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在充分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下白垩统铀成矿地质背景,讨论了对砂岩型铀矿成矿具有重要影响的铀源、构造改造、含矿地层、水文地质、古气候及后生蚀变等条件,认为铀成矿主要受铀源、地层岩性结构、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后生蚀变等关键因素控制。盆地西南缘具有丰富的铀源,找矿目的层发育有利的构造建造,构造-沉积-古气候演化阶段造就了氧化斜坡带找矿目的层的发育,使盆地西南缘具备了较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2.
研究煤复杂发育的孔隙结构对揭示煤层气体赋存机理及扩散运移规律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煤的纳米孔隙结构,利用SEM、液氮吸附、小角X射线研究了不同煤阶煤的纳米孔隙在形式和分布上的非均匀性.实验煤样煤基质中的孔呈多峰分布,且孔径范围主要集中在2~10 nm.煤样低温液氮吸附实验测得煤样的吸附量为3.676 cm3/g,煤样的比表面积为1.416 m2/g.以最可几孔径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压力范围内,吸附压力越大,最可几孔径变大的越多;瓦斯气体在纳米级孔隙结构中的扩散模式以过渡型扩散为主,微孔更发达的煤样中,扩散更接近Knudsen型扩散,中孔更发达的煤样中,扩散更接近Fick型扩散;Knudsen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温度高于250 K后,Knudsen数趋于稳定,与压强呈正相关关系,压强越大,扩散越容易.   相似文献   
143.
王恆升 《地质论评》1940,5(6):558-560
(上略)昨日接到「關於测製二十萬分之一地質圖之商討」,閱後,知兄對各計劃莫不悉心研討,以求至善,至頌至慰!愚意尚有微末兩點,願一述及以供參考:  相似文献   
144.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研究了海岸带的砂矿,同时为了替国家寻找迫切需要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稀散元素矿产,为国防和尖端工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5.
该锆英石砂矿床分布于现代平缓的堆积海岸,为现代海积砂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层理明显。矿层走向平行海岸呈带状分布,矿层略向海中倾斜,主要产在现代海积物的砂和粉砂中。大量出现的重矿物有锆英石、曲晶石、钛铁矿、榍石和磁铁矿,少量出现的有绿帘石、钍石、磷钇矿、锐钛矿、金红石、磷灰石、自然金等43种重矿物。共生的轻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等。  相似文献   
146.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底坡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高分辨率声学系统在黄河口区记录到水下河道、埋藏沟谷、塌陷坑、陡缘洼地、滑块体、断层和浅层气等特征。水下三角洲可划分为浅水台地平整区、斜坡低隆起区、斜坡浅沟坑区、斜坡深沟坑区和斜坡前缘低角度平坦区五个底坡稳定性不同的微地貌单元。研究表明,水下三角洲的沉积-地貌格局受控于黄河汛期的巨量输沙、河口区的快速沉积和重力再搬运以及波浪和余环流因素。对影响底坡不稳定性的沉积物力学性质、自然地震和风暴潮因素也作了  相似文献   
14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地下管线资料不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本文结合南昌市新建区地下管线的实际情况,根据该城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阐述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和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地下管线的系统建库。  相似文献   
148.
当台风受到冷空气侵入后,有时会在台风环流内新生一气旋,由于其产生机制较复杂。已引起很多气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9.
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聚集不仅加剧了城市冠层热岛效应,还影响高温热浪事件,二者的叠加效应将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居民健康。目前部分研究认为热浪与热岛之间存在协同加强的变化特征,但是热浪与城市热岛的叠加效应仍存在较大差异性。通过全面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热浪与热岛协同作用差异性方面的研究,并从气候背景、局地环流以及城市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城市高温的形成机制。在不同气候背景和局地环流条件下,热浪与热岛协同作用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尤其是局地环流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近10年提出的局地气候区分类在热浪与热岛协同作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必要从城市三维形态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其响应特征。目前,未统一标准的热浪定义对深入理解热浪—城市热岛相互作用带来了不确定性。当下需要更全面地了解热浪和热岛带来的城市过度变暖的时空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和调节因素,为高温监测和城市居住环境改善提供更详细的指导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0.
蓝柱石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含铍矿物,通常产在过铝-准铝性的岩浆-热液演化系统中,或发育于富铝质岩石的低级变质过程中。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手段方法,在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首次发现了除羟硅铍石以外的另一种含铍矿物-蓝柱石。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蓝柱石应由花岗斑岩岩浆分异的岩浆热液直接沉淀而成,且形成于富F环境中。结合前人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白杨河矿床中的铍矿化应是花岗斑岩深部岩浆房分异的岩浆热液,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而与后期流体(包括幔源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无关或关系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