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龙桥铁矿床是安徽庐枞盆地中的重要矿床,铁矿体主要赋存在中三叠统东马鞍山组。采集龙桥铁矿井下-355m中段矽卡岩矿体中与磁铁矿共生的金云母进行了40 Ar/39 Ar同位素年代学测试,得到坪年龄(147.13±1.45)Ma,代表了磁铁矿的形成时代。本区在中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富含铁质的矿胚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东部岩石圈伸展及郯庐断裂走滑热事件的影响,深部的成矿物质和热液开始上升并叠加改造含铁沉积矿胚层,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从147Ma或更早就已经开始,此后矿床经历了区域火山喷发和正长岩体侵入等多次热事件的持续叠加改造成矿作用。龙桥铁矿矿床成因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22.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3.
广西大新下雷泥盆纪锰矿床是我国首个超大型锰矿床。通过对矿床含锰岩系、矿石组合、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综合分析研究,在锰矿体中发现了可能为气液喷溢沉积成因的角砾状、脉状以及网脉状构造的锰矿石。同时在矿石中普遍见热液成因的含锰硅酸盐矿物和硫化物,如蔷薇辉石、锰铁叶蛇纹石、黄铁矿、黄铜矿、锰帘石等。通过对矿区钻孔原始编录资料综合分析,在控制该锰矿床形成分布的泥盆纪晚期的下雷-土湖Ⅳ级地堑盆地中,成功恢复识别出3条锰矿成矿期同沉积断层。发现角砾状锰矿石等在空间上集中成群分布,应是导致锰矿形成的古气液喷溢口的分布位置,空间分布受锰矿成矿期同沉积断层的控制。通过与贵州松桃南华纪"大塘坡式"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气液喷溢沉积构造等特征较为相似,故认为广西大新下雷泥盆纪锰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与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相似,具有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的一些典型特征,这为"下雷式"锰矿成矿研究与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贵州北部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沉积型铝土矿层,在不同区域其下伏底板地层分别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及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因此对铝土矿层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疑。对韩家店组薄层砂岩夹层及大竹园组铝土矿层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两者的锆石年龄谱呈现出一致性,且该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陆块基底地层具有明显亲缘性。以上结果证明,韩家店组碎屑岩的红土化风化产物为铝土矿层的成矿母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从铝土矿层与黄龙组灰岩的假整合接触关系及钻孔中出现的黄龙组灰岩次生岩溶角砾现象可知,黄龙组灰岩同样为该矿层提供了物源。因此,大竹园组铝土矿层具有多重物源,韩家店组碎屑岩可能为主要物源,而黄龙组灰岩在古喀斯特化过程中不仅为红土物质提供了重要的储存空间,也为成矿母质的积累提供了部分物源。  相似文献   
25.
戴维  徐亚军  杜远生  覃永军 《地质论评》2017,63(5):1153-1168
黔东南下江群是一套具复理石特征的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由下向上分别为甲路组、乌叶组、番昭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和隆里组。本文研究了该套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下江群各个组样品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Co、La、Ce、Nd、Y和Lu元素的富集,Ta和Ni元素亏损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ε_(Nd)(t)表现出负异常(ε_(Nd)(t):-0.35~-3.3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源岩以遭受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CIA:52~79)的酸性岩为主,并混有适量的基性岩。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判断物源区主要以盆地周缘的近源沉积为主,如分布在桂北一带的花岗质岩石和基性岩。构造背景判别表明盆地处于与岛弧活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如此的构造背景暗示,江南造山带西段在下江群沉积期可能仍存在消减作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此时还未完全拼合。综合对比江南造山带东、西两段消减—碰撞的时间,暗示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可能具有一个"东早西晚"的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26.
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罗河-泥河铁矿田产有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大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玢岩型铁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矿田的含矿岩体进行了薄片鉴定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岩浆岩为超浅成的中偏基性辉石粗安玢岩。运用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进行年龄测定.测得的^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133.3Ma±0.6Ma(LJ23)、133.2Ma±1.1Ma(L137)、132.8Ma±2.6Ma(NHK1—2),3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矿田内辉石粗安玢岩的形成年龄约为133Ma。这一时间正好位于区内龙门院-砖桥和双庙-浮山两大火山喷发旋回的间歇期,为砖桥火山喷发旋回后期潜火山作用的产物。结合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分析和含矿岩体、磁铁矿单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推测矿田的成矿时间为133-131Ma。表明成岩成矿作用与发生于中国东部140Ma左右的构造体制大转折和130Ma左右的大规模岩石圈拆沉两大地质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27.
