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质学   10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本文将报道中国北方主要矽卡岩型矿床矿物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研究目的是确认这些矿化矽卡岩矿物是否含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获取有关它们相态特征和相组成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局部的、偶然性的,还是广泛的)的信息。文章对邯邢铁矿、蒙库铁矿和杨家杖子钼矿等9个矿床12块标本中石榴石、辉石和方解石或白云石中23个包裹体进行了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矽卡岩矿物均含熔融包裹体和/或流体-熔融包裹体,它们是岩浆矽卡岩的直接证据。结合本文激光拉曼分析结果、地质背景和其他地区岩浆矽卡岩矿物包裹体测温学研究,对所研究矽卡岩的形成机制和岩浆矽卡岩对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进行了讨论。认为含有熔融包裹体和/或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矿化矽卡岩系岩浆成因,其分布范围广泛,规模不小。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和规模受控于该地区分布的岩浆矽卡岩。希望本文有助于拓宽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中新生代以来,江西萍乐(萍乡-乐平)凹陷带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三期四个阶段,即:印支期大规模的推覆、燕山早期晚三叠世末的基底拆离和褶皱-逆冲以及早侏罗世末的盖层滑脱、喜山期新近纪盖层和基底的滑覆,反映盆地性质具有断(裂)陷与坳陷的多次转换特征.构造运动对煤层的控制也表现为坳陷导致煤系地层盖层加厚、埋藏加深及错断、重复...  相似文献   
93.
后万岭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海南省找矿的一项重要进展,探明的铅锌金属量大于29万吨(Pb 4.4万吨,Zn 24.6万吨),平均品位为锌2.23%、铅0.95%。该矿床产于千家超单元岩体内,后者是中-晚侏罗世在后造山期地壳大面积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壳-幔混源岩浆间歇性多期侵入的产物。千家岩体各单元花岗岩属于壳-幔混合型的高钾钙碱性岩石或钾玄岩,具有明显的成分及结构演化的连续性。其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ΣREE=(122.61~410.58)×10-6〕,具有显著至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13~0.69),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LREE/HREE=6.74~16.32),并强烈亏损Ba、Nb、Ta、Sr、P、Ti,相对富集Rb、K、Pb等。千家岩体花岗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热液流体,同时,其造岩矿物中Pb、Zn的含量远高于地壳丰度值,深部热能及浅部放射性生热元素的高含量促使浅部热液对流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不断萃取成矿物质,有利于在断裂带内富集成矿。后万岭铅锌矿床严格受到千家岩体及发育于其内的NNW向-近SN向扭张性断裂的控制,矿体以充填、交代的方式就位于NNW向-近SN向扭张性断裂带内及附近。矿相学分析和矿区地质资料揭示出该矿床至少经历了4期热液成矿作用:① 成矿早期,为粗粒黄铁矿形成阶段;② 成矿中期,是闪锌矿主要成矿阶段;③ 成矿中-后期,是黄铜矿主要形成阶段;④ 成矿后期,是方铅矿主要成矿阶段,其成矿热液可能受到斑岩岩浆的控制。矿区内的NNW向-近SN向断裂活动过程对应了后万岭铅锌矿的成矿过程,成矿早期与成矿中期归入左旋张扭性断裂活动阶段,成矿中-后期和成矿后期归入右旋压扭性断裂活动阶段。据此笔者认为,后万岭铅锌矿属于燕山晚期后造山环境下严格受NNW向-近SN向扭张性断裂约束的热液脉型矿床,就位于千家岩体斑岩成矿系统的顶端或远端,最终归纳总结出了后万岭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图。  相似文献   
94.
“石碌式”铁氧化物_铜(金)_钴矿床成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讨和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矿床严格受层位(主要为青白口纪石碌群第6层)、岩性(钙镁质矽卡岩等)、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片理和劈理)和/或岩性界面等控制;并强调石碌铁矿所经历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所导致的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相关,而岩浆热扰动则是导致深部含矿热卤水形成、上升并渗滤、交代矿源层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将该矿床称之为"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初步将其归属为IOCG(即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型层控式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并初步构建了该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5.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纵向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5个砖红壤剖面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基岩与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大于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土壤表层强烈的淋溶作用又导致由土壤剖面深部至浅部∑REE逐步减少。基岩及成土母质决定了砖红壤中呈现的LREE富集及Eu亏损的特点,而土壤发育过程中REE分异作用又使这些特征在成土母岩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叠加。砖红壤剖面表层氧化和水解作用导致Ce在土壤表层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由负异常向正异常演化之趋势。  相似文献   
96.
公式CLi=F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但如何确定式中残余熔体的重量百分比(F)和熔体中分离出来的矿物相的总分配系数(Di)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直接计算出残余熔体比例(F)和岩浆结晶矿物比例(以此计算出Di)的方法———岩石学混合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以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研究中的应用。(Di-1)iC0,L  相似文献   
97.
湘东北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多年来在湘东北地区地质找矿实践,对区内典型矿床进行了解剖,全面概括和总结了该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新进展。认为区内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金成矿对地层具选择性、空间分布具有区域分带性,构造控矿异常明显。近两年的地质找矿研究还发现区内金矿体具有等距和小角度侧伏产出规律,进而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并认为在湘东北地区寻找到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
海南岛戈枕金矿带煌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海南岛戈枕金矿带与金矿脉在空间上紧密共生的暗色脉岩的地质特征、矿物学、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这种脉岩为煌斑岩。岩石类型以钙碱性煌斑岩为主,呈现两种稀土配分模式,即平坦向右倾斜型和星四重效应的W型;Sr、Nd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本区煌斑岩可划分为两组类型,它们时代相同但地幔源区相异,可能形成于特殊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C、O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预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本文分析该矿床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矿体(不同标高)、不同产状以及相同矿体不同产状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值和δ18OSMOW值分别为-2.1‰~-3.5‰(均值-2.8‰)和16.7‰~18.6‰(均值17.7‰),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多方面的证据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或区域)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区域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湖南柿竹园钨钼铋矿床是世界上罕见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矿山生产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地质储量计算方法,不仅有利于指导采矿生产,对进一步探讨成矿规律及进行找矿预测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