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584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配电导线的状态对用电需要和用电安全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当配电导线处于断股状态时,将可能导致严重用电事故.传统断股检视方法常依赖于人工,费时费力.为此,本文设计与研发了一套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配电导线断股缺陷实时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获取配电导线影像,通过WiFi和WinSock机制完成影像数据传输;采用FCN网络而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图像分割,仅保留导线信息.针对断股导线特有的图像特征,采用滑动窗口思想,沿导线轴向方向提取窗口内的图像特征参数,查找异常特征参数窗口,从而实现断股导向的自动检测.最后基于实测数据对系统的实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据传输保持稳定、配电导线断股智能识别准确性高,所设计和研制的系统对配电导线安全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莱历斯高尔钼铜多金属矿田位于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形成以早石炭世中酸性浅成小岩体为成矿母岩的莱历斯高尔斑岩型钼矿和外围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3571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七兴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田3个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特征、矿化特点和矿床成因的研究和分析,认为矿田含矿斑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高fO2、无水、压力相对较高的封闭环境.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受来自地幔物质混染.矿床硫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原生岩浆或上地幔,铅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成矿热液为原始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温度为中低-中高温.应在矿田深部和外围加强早石炭世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岩浆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的"缺位"寻找.  相似文献   
113.
侯可军  袁顺达 《岩石学报》2010,26(3):888-902
宁芜火山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火山盆地之一,在盆地内自下而上依次发育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火山岩和若干个同源次火山岩或小侵入岩体。本文对宁芜盆地火山-次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山组粗安岩锆石U-Pb年龄为130.3±0.9Ma,姑山组两个粗安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8.2±1.3Ma和128.5±1.8Ma,另外三个侵入岩年龄分别为127.1±1.2Ma、128.3±0.6Ma和128.2±1.0Ma,均为早白垩纪。综合前人成果,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盆地内火山活动的时限在135~124Ma之间,不存在侏罗纪岩浆活动。宁芜盆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锆石176Hf/177Hf值在0.282502~0.282673范围内,εHf(t)变化为-6.9~-0.7,显示岩浆源自于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为岩石圈伸展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4.
上海地区滩涂土地整治改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地整治改良的方法、上海地区滩涂资源的特点和改良思路,认为上海地区滩涂土地的改良除了固化、脱盐外,还应综合多种措施提高土地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5.
以巢北地区发育的节理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区内选取的15个观测点节理数据,对巢北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恢复,发现该地区经历过2次主要构造运动:第一次为印支运动,控制该区所发育的NEE向主要大型褶皱,应力场方向以NNW—SEE向为主,主要方向为287°~355°,平均为319°;第二次为燕山运动,对前期形成的褶皱进行改造,应力场方向以NE—SW向为主,主要方向为23°~68°,平均为44°。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岩土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工程实践表明,埋入式传感光纤与被测岩土体之间的变形协调性会对监测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该问题一直制约着光纤感测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推广。本文通过一系列室内拉拔试验,对比了3种预埋于砂土中的单模光纤在不同上覆压力的作用下的拉拔力-拉拔位移曲线,并建立了一个用于描述光纤-砂土界面力学性质的三段式的拉拔模型,分析峰值拉拔力、残余拉拔力、有效拉拔位移和残余拉拔位移4个参数在不同上覆压力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揭示传感光纤-砂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和应力传递规律,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岩土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尤其在变形监测光纤的选用标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7.
金船塘锡铋矿床是东坡矿田内一以锡铋为主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考察、镜下观察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LA-ICP-MS对该矿床的矽卡岩内石榴子石原位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金船塘锡铋矿床的钙铝榴石(Gro)大体上具重稀土(HREE)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负Eu异常的特征;而钙铁榴石(And)不同样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的样品显示HREE富集、LREE亏损的特征,有的则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除了多数呈Eu负异常外,还有部分表现为弱的正Eu异常,这可能是受钙铝-钙铁榴石混合物中的静电作用所导致。并且,上述不同石榴子石REE分配的差异还进一步指示,钙铝榴石(Gro)矿物生长速率较低,与孔隙流体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水/岩(W/R)比值较低,其REE的化学行为主要受到晶体化学等机制的影响;钙铁榴石(And)矿物生长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水/岩(W/R)比值,吸附作用在REE配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总体上,矽卡岩内的石榴子石的REE的分配呈HREE富集、LREE亏损,负Eu异常的特征,与千里山花岗岩REE分配模式一致,指示了金船塘锡铋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千里山花岗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8.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国家将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中央到地方,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有利于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9.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钼矿找矿成果突出,钼矿在我国遍地开花,呈现出“面型”分布的特征.从地理分布上看,总体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其中河南省钼储量居首;从矿床规模看,查明的超大型钼矿床约占全国钼资源量的53%,大型钼矿床约占30%,中型钼矿床约占14%,小型钼矿床和钼矿(化)点仅占约3%;从矿床类型来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沉积(变质)型,分别占钼总资源量的85.75%,8.83%,2.79%,2.63%.根据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将中国钼成矿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前寒武纪(>800Ma)、寒武纪—志留纪(540~415Ma,加里东期)、泥盆纪—二叠纪(400~290Ma,海西期)、三叠纪(260~200Ma、印支期)、侏罗纪—白垩纪(195~70Ma、燕山期)和古近纪—新近纪(65~10Ma、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是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了约76.69%钼资源,其次为喜马拉雅期.本文初步总结了中国钼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将全国钼矿划分为41个Ⅲ级成钼带,13个Ⅱ级成钼省,4个Ⅰ级成钼域,建立了中国钼矿成矿谱系,探讨了不同类型钼矿的时空演化、钼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并认为钼是反映中国地壳演化的有效示踪剂.  相似文献   
120.
孙鸿鹄  甄峰 《地理研究》2022,41(10):2697-2711
随着环境变化加剧、技术进步扩散、城市化生活转向等因素的交织叠加,日常活动空间的供需过程需要并可以更具韧性,但既有研究鲜有涉及。因而,聚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挖掘面向城市居民日常活动与环境供需矛盾的城市韧性内涵,建构有机整合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依托地理大数据支撑,进行日常活动-环境系统的韧性评估及空间特征研究。主要结论:① 韧性要素在活动与环境间以及数量与质量之间的供需结构失调,且供需不均衡和不充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并相互制约。② 活动韧性、环境韧性各自的空间分异显著且供需水平及相互匹配程度较低,导致系统韧性呈现低水平蔓延的空间形态。③ 活动韧性、环境韧性及系统韧性之间的空间支撑或匹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日常活动空间的供需关系分异较大且缺少连续良性的空间互动。基于此,应根据韧性演进阶段,促进日常活动空间供需网络的整体动态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