江南造山带西段广泛分布一套厚达万米的区域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岩系,其中位于武陵运动界面之上、雪峰运动界面之下的地层,在贵州称下江群、湖南称板溪群和广西称丹洲群,是研究江南古陆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的重要对象之一。下江群广泛出露于黔东南地区,自下而上分为甲路组、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和隆里组。本文选择下江群为研究对象,在广泛的区域地质路线调查和剖面测制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剖面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下江群的SiO2含量介于6110%7506%,平均为6745%;K2O/Na2O比值较高;TFe2O3+MgO含量较低,平均574%;Sr、Nb元素整体含量较低,显示亏损;Y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则相对亏损;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为右倾,轻稀土斜率较大,重稀土趋于平坦。其中,甲路组平均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与后太古代页岩的接近,而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和隆里组的平均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与上地壳接近。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和参数判别图解,结合下江群沉积学特征,认为下江群的沉积构造环境属于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沉积环境,沉积物可能来自盆地北侧的扬子陆块和南侧龙胜岛弧。  相似文献   
28.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形成统一华南板块过程中,长期碰撞拼合的产物,区域上,广泛出露最老的前寒武纪时期的地层,岩石主要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华南板块在前寒武的形成演化,以及前寒武地层的时代归属、地层划分和区域地层对比,一直是地学界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黔东南榕江县朗洞采集了下江群清水江组中的凝灰岩,开展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研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682±48 Ma,与黔东南地区已获取的清水江组中凝灰岩或含凝灰质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将清水江组沉积时限大致限制在785755 Ma。这一年龄与相邻的广西龙胜三门街的辉长辉绿岩(761±8 Ma)、流纹英安岩(765±14 Ma)和湖南通道的超镁铁岩(772±11 Ma)等岩浆岩同位素数据高度吻合,可能同属雪峰期火山-岩浆作用产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比值在地球化学图解显示,下江群清水江组凝灰岩中锆石具有岛弧源区锆石特征,暗示该时期黔东南地区可能属于沟-弧-盆大地构造背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该时期属于弧陆俯冲环境,自此之后,统一的华南板块最终形成,江南造山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9.
覃英  侯兵德  冯开友  覃永军  曾俊芳 《贵州地质》2018,35(4):349-356, 375
松桃凉风坳锰矿是黔湘渝毗邻华系大塘坡式锰矿唯有一个低磷锰矿床,其含矿地层为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炭质页岩,地表出露近20 km,含锰岩系及锰矿体从南东往北西方向均具有从无到有并逐渐变厚,再逐渐变薄的变化规律,长轴方向为北东60°70°左右,预测盆地长度1 200 1 500 m,宽度300 400 m,可划分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其中:中心相带长300 400 m,宽50 100 m,以块状锰矿为主。矿区锰矿体最厚2. 20 m,平均厚1. 14 m,矿床平均品位17. 29%,含锰地堑盆地规模小,主体已剥蚀殆尽。南华纪大塘坡早期,该地堑盆地中含锰岩系下部出现可能为重力流或铁丝坳冰期末期的小冰期形成的、由陆源碎屑物组成的特殊地质体,其物源为毗邻凉风坳地堑盆地北侧的秀山-甘龙地垒。由于古天然气渗漏喷溢的中心相、过渡相的主体已被剥蚀殆尽,仅残存部分边缘相,故该锰矿床找矿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30.
覃永军 《贵州地质》2019,36(2):F0003-F0003
锰矿是国家紧缺的战略关键金属矿产之一。为总结研讨和推广应用贵州省锰矿创新人才团队建立的华南南华纪锰矿内生外成气液喷溢沉积成锰原创理论和深部找矿方法,6月14-16日,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在贵州铜仁举办锰矿深部找矿理论与方法院士论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全国矿床学界泰斗陈毓川、金振民、毛景文等院士、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的院士、专家和领导听取了团队建:立的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并指导实现我国有史以来锰矿最大突破的成果汇报、赴松桃大塘坡锰矿区野外实;地考察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