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本文探讨了红盆几种常见断裂构造:“犁式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裂。提出:“犁式正断层”系由两部分组成,地表为断裂面,稍深为侵蚀盆地的一翼。因此,其主体实为一侵蚀面。逆断层的形成与垂直向上的动能有关,早期以上缓下陡“马刀式”逆冲断层为主,当前所见陡角逆断层,多为其根部。逆断层和正断层在红盆振荡演化过程常可相互转换。平移断裂则形成于一对垂直力偶,其空间仅局限在盆内,不涉及盆外。  相似文献   
62.
蒲英霞  武振伟  葛莹  孔繁花 《地理学报》2021,76(12):2964-2977
人口迁移过程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BMA)为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当前该方法多用于线性回归模型在变量选择时出现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很少用于空间建模。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为例,将BMA方法应用于空间OD模型,在考虑网络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选取迁出地和迁入地各7个解释变量及距离因素,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型综合方法(MC3)进行模型抽样,以后验模型概率为权重计算相应变量的迁出地、迁入地和网络效应等,定量分析不确定性背景下省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和空间机制。结果表明:① BMA模型估计结果更为稳健可靠。与单一模型相比,BMA中变量效应估计的90%可信区间明显缩小,不确定性程度显著降低,结果更为精确;②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省际迁移至关重要。经模型空间抽样后,迁出地人口规模和GDP、迁入地教育水平和迁移存量等的变量后验包含概率大于90%;③ 网络效应在省际迁移过程中不可忽视。所有变量的网络效应占总体效应的40%以上,其中工资、城镇化率、教育和迁移存量等的网络效应(绝对值)大于各自的迁出地和迁入地效应;④ 若不考虑迁移建模中的不确定性,绝大多数区域经济社会变量对省际迁移的影响会被高估。  相似文献   
63.
64.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中巷道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深入分析矿册测量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组成矿井巷道的4种基本元素,然后用C^++语言描述了面向对象的矿井巷道数据模型,并分析了所包含的拓扑关系,矿井测量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开发成功说明了本文所提出了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四川牦牛平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该矿床位于攀西裂谷西缘,同位素年龄表明稀土化发育于裂谷期后阶段。矿区内碳酸岩、碱性基性伟晶岩、花岗斑岩、煌斑岩以及辉绿岩岩墙(脉)构成了与矿化有关的碳酸岩杂岩。围绕碳酸岩杂岩广泛发育着霓长岩化,蚀变作用形成的霓长岩具有显显的分带特征,由内向外可分为:钠铁闪石黑云母带、霓石霓辉石带、碎裂带。该矿床具有三种矿石类型:碱性基性伟晶岩型、岩酸岩型和细网脉裂。氟碳铈  相似文献   
66.
KNN数据挖掘算法在北京地区霾等级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北京地区2013年气象数据以及PM2.5浓度数据与能见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地面U风、地面V风以及PM2.5小时浓度这7个要素是影响北京地区霾等级的关键因素。利用气温、地面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U风、V风分量以及PM2.5浓度作为7个属性特征,以霾等级做为标志量构建训练样本集,结合KNN(K Nearest Neighbor)数据挖掘算法构建霾等级预报分类器,并开展霾等级客观识别实验。结果表明K=3时该分类器的分类预报效果最佳,其13个站点的分类准确率高达88.2%。基于该算法构建的KNN模型预报无霾时的漏报概率很小,准确率高达91.8%;预报有轻度霾、中度霾以及重度霾时,空报的概率仅分别为4.7%、1.4%和2.6%。2014年8月29日至9月2日北京地区一次霾天气过程的预报结果表明:南郊观象台、密云和延庆3站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4%、64%和84%,但霾等级的精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7.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第二段(Pt2l2)砂泥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及鹅头厂组(Pt2e)底部的炭质板岩中,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蚀变多因素控制,其中地层、岩性的控矿尤为明显,属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8.
北山造山带大红山—石板泉一带辉绿岩形成于晚古生代(305.2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有明显的Bowen趋势,富钠贫钾,高Mg(Mg#=69),Eu正异常(δEu=1.56),HREE曲线较缓,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而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浆源具亏损地幔和过渡型特征,但亏损程度不强,且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下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但斜长石分离作用不明显,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代表了伸展向挤压转变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9.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巨大的前景,目前已进入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因 此加强对该区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精细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 和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对该区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了该区有利储层分布区域。研究区飞仙关组主要的 储集岩类型是白云岩类,鲕粒灰岩次之;物性总体上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且主要储集空间为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储层类型 主要是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程度受控于岩石类型、沉积相带分布、海平面升降、白云岩化作用等因素影响。其中鲕滩发 育区为有利储集相带、相对海平面下降有利于储层孔隙的形成,埋藏成因的粉晶-细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是飞仙关组储层 中最普遍也最为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也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综合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预测了有利储 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70.
北京地区夏末秋初气象要素对PM2.5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宝联站及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2006—2008年的7—9月PM2.5连续观测资料以及北京市观象台的探空数据、海淀气象站的风廓线雷达和降水量等资料,对北京地区夏末秋初PM2.5的质量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区站各月平均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郊区站,高空偏南气流的输送是造成城区及本底地区出现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从地面风速来看,城区当北风和南风分别达到2 m·s-1和3.5 m·s-1以上时能起到扩散作用;郊区在低风速的北风条件下也能起到扩散和稀释作用,而南风基本上对郊区的颗粒物无扩散作用。PM2.5质量浓度在降水前后的清除量与降水量、初始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城区及郊区的云下清除过程更多取决于降水前污染物的浓度,降水量作用较弱。当混合层高度突破1500 m时,垂直扩散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