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瑞雷面波勘探作为一种无损原位检测方法,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岩土工程测试与环境工程中,其中频散曲线的提取则是得到面波速度的重要一步。这里将短时傅里叶变换与广义S变换两种线性时~频分析方法用于瑞雷面波的频散曲线提取,并加以对比分析它们的应用效果。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记录分析得出:①短时傅里叶变换只能对浅部能量较强的高频部份的瑞雷面波的频散曲线提取效果较好,而对低频能量较弱的部份提取效果则不佳;②广义S变换通过λ和p两个参数的引入,使其能根据信号频率的高低自动调解窗函数的形态与大小,具有多分辨的特性,使其同时对高频、低频的瑞雷面波信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瑞雷波的勘探深度。  相似文献   
62.
通过1∶5万马兰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东泉戈壁地区发现了环斑花岗岩。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分布于南天山碰撞带中部,岩体以富含暗色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具有特殊的环斑结构为特征。该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岩石化学以较高的Al2O3(14.47%~15.44%)、K2O(3.93%~4.7%)和Na2O(3.4%~3.7%),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δEu(平均为0.79)负异常等为特征,表现出与典型的板内奥长环斑花岗岩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05±1Ma),恰好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碰撞造山末期阶段,据此认为东泉戈壁环斑花岗岩可能是一种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环境下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3.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纯油气层而言,储层孔隙中部分油被可动水替代后,在常规测井资料上直观地表现为电阻率下降。从岩石导电机理出发,研究了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数学方法,以不同类型储层有效孔隙度φe、泥质含量Vsh、油柱高度H作为基础资料,建立了纯油层状态下的地层电阻率反演模型,根据反演地层电阻率与实际测量电阻率之间的差异即可判断储层的流体性质。该方法在研究区的低阻油层及水淹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油田开发控水稳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袁伟  杨振宇 《地质通报》2012,31(10):1537-1553
在河西走廊带东端牛首山地区中寒武统的沉积岩中开展碎屑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品U-Pb年龄谱存在3个峰值:0.6~0.8Ga(峰值为669Ma)、1.0~1.3Ga(峰值为1173Ma)、1.6~1.8Ga(峰值为1710Ma),明显区别于河西走廊带寒武系之上地层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和Hf同位素特征表明, 典型的格林威尔期的物质和峰值为1710Ma的碎屑物质可能源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与现有的古生物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中奥陶世随着北祁连洋的进一步扩张及其古地理位置的变化,碎屑物质的源区也随之变化,河西走廊带开始出现0.8~1.0Ga晋宁期的碎屑物质;晚奥陶世后由于祁连山的造山隆起、剥蚀、风化,河西走廊带记录了该地区0.4~0.5Ga的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65.
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钻井中2件晚中生代火山岩岩心样品开展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火石岭组形成年代为125.3Ma±1.1Ma,晚于前人测得的K-Ar体系年龄,说明火石岭组火山岩在松辽盆地南部和北部是同期喷发的;火石岭组锆石的εHf(t)值为2.0~8.1,表明岩浆起源于新生地壳。基底火山岩年龄为173.6Ma±1.7Ma,锆石εHf(t)值为-8.8~+1.5,表明既有新生地壳又有老地壳物质再循环。这些锆石的εHf(t)值与兴蒙造山带东段同期锆石相似,表明二者具有相似起源。中国东北和台湾中生代晚期沉积地层中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均记录了171~176Ma的峰值,说明此时古太平洋板块已经向欧亚大陆俯冲。并且,该期岩浆活动可能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东缘,包括中国东南沿海、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66.
基于ArcGIS的城市地籍数据库建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  陈强  王绘 《四川测绘》2010,33(4):150-153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日新月异,土地权属的变更日益频繁,凸显出地籍信息系统动态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成都市地籍数据库要素类的设计理论,以及基于ArcGIS的二次开发插件进行后台数据库维护、前端WEBGIS数据库的框架设计方法,开发成都市主城区地籍数据库,建成地籍调查动态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地籍数据的管理效率,从技术层面上保证了土地登记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67.
笔者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的沉积特征,认为沙二下亚段为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季节性涨缩湖泊-三角洲沉积,并从中识别出两种相、3种亚相、8种微相;文南油田沙二下早期湖水较深,为浅湖阶段,随后湖盆开始萎缩,进入滨浅湖阶段,一直持续到第6砂组期;从第5砂组期开始湖盆开始扩张,第4砂组期为湖盆最大扩张期,此后湖盆开始萎缩,一直持续到第1砂组期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