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塔里木板块巴楚隆起区寒武系盐下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楚隆起区主体部位的寒武系多为典型浅水局限台地蒸发相、潟湖相沉积,因此不存在与柯坪地块露头区玉尔吐斯组类似的黑色优质烃源岩,仅为含石膏泥质白云岩或白云质泥岩型烃源岩。生烃和排烃过程发生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储层以微晶白云岩为主,残余颗粒白云岩次之。理想勘探区块位于潟湖边缘斜坡带及后期构造作用较强的断裂带,下部烃源岩与下—中寒武统盐岩—石膏层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具备油气成藏基本条件。以巴什托—先巴扎构造带与康塔库木构造带、古董山构造带—卡拉沙依构造带北段间夹区块、和田1井构造带最具优势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西部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晚中生代开始形成,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在逐条介绍各断裂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断裂带的主要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该断裂带经历了白垩纪、中新(—上新)世和更新(—全新)世3期重大的冲断,前者与巴楚断隆北界断裂的演化不同步,后两者则与北界断裂带同步发育。白垩纪、更新(—全新)世的向北冲断与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系的向北扩展有关,中新(—上新)世的向南(西)冲断受南天山褶皱冲断系向南扩展的制约。这3期冲断都伴有剪切变换构造发育,尤其是白垩纪的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在造就南界断裂带的分段性和复杂面貌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白垩系皆分布于井下,以陆相沉积为主,下统自下而上为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首次发现上白垩统并命名为古城墟组。这套湖相地层中化石稀少,仅舒善河组中可划分出介形类Minheella-Damonella-Darwinula组合带,孢粉Classopollis-Lygodiumsporites-Schizaeosporites组合带和Dicheiropollis-Classopollis-Lygodiumsporites组合带。草湖凹陷白垩系以满2井序列最齐全且各单元岩电识别特征明显,可划分为3个Ⅱ级层序和6个Ⅲ级层序,湖盆沉积区的扩展以及各组横向分布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强烈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新疆巴楚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群落古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巴楚东部地区良里塔格山出露有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和上奥陶统中部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的生物礁。一间房组礁的厚度为数米到十多米,以棘屑滩为礁基,主要造礁生物为托盘类,形成典型的骨架岩,托盘类中央腔形成的原生孔隙发育,基质为灰泥,纹层状、皮壳状的藻类缠结包裹托盘类生长,可定为皮壳状藻托盘类密群落。良里塔格组的礁体主要由分枝状绿藻形成骨架岩,基质为灰泥,原有的原生或次生孔隙现被亮晶方解石充填;该组下部一些直径约1 m的小型礁由丰富的分枝状绿藻和少量乳孔藻构成,为分枝状绿藻密群落。良里塔格组上部较大的礁体(直径10~30 m)由分枝状绿藻和一种未知的球状生物(可能也是绿藻)构成,可称为“球状藻”分枝状绿藻密群落。  相似文献   
25.
塔中地区古隆1井中晚奥陶世处于台缘斜坡带,地层发育齐全,奥陶系划分为3统5组,自上而下为却尔却克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与蓬莱坝组.在恰尔巴克组及一间房组分别获得了Pygouds anserinus与P.serra牙形石带,依此将中上奥陶统界线划在5875 m,两统之间不存在任何地层缺失或不整合面.认为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26.
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受物源区、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古地貌以及沉积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沉积重砂矿物的研究可应用于物源区、沉积环境的分析,阐明构造旋回与沉积作用的响应关系。本文通过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和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中重砂矿物分析,提出了塔中东河砂岩重砂矿物主要来自稳定的基底再沉积及花岗岩来源,但受近源的基性火山岩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影响较大;志留系下砂岩重砂矿物主要来自下覆碳酸盐岩、花岗岩和搬运再沉积物,总体形成于稳定的、多物源的构造-沉积环境,物源方向可能是东南至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27.
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古岩溶型储集层的特征、演化及纵横向分布是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勘探关注的重要问题,而YB7井在鹰山组钻遇的溶洞及其充填物为研究该地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提供了契机。研究区YB7井中下奥陶统鹰山组溶洞充填物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文中将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与该地区志留系依木干他乌组和克孜尔塔格组、泥盆系东河塘组、石炭系巴楚组及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和塔塔埃尔塔格组进行对比,以分析其物源及溶洞的演化时限。结果显示: 4个溶洞充填物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轻微富集,重稀土稍显亏损,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和轻微的Eu正异常,与东河塘组和柯坪塔格组的特征较为接近。溶洞充填物的ΣREE平均为36.48 μg/g,与东河塘组最为接近,而与柯坪塔格组相距甚远。玉北地区缺失柯坪塔格组,至巴楚组沉积前一直处于构造高部位,故柯坪塔格组不具备为YB7井溶洞提供物源的基础。玉北地区西部局部钻遇东河塘组,而YB7井周边缺失该组,故综合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沉积特征及构造背景认为,YB7井溶洞充填物来源于东河塘组,其形成于暗河系统,且东河塘组沉积后至巴楚组沉积前是玉北地区重要的岩溶储集层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28.
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等时性对比存在争议,获得可靠的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时代意义重大.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出露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明确其沉积物岩石组合特征、限定其沉积时代、讨论其古气候风化条件等.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研究区的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代表了...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托甫2井志留系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甫2井志留系发育不全,仅残存下统(兰多维列统)柯坪塔格组与塔塔埃尔塔格组,柯坪塔格组分为三段:上下为砂岩段,中间为泥岩段,颜色以灰色、灰绿色为基调.塔塔埃尔塔格组为褐色、棕红色细砂岩与泥岩.在柯坪塔格组中下段获丰富的笔石、几丁石与疑源类化石,详细地讨论了这些属种的时代分布与地理分布,根据生物群特征,可将其归入3个化石组合(带),即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Belonechitinacf.postrobusta-Spinachitina sp.nov.与Dactylofusa cabottii-Cymatiosphaera densisepta-Leiosphaeridia组合,首次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的柯坪塔格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多门类的化石依据.托甫2井志留系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4个Ⅲ级层序;Ⅱ级层序的顶、底界分别为区域不整合面T06与T07,具有明显的下削、上超特征.并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测井地层与层序地层,厘定了托普2井志留系地层层序及组段的岩电特征,同时建立了覆盖区井下柯坪塔格组下段与上奥陶统桑塔木组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了塔中I号断裂带西北端顺6井上奥陶统地层第一次取芯段的古生物群落,共划分出5种类型:分别为隐蓝细菌群落、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群落、四分珊瑚-海得菌群落、四分珊瑚-红藻类稀群落、棘皮类稀群落,各群落的生物组成均不同。确定礁群落有3种:隐蓝细菌群落、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群落和四分珊瑚-海得菌群落。隐蓝细菌群落发育于台地边缘较深水的灰泥丘,海德菌-疑源类-四分珊瑚和四分珊瑚-海德菌群落发育于台地边缘较浅水的生物礁,红藻类稀群落和棘皮类稀群落发育于台地边缘滩。灰泥丘、四分珊瑚骨架礁和海德菌障积礁地层溶蚀孔洞很发育,但是均被亮晶方解石充填。生屑砂屑滩中的溶孔具有残余孔隙,可能构成油气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