状与矿物组成特征研究中发现:包体与寄主岩石的界限清楚,主要由铁橄榄石和铁辉石组成,还有少量磁铁矿和磷灰石。在花岗质岩石中出现这种特殊类型包体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