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681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以琼东南盆地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从岩相、地震相、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陆架边缘三角洲这一重要深水储层类型,并与正常陆架三角洲、浅海砂坝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岩性由浅灰色细砂岩-灰白色钙质细砂岩组成了多个反旋回序列,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前积特征,整体位于陆架边缘附近,明显区别于浅海砂坝和陆架三角洲;通过壁心储层物性分析,陆架边缘三角洲河口坝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单储厚度大、砂岩粒度粗,储层物性较好,鉴于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层特征,有望成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又一主要靶区,并对其他深水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铀矿比对样品中的40 K,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由比对结果直方图可看出,评价满意;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与其他两种方法——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R-ICP-MS)及低本底γ能谱法的检测结果比较,3种方法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以上表明,XRF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40 K快速、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基岩山区普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此解决干旱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已刻不容缓。通过1∶5 万水文地质图幅调查寻找到研究区断裂蓄水构造,从赋水空间、汇水区和径流通道三方面确定了赵老园村找水靶区。采用EH4 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相互验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EH4 剖面的基础上,共做激发极化测深点7 个、对称四极电测深点2 个,通过分析EH4 连续电导率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确定探采结合井位,实现了在基岩缺水山区高效经济地找水示范。该联合技术具有减少物探资料解译成果多解性、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等优点,解译结果验证了侵入岩与围岩蚀变带、断层构造破碎带等是基岩山区地下水相对富水区,为今后该类岩浆岩严重缺水山区找水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黄龙嗜冷细菌两种胞外单糖对碳酸钙矿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黄龙水体中嗜冷细菌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钙华沉积速率及沉积产物的影响,本文从黄龙钙华水体中分离到优势土著嗜冷细菌,并以其标志性胞外代谢产物D-葡萄糖和D-核糖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单糖组分在低温环境下对钙华沉积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碳酸钙晶型、形貌以及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D-葡萄糖在低温条件下能促进方解石型碳酸钙的沉积,并加快沉积速率。低浓度下(20 mg/L和40 mg/L)的沉积产物均为方解石型碳酸钙并对其形貌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下(80 mg/L和160 mg/L)能诱导少量的文石型碳酸钙的合成。D-核糖在低温条件下能促进碳酸钙的沉积,加快沉积速率。与D-葡萄糖不同,D-核糖仅能合成方解石型碳酸钙,但对方解石晶面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益明显。此结果可为黄龙钙华生物成因的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王伟  王敏芳  刘坤  魏克涛  柯于富 《地质通报》2018,37(6):1125-1141
对铁山铁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在石榴子石和透闪石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富液相、富气相和含石盐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进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均一温度为499.2~594.8℃,盐度多集中分布在17.3%_(Na Cl)~19.5%_(Na Cl)之间,密度为0.45~0.62g/cm~3,形成压力为58.0~90.6MPa;退化蚀变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356.2~428.6℃,盐度多集中分布在7.2%_(Na Cl)~15.5%_(Na Cl)之间,密度为0.52~0.83g/cm~3,成矿压力为23.8~29.7MPa,成矿深度为0.90~1.12km,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较低成矿压力的特征,属于浅成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同时,群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并含有少量CH_4、C_2H_6、N_2和H_2S气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Ca~(2+)、K~+为主,阴离子以SO_4~(2-)、Cl~-为主。研究表明,Cl~-、SO_4~(2-)和碳酸络合物在铁质搬运与富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体混合和成矿热液p H值的系统演变可能是导致铁山铁铜矿床铁质超常富集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刘家男  刘艳芳  王祥  张扬  安睿 《测绘科学》2021,46(10):202-211
为了判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有效解决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适宜性、既有建设限制性、社会经济效益3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地下空间开发潜力综合指数,并综合考虑武汉市生态保护、文物保护限制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高、中、低潜力区及禁止开发区面积分别占主城区总面积11%、53%、1%及35%,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沙湖、南湖周边,对于禁止开发区和低潜力区应严格禁止开发或采取保守策略.本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成果可为后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一种基于通勤轨迹数据,结合地图匹配算法和潮汐交通特征计算的潮汐交通拥堵识别方法,轨迹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而道路流量受单条轨迹数据的缺失影响比较小。潮汐路段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的潮汐交通分布在环线之间的连接路、跨江通道的出入口路段以及重要交通枢纽附近。武汉市目前潮汐路段相对较多而可变车道数量较少,本研究的识别结果有助于相关部门规划潮汐车道具体位置的决策,以及对可能潮汐拥堵路段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九寨沟水体中两种优势植物落叶的碳氮磷淋溶动态分析发现:初期总溶解碳氮磷释放在48 h内逐渐稳定,表明短期的淋溶过程就可以导致较大比例的元素释放;磷的短期平均可溶出比例为29.61%,表明淋溶是植物磷元素释放的重要途径;估算得出九寨沟植物叶片碳氮磷贡献总量分别可达20 577 t.a-1,2 101 t.a-1,1 402 t.a-1。研究表明九寨沟植物凋落物淋溶是水体碳氮磷的重要来源,也是影响钙华沉积的重要因素。分析凋落物养分溶出特征,可为九寨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9.
富含Ca2+ 和HCO3-的水体是黄龙钙华地貌得以持续沉积的首要条件。为明确2017年九寨沟“8·8”地震是否对黄龙脆弱钙华体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水环境的改变,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8月对黄龙3个主要监测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水质参数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震前的多次水质检测结果,得到影响黄龙水化学的主要参数,并与震后的水化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震前)水质参数显示pH、总磷、总氮对黄龙水质起主要贡献作用,地震后水体的pH、Ca2+ 和HCO3-含量上升,而总磷含量则下降较多,表明地震对黄龙钙华体内部结构产生了影响,导致上升泉(转花泉)中的Ca2+ 和HCO3- 含量增加,并影响了pH,而震后水体中的总磷含量减少,这可能与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有关;“8·8”地震对黄龙钙华沉积区水环境造成了影响,并有利于钙华沉积。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自动气象站1 h间隔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1°×1°,6 h)和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1 h),针对1999—2013年山东省12例江淮气旋降雪过程,总结了降水形态类型及时空分布、相态转换等特征并讨论了降水相态“逆转”现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江淮气旋降雪过程的降水形态种类多样,可出现雨、雪、雨夹雪、冰雹、冰粒、霰、米雪和雨凇,降水相态转换过程中,除了雨夹雪,冰粒也是一种过渡形态;2)冰雹、冰粒、霰、米雪和雨凇5种特殊降水形态最易出现在2月和3月,“雷打雪”现象亦多发于2月和3月;3)鲁东南和半岛南部地区以降雨为主,鲁西北地区多出现降雪,雷暴集中出现在鲁中的中西部和鲁南地区,尤其是鲁东南地区;4)江淮气旋降雪过程相态转换的基本形式为雨转雪,以有无明显雨雪分界线为依据,可分为“典型雨转雪”和“无明显雨雪转换”两类,二者的影响系统特点显著不同;5)范围较大的相态逆转现象易发区域在地面雨雪分界线附近,位于地面倒槽后部,走向与地面倒槽槽线走向一致。气旋生成前低层暖温度平流增强引起低层增温以及气温日变化导致的中午前后近地层浅薄增温均可引起相态逆转,上述两个因素均与地面倒槽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