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澳大利亚岩溶以及几个有关岩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2,11(4):346-355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岩溶。同时根据澳大利亚岩溶的特征和类型,并从全球岩溶出发,作者提出了有关峰林岩溶、塔状岩溶与热带岩溶的关系、全球岩溶主要类型的划分、以及洞穴Speleothem发育与岩溶类型及气候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282.
黄龙风景区岩溶水及泉华沉积的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陈先  朱学稳  周绪纶 《中国岩溶》1988,7(3):209-212
黄龙是中外闻名的风景旅游区。通过同位素研究阐明了形成黄龙景观的钙泉华发育机制、形成年代、沉积速率及低温温泉水——珠珍泉水的成因。   相似文献   
283.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遥感变化检测领域的发展,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s)的变化检测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建筑物变化检测中,仍存在样本不平衡、边界模糊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孪生U-Net和边缘优化策略(Siamese U-Net and Edge Refinement Strategies, Siam-Unet-ERS)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了边界优化策略,共享建筑物变化检测主任务和边界提取子任务之间的空间特征,以实现提升建筑物边界定位精度的目的。同时,设计了残差捷径模块,在不降低模型性能的同时提升模型收敛速率。网络在LEVIR-CD和WHU数据集上都经过验证和测试,分别达到了97.79%和98.92%的总体精度。实验结果表明,Siam-Unet-ERS方法优于一些以前较先进的变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84.
石炭纪共持续了60Myr,在地质年代表上起始于358.9Ma,结束于298.9Ma.按国际标准石炭系包含2个亚系6个统7个阶,其中3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已经确立,包括杜内阶、维宪阶和巴什基尔阶; 4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尚没有确立,分别是谢尔普霍夫阶、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和格舍尔阶.本文基于华南的材料,运用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的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建立了中国石炭纪年代地层框架.通过高精度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中国的石炭纪地层中可识别出牙形刺化石带37个,有孔虫(包括?类)化石带24个,菊石动物化石带13个,腕足动物化石带10个,四射珊瑚化石带10个.通过这些化石带确立的生物地层格架,建立中国区域性的石炭系年代地层框架(包括2个亚系4个统8个阶),可以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区域性年代地层框架进行精确对比.同时,中国在石炭纪化学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事件地层等研究方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和全球进行良好对比.中国石炭纪地层工作在未来的推进,应加强海洋浅水相与深水相、海相与陆相地层的对比;加强旋回地层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研究;加强石炭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包括反映不同古环境指标的锶同位素、氧同位素的研究,以及保存的植物化石气孔指数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85.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影像目标识别系统已逐步在空天遥感情报侦察、无人作战自主环境认知、多模复合末制导等多个军事场景中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深度学习理论上的不完备性、深度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工程上的强复用性、以及多源成像识别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易受到各类干扰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现有识别系统在对抗攻击鲁棒性方面评估不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本文首先从深度学习理论不完备性和识别系统攻击样式两个方面分析了潜在安全风险,并重点介绍了深度识别模型对抗样本攻击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其次,针对光学遥感影像和SAR遥感影像两类典型数据形式,从鲁棒正确识别率和对抗攻击可解释性两个方面开展多源遥感影像深度识别模型对抗攻击鲁棒性评估,覆盖了9类常见深度识别网络架构和7类典型对抗样本攻击方法,验证了现有深度识别模型对抗攻击鲁棒性普遍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对抗样本与正常样本的多隐层特征激活差异,为下一步设计对抗样本检测算法和提升模型对抗鲁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6.
在中国自然资源部水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的职能需求之下,面向中国“十四五”及二零三五年远景卫星发展规划,亟需厘清水资源属性卫星遥感监测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剖析中国卫星地表水资源监测能力。本文在对国内外多种类型卫星(包括光学、激光、雷达、重力、GNSS-R等)水资源监测能力及属性反演前沿技术(以地表固液态水的范围、水位、体积变化等为主)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地表水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的现状和不足,从观测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未来卫星遥感地表水资源监测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87.
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使得河道干支流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干流泥沙倒灌造成支流淤积,影响水库有效库容和航运安全。以溪洛渡水库为例,基于实测资料和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库区干流和支流的水沙输移规律,分析支流河口段泥沙淤积特性及拦门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库区支流河道淤积泥沙来自支流上游和干流倒灌,其中,支流上游来沙是库区支流河道淤积的主要来源。(2)干流倒灌库区支流河口形成对流和环流区,泥沙易于淤积,西溪河和牛栏江坡度较缓,存在形成拦门沙的风险较大;美姑河坡度较大,存在形成拦门沙的风险较小。(3)对于西溪河、牛栏江和美姑河,干流倒灌的距离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位运行时,水位对干流倒灌的距离影响不明显;而对于金阳河和西苏角河,干流倒灌的距离随着流量的增加基本不变,干流倒灌的距离随着水位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成果为新水沙情势下库区支流拦门沙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8.
利用GLCM纹理分析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建筑区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高分辨率SAR图像上建筑区的影像特征, 提出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GLCM)纹理分析的建筑区提取方法, 该方法由初步定位和边界调整2个步骤组成, 均遵循特征计算、基于Bhattacharyya距离的特征选择和KNN分类流程, 所不同的是2个步骤中分别采用了逐块和逐点计算纹理特征的方式以兼顾纹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文中对不同SAR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选用具有最大Bhattacharyya距离值的3或4个特征可以获得较好的初步定位结果, 建筑区的检测率超过80%, 虚警率低于10%;随着边界调整的进行, 检测到的建筑区边界逐渐接近于真实边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9.
一种用于SAR图像分割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R图像边缘检测算子和变分水平集方法,依据能量最小化准则,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其基本思想是,直接定义关于水平集函数的能量泛函,并将经典模型中基于梯度算子的边缘指示函数,替换为基于ROEWA算子的边缘指示函数,提高了模型对于SAR图像的边缘检测能力;同时在新模型中加入水平集函数惩罚项,确保水平集函数逼近符号距离函数.由于该项的作用,模型的数值求解可采用简单的显式差分格式迭代,并保持较快的收敛速度.针对仿真图像、Radarsat和华东电子研究所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实现简单、分割边界定位准确和收敛速度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