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褚建春  周醉 《现代测绘》2014,(1):34-35,51
本文介绍了苏州市空间定位信息服务系统(SZGNSS-CORS)建设过程中,应用TEQC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勘选的参考站点位进行建站条件分析,为最终站址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12.
浙东地区岩浆岩广泛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总体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分布。本文对东园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东园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少量花岗岩组成,主岩体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5.6±0.7 Ma(MSWD=0.97,2σ),花岗岩为238.1±0.8 Ma(MSWD=1.3,2σ),均属中三叠世产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高硅(62.94%~75.29%)、富碱(Na_2O+K_2O=8.17%~9.34%)且富钾(K_2O=4.54%~5.63%)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u正异常(δEu=0.94~2.43),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P、Ti,而相对富集Th、Hf,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相对贫Ba。岩体属高(-中等)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具弧属性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阶段转变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作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13.
本文在滑坡地质特征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对峨眉山市王山-抓口寺滑坡滑带土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特征及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夹层是滑坡体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滑带土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滑带土具有明显的深层蠕滑磨光面和擦痕迹象;滑带土为粉质黏土,黏粒含量高,透水性弱,含有大量的蒙脱石,易水软化,因降雨引起滑带土饱水,其力学强度急剧降低,是滑坡发生高速滑动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14.
为了探讨中国东部高原南部边界,收集整理皖南及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的资料,并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大致以132 Ma为界分为早(150~132 Ma)、晚(132~120 Ma)2期:早期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少量二云母花岗岩,大多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晚期花岗岩主要是富钾质的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指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南界不在长江中下游一线,而应当延伸到皖南及邻区。“皖南高原”大约形成于150~132 Ma期间,在132 Ma左右发生了垮塌,高原的界线向北退缩到长江中下游一线。中国东部高原整体垮塌在125 Ma左右,但是还残留有一些加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东侧的辽东、胶东、苏北、宁镇一带。  相似文献   
215.
山东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历史上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较大,因受政策性关闭、修复不系统等因素的影响,遗留了一大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存在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美丽山东建设。矿山生态修复难度较大,必须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情况开展系统修复。本文引用2022年山东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成果,系统分析了山东省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实践,客观分析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16.
检查和选取闪烁法测氡仪的工作高压、阈值电压是保证仪器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α检查源作为确定工作高压和阈值电压的有效工具,可简便、快速地测试测氡仪“高压坪曲线”和“甄别阈值曲线”。使用下关地震台原有和新配的239Pu标准固体α检查源,对新购置FD-125型室内氡钍分析器进行对比检查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原示值为24 000脉冲/min的固体α检查源进行检查,误差≤ 5%的坪区为210 V,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确定工作高压为-663 V、阈值电压为2.0 V;用测值为860脉冲/min的固体α检查源进行检查,误差≤ 5%无坪区,误差≤ 10%的坪区为120 V,误差范围大,坪区不稳定,确定工作高压为-673 V、阈值电压为2.0 V。分析认为:固体α检查源的强度弱,检查结果不稳定,坪区窄、误差大,坪区特点表现不显著,选择239Pu固体α检查源时需充分考虑其强度对坪区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7.
青藏高原地处高寒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扰动及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人类活动如公路修建形成众多工程创面,对高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创面生态修复的开展促进高原生态的恢复,但关于环境因子对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及生物恢复的影响尚未探明。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派墨公路中不同海拔的工程创面重构植生层,探究海拔变化下植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变化,土壤氮磷养分含量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其中海拔3 100 m左右的修复样地土壤养分整体优于其他海拔,其速效磷含量最高,同时全氮、氨态氮和全磷含量较高。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含量整体上略有升高的趋势。海拔变化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海拔变化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的相对丰度(P<0.05),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土壤群落的35.81%~53.82%,8.49%~40.74%、5.98%~24.61%、3....  相似文献   
218.
为了解三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本研究对三门湾海域2019年82个站位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Cr、As及Hg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10年前的数据,分析了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追溯了其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Cr、As、Hg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31.33、96.46、29.86、0.116、91.54、13.09、0.06 mg/kg,Cu、Cr的含量相对较高。与2009年相比,2019年三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Cu、Zn与Cd的含量大体上保持一致,Pb、Cr与As的含量有所上升,Hg的含量显著降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由近岸向外海依次降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蛇蟠水道口、力洋港与健跳镇附近。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重金属物质来源进行解析的结果表明,重金属物质的来源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19.
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工作提供参考,基于Mike21模型水动力学(HD)模块,得到最新岸线形态下芝罘湾的潮流场,涨、落潮历时不均,落急潮流流速大于涨急潮流;东北岸流速最大,向西南靠岸渐小;湾北涨、落潮流向相反,湾中、南部流向在涨急时刻为SW向,落急时刻由南呈NW向向北顺时针逐渐转为NE向。计算了15个潮周期的欧拉余流场,余流流向除湾南沿岸局部区域沿岸向南外,整体为中心在湾东北的顺时针余环流,余流流速整体较小,大部分区域不超过0.06 m/s。芝罘湾内等距离释放16个自由粒子,据粒子运移轨迹得知:湾以北外海的物质不易向湾内输运,湾内自由粒子最终均运移出湾外,湾内无聚集,表明芝罘湾的水动力情况利于物质向外输运;担子岛以北的粒子向东输出湾内后,绕开担子岛等岛屿输运至东南外海;担子岛以南的粒子经过在湾内回旋振荡,以“∞”型轨迹最终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