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蒋干清  高德臻 《现代地质》1995,9(2):162-169
通过岩相类型、沉积组合、垂向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下二叠统哲斯组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序列进行了讨论。认为哲斯组下段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以及泻湖-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哲斯组上段主要为滨岸(潮坪)沉积、泻湖-水下重力流沉积以及浅海沉积。哲斯组由下段的陆相砂砾岩、砂泥岩转变为上段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反映了一个小的海侵过程。  相似文献   
22.
从近年来古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出发,探讨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认为在今后若干年内,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古生物已有门类的重新鉴定,新属种的填平补齐以及演化谱系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古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应用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的边缘学科(如古生态学)将得到蓬勃发展:“间断平衡论”作为新的生物进化模式将得到验证和发展;“生物地质学”的研究扩大了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研究古生物的范围和古生物学研究的实际意义,将逐渐完善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从而对古生物学研究的选题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豫西栾川地区栾川群的层序、沉积环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构造分析与地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修订了豫西栾川地区栾川群的地层层序,进而研究了栾川群的沉积环境及构造古地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栾川群主要为浅海一潮坪相的碳酸盐及碎屑泥质沉积,其中碎屑岩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型沉积特点。下栾川群沉积时期环境比较稳定,上栾川群反映沉积环境的动荡多变,可能为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化的先期特征.  相似文献   
24.
豫西栾川地区大红口组、鱼库组的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干清 《现代地质》1993,7(2):138-144
本文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了大红口组和鱼库组的地层层序及上下关系。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大红口组火山岩应属大陆边缘裂陷槽环境下的偏碱性粗面岩。晚元古代青白口纪与震旦纪之交,由于南部秦岭洋壳开始向华北地台俯冲,在原秦岭地块的部位发育了岛弧。岛孤以北的弧后盆地发育了以二郎坪群下部为代表的火山-碎屑沉积组合。受弧后扩张影响,更北的华北地台南缘则出现了边缘裂陷槽。大红口组和鱼库组以及其上的三岔口组,就是这种构造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