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近年来,国土资源行政奖励行为越来越多,在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垦造耕地、建设绿色矿山、土地执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即在2009年11月出版的《非权力行政方式与国土资源管理》(林依标编著)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2010年以来的国土资源实践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2.
高烈度地震区重力式挡土墙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墙身失稳是一种较常见震害类型。基于拟静力法原理,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地震作用下挡土墙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求解,通过典型算例分析了极限承载力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变化关系与机理,讨论了地基土强度参数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提出了同时考虑设防烈度和地基土性的挡土墙地基抗震容许承载力修正方法及相应修正系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设防烈度在9度及以内时,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增加,挡土墙地基极限承载力近似呈线性下降,下降速率与地基土黏聚力呈负相关性,而受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显著;地震作用加剧挡土墙基底荷载倾斜与偏心导致地基破坏区缩减是造成极限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设防烈度大于7度时,挡土墙地基抗震容许承载力较天然工况下有所降低,8度和9度设防烈度对应的修正系数约为0.9和0.7。  相似文献   
53.
南天山地区的科克铁克达坂组是保存于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南侧的一套晚志留世地层,总体出露较好,研究其物源区大地造背景对南天山造山带志留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剖面测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对科克铁克达坂组物源区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物源区为过渡陆壳源区、隆升基底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4.
努日铜钨钼矿床作为大型矽卡岩型矿床,整个矿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分别为早期矽卡岩阶段、矽卡岩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氧化物阶段及石英-硫化物阶段分别是矿区内最主要的矿化阶段。研究发现氧化物阶段及石英-硫化物阶段共发育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富CO2的富气相包裹体、单相包裹体。由于显微镜下4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包裹体常在同一石英颗粒中共生,且不同类型的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又结合气相成分协变图,说明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沸腾作用,为其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拓展,尤其是泸州地区显示出3500 m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泸州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依据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解析,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探究了其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恢复了泸州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多滑脱层和区域构造挤压是泸州地区构造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受膏盐岩影响,泸州地区发育低陡的盖层滑脱构造,垂向分层明显,形成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和滑脱层间隐伏褶皱、双重构造等复合的构造。该区域构造变形主要受下寒武统膏盐岩滑脱作用控制,膏盐岩和页岩滑脱层协调变形向低陡背斜核部聚集。燕山晚期以来,泸州地区多滑脱层沉积伴随区域挤压,发育盖层滑脱的隔档式褶皱;喜山期褶皱带再次隆生,原有的断层和剪切带位移量增大,滑脱层间形成一系列次生断层和隐伏褶皱。背斜处油气藏容易受到破坏,向斜处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其中对冲型向斜结构相对简单,内部应力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6.
马昭雄  邹俊  谢伟  刘鹏 《四川地质学报》2023,(4):597-601+614
西藏自“十二五”时期大力实施城镇供暖工程,重点推进高寒高海拔县城的供暖工程建设。萨迦县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该县拟投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开展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城清洁能源供暖工程。萨迦县卡吾地热位于EW向伸展构造形成的较为典型的4条近SN走向地堑带之一的申扎-定结地堑带南段,拉轨岗日构造带北部,为地热形成提供了良好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卡吾地热资源的运移、储存、成因模式及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