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41.
接触应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应变作用已成为构造地质学研究褶皱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之一。综述了接触应变作用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德国大陆科学超深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3.
湖南小龙门推覆构造的几何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塔里木沉积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研究,重点讨论了陆内前陆盆地基底性质、变形构造样式、沉积盆地与周围造山带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沉积盆地及盆山耦合关系的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的大陆变形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45.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道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46.
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类型与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地球层块结构研究思路出发,对华南及邻区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系统地构造解析,发现岩石圈中下部存在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高速块体,结合地质学、地球化学、其它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将其称为幔块构造。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是华南地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最基本条件之一。首次建立起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种三维几何结构样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碎块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三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增厚型岩石圈和减薄型岩石圈(弱减薄型岩石圈及强减薄型岩石圈)。本文在论述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构造类型基本特征基础上,首次探讨了华南地区软流圈三维结构以及该区岩石圈演化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7.
一、前言 1960年作者~([25])曾簡要地叙述了中国东部前寒武紀的大地构造輪廓,現試图进一步闡明本区的前寒武紀大地构造发展的样式。本文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华北地台、西南地台、东南地槽系、东北地槽系、秦岭地槽东段及烏苏里地槽。因資料关系,台湾及南海諸島未能考虑。  相似文献   
48.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带岩石圈三维结构-动力学型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中国东南大陆边缘至菲律宾海域太平洋间过渡带人工地震测深和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的构造解析,发现大陆至大洋间的过渡带岩石圈存在不同的结构样式和动力学型式,结合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其他标志的综合研究,建立起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带岩石圈3种结构-动力学型式:盆岭结构伸展动力学型式(南海北部式)、弧陆楔状结构-碰撞楔入动力学型式(台湾式)和沟弧盆结构-俯冲动力学型式(东海式)。在论述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带岩石圈3种三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岩石圈3种基本动力学型式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9.
资源环境与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料为主,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要方向转变;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艇及其产物并得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0.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盈江一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块和断裂带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滇西三江地区广泛存在壳内低阻层,但沿剖面方向即东西向埋深和厚度不一,在保山地块和滇中地块地下存在较大规模的壳幔低阻带;腾冲地块地下埋深13~20 km,厚约10~17 km的壳内低阻层可能是岩浆囊的反映;初步将保山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印支地块挤出的深部东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