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已經发現了金刚石砂矿床,因此一定也存在有原生矿床。下面談一下西伯利亚雅庫特地区的金刚石矿床,供同志們参考,希望能对中国同志在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工作中有所帮助。一、金伯利岩岩简分布的地质位置(见图1) 雅庫特的金伯利岩岩筒是分布在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区,即通古斯台向斜和安那巴德台背斜之間。在台背斜的隆起部分,出露的地层是古老的結晶片岩。褶皺和錯动在这里都較剧烈,其中并有閃长岩的侵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地层,褶皺较平緩。下古生代的地层,包括碳酸盐类岩在內,厚达2000米,其中有金伯利岩岩筒出現。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主元素、稀土元素、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板块俯冲模式来讨论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系的形成和演化。大部分样品都进入上地幔Sr演化范围,具低Sr高~(87)Sr/~(86)Sr特点;∑Nd介于-2.3—+2.9之间;不同岩性熔岩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主元素、REE模式和同位素的资料都证实区内火山岩是源自上地幔的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3.
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结果表明,西藏芒康盆地内拉屋乡组高钾火山岩是在转换压缩引起的陆内俯冲背景下产生的,其可能源区为EMII型富集地幔端元。高场强元素Nb和Ta出现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在该火山岩源区内有陆壳物质的加入。稀土元素模拟结果显示岩浆源区成岩过程中有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榴子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14.
解广轟 《地质科学》1958,1(2):18-20
1956年及1957年笔者曾兩度随李璞先生等在白楊河地区做了一些野外工作,对該区的地层、構造及岩漿活动有一些初步認識,現仅將本区奥陶紀本身和奥陶紀反志留紀間的兩个沉积間断簡單介紹一下,并对地槽的发展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青藏东缘新生代两类高钾岩浆活动的热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40Ar/39Ar年龄数据表明, 青藏东缘和印支块体上出露两期新生代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岩浆活动, 它们的时代分别为40~28和16~0 Ma. 早期高钾岩石沿主走滑断裂如金沙江-红河断裂断续分布, 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 晚期高钾岩石广泛分布于裂谷盆地中, 它与青藏和东亚地区出现的东-西向伸展有关. 结合地球化学示踪结果可知, 早期岩浆活动是在陆内俯冲过程中形成的, 而晚期岩浆活动则起源于一个新近交代富集的亏损地幔. 岩浆间歇期则代表在印度-亚洲东碰撞带一次重要的地球动力学转变, 即从由地壳变形控制的过程向由地幔构造占主导的过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侵位年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Rb-sr法和Sm-Nd法测定了大庙斜长岩杂岩的侵位年龄。两种方法所给出的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686±193 Ma和1735±239 Ma,二者基本上吻合。(~(87)Sr/~(86)Sr)+0=0.70402,(~(143)Nd/~(144)Nd)_0=0.51013,与世界上其他同类岩体一致。证实岩浆来自上地幔,岩体侵位后,经历出溶和重结晶,Ar有丢失,故K-Ar年龄偏低,不能反应侵位年龄。  相似文献   
17.
青藏东缘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的热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青藏东缘存在两期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 ,其活动时限分别为 40~ 2 8Ma和 16~ 0Ma。两期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表明早期高钾岩石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 ,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 ,而晚期高钾岩石则与东亚和青藏地区构造伸展有关 ,起源于新近交代富集的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部长江上游地区的一系列富铁、钛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人体,侵入于前寒武纪地层内,空间上与侵入时间略晚的碱性正长岩、正长岩密切伴生,二者可能属同一岩浆建造。一些研究资料指出,层状侵入体相当于早二迭世的峨眉山玄武岩的侵入相。 本文主要介绍P、L、B三个层状侵入体中铁-钛氧化物矿物的研究资料。关于它们  相似文献   
19.
某超基性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辉橄岩中由辉石组成的流层及纯橄榄岩中由附生铬尖晶石构成的流层)十分发育(图1),其分布也很有规律,产状亦较稳定。作者在进行室内研究时,发现同一薄片中各橄榄石颗粒的干涉色极其相似;费氏旋转台的研究发现在同一切面上的原生造岩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的光性方位也比较相近,因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了阐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同时也为了了解岩体原生构造与分异作用和成岩过程的关系,我们作了一些岩石显微构造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超基性岩岩石显微构造的研究,是作者初次尝试,若干现象尚未能完善的加以解释,希读者指正。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何作霖教授的指导,朱寿华、郭金弟和何永年等同志也给了许多帮助,作者仅向他们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20.
解广轟 《地质科学》1965,6(3):278-283
超基性岩同围岩接触,一般都很少见到明显的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现象,特別是后者更为少见。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首先,超基性岩浆本身“活动组分”较少,如果沒有特殊有利的条件(包括岩体大小、侵入深度、接触面的形状产状、围岩成分以及构造条件等),这些组分不易集中,也就很难同围岩产生接触交代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