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通过几个已知金矿区的研究,认识到不同矿区有不同的控矿因素。首先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再配合两个深层相关因素,进行矿体定位。本文简述三因控矿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徐章华  汤中立  蔡克勤 《矿床地质》1998,17(Z4):719-722
通过金川侵入体的岩石化学分析资料,根据Roeder和Emsliec的橄榄石一液相平衡原理估计金川超镁铁质岩的原始岩浆是大约含MgO为10.8%的高镁玄武岩浆,并且与不同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进行X比,认为金川侵入体的原始岩浆的化学成分与巴西北部Maranhao低Ti玄武岩浆的化学成分相似,代表了一种大陆裂谷背景下火山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矿床结构模型与某些类型金矿床定位预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平 《地质科学》1998,33(3):329-337
矿床结构模型是基于多种地质背景下,对以热液成因为主的金矿床的大量找矿实践工作经验的理论思考,是对矿床的4维构架和矿体在矿床3维结构框架内占位规律研究方法的归纳。其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开展隐伏矿床的定位预测,从实践和理论上建立起一种有序化、可操作的预测方法。指出隐伏金矿床的“定位预测”实质上是确定深部最有利的成矿、赋矿构造部位。合理采用多种预测方法是必需的,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控矿构造分析。矿床结构模型研究的思想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矿床和区域成矿预测。以团结沟金矿为例,阐述了建立金矿床结构模型的基本思路和建立模型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994.
对金厂峪金矿床深部矿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金厂峪金矿深部(0-1000m标高之间)获得的最新钻孔岩芯资料,结合上地质观察,室内工作,探讨了该矿床化规律以及矿体的产状特征,对探矿工程的布设提出了建议。解释了深部矿化富集与分散的原因,进一步确认了对该区中生代褶皱构造控矿的认识。指出今后深部找矿中应注意发生新的矿化类型。研究中生代褶皱构造与太古代韧性发带的关系,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流体构造动力学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主要研究由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等物理状态及其变化、流体的迁移与运动和流体与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等物理与化学过程所引起的构造作用和动力学机制 ,研究内容涉及流体与构造的关系、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流体构造类型与动力学成因机制。对流体构造动力学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一些研究进展 ,并指出流体是地壳运动、造山作用及岩石的褶皱和断裂等构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996.
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过程的多元回归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蔡强国  陈浩 《地理研究》1989,8(4):28-36
根据多元正交设计,对马兰黄土进行了降雨(人工模拟)溅蚀试验。得到了计算降雨溅蚀分散量(Y)和降雨溅蚀向下坡搬运量(Z)的两个回归方程。方程揭示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诸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各个因素在降雨溅蚀过程中的地位和对各种降雨溅蚀临界值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志留纪、泥盆纪是研究新疆卡拉麦里碰撞带发展、演化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研究该区志留—泥盆纪的沉积学特征,认为志留纪白山包组为"风暴海"远岸沉积,而非单纯的"海滩"、"浅海"沉积。泥盆纪卡拉麦里组下段发现的重力流浊流沉积序列以及重力流水道相沉积,表明沉积环境为斜坡相—半深海相,而非"滨海相"。晚泥盆世克安库都克组发现的陆相磨拉石,显示陆一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沉积,这些沉积记录了盆地形成、演化和造山过程,丰富了新疆卡拉麦里构造演化的研究内容,确定洋壳俯冲、陆陆碰撞的时间应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998.
蔡永俊  张祥坤  姜景山 《测绘学报》2016,45(9):1089-1095
介绍了原始极化SAR三分量分解中存在的问题,如负功率和散射机制模糊,并深入分析了其改进方法中仍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三分量分解。该分解采用了更一般化的散射模型,并首次考虑了像素中存在不同旋转角的两个面或偶次散射目标,然后利用散射Alpha角确定除体散射之外的剩余主导散射机制,使面或偶次散射得到了更充分的保持。最后,从散射模型与极化相干矩阵自适应匹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对负功率进行自适应优化的措施,使得负功率像素个数大大减少,从而分解更加准确有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分解所得结果更符合实际地物散射过程,能更好地解决基于模型的分解方法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999.
蔡志刚  谢斌  张畅  李翔  王春晖  王洁 《测绘科学》2016,41(9):123-126,122
针对现有DOM与DEM生产模式不能满足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网络化、自动化更新需求,该文提出了基于变化检测的DOM与DEM网络化同步编辑更新方法,形成一套针对变化区域的快速更新技术流程。完成了DOM与DEM网络化快速编辑更新平台的研发,基于网络并行环境实现网络化任务分发、多人员同步编辑的生产更新模式。通过丽水和平湖两个测区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总体效率比传统生产方式提高27%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溅蚀片蚀带是坡面侵蚀的最上方地带,研究片蚀过程含沙量变化有助于阐明坡面侵蚀规律。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坡面片蚀稳定含沙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处理包括2种质地的黄土(塿土和黑垆土),2个雨强(90和120 mm/h)和4个坡度(10°、15°、20°和25°)。结果表明:在不同质地黄土、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水流含沙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平稳的规律;稳定含沙量与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和坡度呈幂函数关系,稳定含沙量随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和坡度;所分析的水动力学指标中单位水流功率与稳定含沙量关系最密切,降雨强度对稳定含沙量的影响大于单位水流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