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陆弧和弧前盆地是俯冲体系中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华南受多期板块俯冲的控制,发育大规模岩浆岩带及海域广泛分布的弧前盆地。但陆域弧岩浆岩较少,海域又缺乏足够钻井,各时期陆弧的位置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南海北部至东海一带弧前盆地也缺乏系统认识,因此,亟须新的研究思路深化对华南晚中生代俯冲体系和俯冲过程的认识。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对海域钻遇中生界的典型钻井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开展了海域盆地区域构造和沉积对比,将弧前盆地发育与岛弧变迁相结合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弧位于南海北部—东海靠近陆域一侧,经历了早侏罗世局限陆弧、中晚侏罗世沿海陆弧带、早白垩世向海沟方向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华南海域弧前盆地群于中侏罗世正式形成,早白垩世发育盆缘角度不整合,粗碎屑相带向海沟方向迁移,晚白垩南海北部与东海各自进入新的构造体制,结束弧前盆地的发育。华南沿海海域中生代盆地的发育可为陆弧的展布提供重要约束,弧岩浆岩带的迁移控制了弧前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42.
采用国际最先进的三维地层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充分利用地层沉积演化相关研究资料,以验证苏北东台坳陷目前存在争议的物源问题为目标,开展了物源位置单因素数值对比模拟,探讨不同物源观点下的地层沉积演化特征,以及以北部滨海隆起为物源的苏北盆地整体沉积地层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央建湖隆起是否为阜宁组提供物源。最终,建立了北偏东、南西两支物源输入的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三维地层沉积演化数值模型,模拟了阜宁组二段-阜宁组四段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得出与地质模型匹配良好的地层岩相展布特征,并通过多口井岩性、地层厚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综合多组模拟结果,分析讨论得出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阜宁期物源来自于中央建湖隆起和西南张八岭隆起。  相似文献   
43.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空前活跃.在技术方法方面,传统的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与化学抑制剂注入开采法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新型开采技术如CO2置换法与固体开采法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最近我国还研制出适合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水力提升法.在开采研究实践方面,全世界已在3处冻土区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究.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究结果,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展现了现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了这一领域取得的经验与认识,强调了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4.
济阳-临清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是油气勘探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根据研究区沉积地层构造演化分析,不同的构造演化决定了不同的埋藏史演化;研究表明,中生代期间及新生代期间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存在“二次生烃”过程,石炭系煤系烃源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二叠系的次之;济阳坳陷累计生烃量大于临清东部地区的累计生烃量。  相似文献   
45.
杨武亮  徐旭辉 《江苏地质》1999,23(2):118-120
为了满足矿山企业对储量简测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以无锡地区小型露采矿山为基础,综合考虑全省其他地区同类矿山的特征,研制开发了一套在省内较为实用的小型露采矿山储量计算系统软件(第一版)。该系统以DOS为平台,FORTRAN语言开发,对硬件设备要求低,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在无锡地区的实际使用说明,该储量计算系统具有计算快速准确,可快速滚动计算等优点,是矿山储量信息化管理的一个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46.
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辛仁臣  蔡希源 《地球科学》2004,29(4):457-460,472
利用890余口钻井资料,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3次沉降、2次抬升.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泰康组到第四系沉积时期,构成3次沉降,其中以嫩江组沉积后期(嫩三~五段沉积时期)和明水组沉积时期沉积速率最大,分别达160m/Ma和180m/Mm而2次区域抬升分别发生于嫩江组沉积后和明水组沉积后,大庆长垣背斜构造主要是在这2次构造抬升过程中形成的.青山口组主力烃源岩具有漫长的生排油历史,而且生排烃过程与构造活动及圈闭增长过程在时间和数值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在73Ma左右和65~40Ma之间为大庆长垣油藏的成藏高峰期.盆地沉降过程是油气生成量积累的过程,盆地抬升、构造定型阶段是油气排出和成藏高峰期.  相似文献   
47.
随着中国油气勘查区块登记制度的实施,“快速、定量、系统”地对多个区块目标进行统一的评价优选已经成为现代油公司高效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都分别建立或试图建立一套适应本公司特色的优化投资结构的勘探目标评价与勘探决策体系,其中区块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介绍目前常用的区块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区块评价的特点,采用双因素区块评价方法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部分勘探区块进行了评价,为该地区区块的工作部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后期叠加改造。研究结果显示晚印支期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已具雏形,燕山晚期构造定型,在中构造层形成大量的北东向构造,喜山期被北西向构造叠加改造。进而从构造角度剖析了喜山运动特别是断裂、褶皱及局部构造的演化对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表明喜山运动对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圈闭油气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疏导体系及储盖条件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9.
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走滑断裂带寻找碳酸盐岩"断溶体"型油气藏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多口钻井显示顺北1号主走滑断裂带"断溶体"裂缝发育部位普遍具有异常高的自然伽马测井值。因此,可以根据异常高泥质含量参数来反映裂缝发育程度,进而指示含泥"断溶体"储层的发育位置。首先利用GeoEast软件提取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T74界面(一间房组顶)相干体属性并进行了断裂解释。根据5口井一间房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探讨了台地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断核和损伤带异常高泥质含量值与主干断裂带距离和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稳定,背景泥质含量较低;NE向主走滑断裂带核部和裂缝发育部位的泥质含量远高于台地碳酸盐岩背景值,具有随着离主干断裂带距离增大和裂缝发育程度下降而降低的变化趋势,最终接近其背景值。由此表明,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间接指示走滑断裂带"断溶体"储层发育程度。该研究为深层-超深层走滑断裂带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分布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松辽盆地深层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备现实的勘探前景。松辽中新生界盆地基底与基底为地台型的盆地在地震反射上有显著的差异,地震剖面上有许多缓倾的反射,并卷入盖层的变形,盆地内晚海西—印支期逆冲推覆断裂,拆离带、贺根山—绥化早海西叠接带、大量的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等表明松辽中新生界盆地基底属褶皱带性质。松辽盆地主体位于早海西褶皱带和晚海西褶皱带之上,属西伯利亚南缘,盆地南端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加里东—海西褶皱带之上。石炭—二叠系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泥板岩主要分布于东、西部两个断陷,面积约19万km2,厚度在1000~7500m,现今石炭—二叠系呈NNE向展布。有三个厚度高值区:①林甸地区,最厚达7500m;②东北隆起区,最厚5500m;③东南隆起区,最厚4500m。从现今石炭—二叠系等厚图看,东南隆起区保存相对较完整,黑鱼泡—大庆一带厚度大且分布广。通过该项研究无论对于深层找气,还是对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油气勘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