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郑州市北郊水源地是黄河南岸河特大型水源地。分析郑州北郊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锅炉用水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对生活及工业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后认为,中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为良好,个别地带为较差的水,良好区占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差区约占1/4。中深层水作为锅炉用水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2.
但浩文  保广普  董琳  秦树健 《地质学报》2023,97(10):3198-3212
叠层石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的一些最古老的生命痕迹,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重要窗口。作为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唯一常见化石,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特别是中、新元古代盆地间的地层对比。青海省中祁连地层分区东岔沟村花石山群克素尔组以白云质碳酸盐岩组合为主,赋存大量叠层石。依据曹瑞骥和袁训来总结的分类方法,在研究区识别出9种不同的叠层石属,分别为:Baicalia、Chihsienella、Anabaria、Tielingella、Conicodomenia、Tungussia、Colonnella、Stratifera和Cryptozoon。研究区叠层石组合与中元古界上部蓟县系铁岭组叠层石组合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也有很强的相似性,据此推测花石山群克素尔组的年代大致为中元古代晚期。青海叠层石的报道将为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中、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分布提供新产地的数据,常见叠层石属、种的垂直分布延限也有新的化石证据,对提升地层对比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新疆流量最大的大河。其上游支流主要有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均出天山,汇合后称伊犁河,自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由于叉曲多,侧蚀较强,尤其是雅马渡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加之细土物质较厚,河流长期冲刷,使北岸形成10-20米的高阶地,侵蚀非常严重。清代平定新疆天山南北之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总管新疆事务的伊犁将军。又在伊犁河北岸伊犁将军府所在地筑城设防,乾隆帝钦定城名惠远,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伊犁成为当时新疆的首府,伊犁河的侵蚀问题也就不能不引起新疆地方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沉积学报》2016,34(5):951-962
通过对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奥陶系鹰山组的野外实测可以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段,每段都具有不同的相序结构和沉积特征,下段主要以含陆源泥质的泥晶粗砂屑灰岩为主,中段为亮晶粉-细砂屑灰岩和层纹石灰岩互层出现,上段主要为中-厚层状似球粒泥晶灰岩,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中、下两段;柯坪水泥厂剖面也可以划分为三段,但界限没有蓬莱坝剖面明显,主体表现为中层状的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砂屑灰岩交互出现。通过对蓬莱坝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岩石进行野外露头、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不同尺度的观测及沉积微相分析,理清了柯坪地区鹰山组的岩石类型和相序结构,建立了柯坪地区颗粒滩沉积模式:由于水体深度和能量的差异,柯坪地区发育了四种相带类型--高能颗粒滩相带、滩间洼地沉积相带、低能颗粒滩相带、开阔浅海沉积相带。中-低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泥晶中-粗砂屑颗粒滩,高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亮晶细-中砂屑颗粒滩,并且两种颗粒滩都可以划分出3种亚相--滩主体、滩翼和滩内洼地;在微生物主导的碳酸盐建造向后生动物主导的碳酸盐岩建造转换的地质背景下,柯坪地区在奥陶系鹰山组沉积时期总体处于大面积发育微生物似球粒的浅水环境,沉积物的形成与改造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微生物作用一方面为颗粒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控制了该时期颗粒滩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宇坤  杨湘宁  刘家润  董琳  朱李鸣  林春明 《地层学杂志》2004,28(4):326-330,i002,i003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实测地层剖面中含类化石 8属 2 1种。就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及属种分异度等而言 ,宗地剖面与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相同 ,均以 Staffella与 Pseudoendothyra为标志 ,但宗地剖面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较高 ;在类动物群物种主要构成类群上 ,宗地剖面与云南广南小独山剖面情况较为相似 ,皆以 Pseudofusulina与 Schwagerina分子共同繁荣为特征 ,但属种分异度相对较低。宗地剖面隆林期沉积环境总体上类似于开阔台地环境 ,但与典型的台地边缘及滨海边缘沉积环境相比 ,其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能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寒武纪的开始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我国南方通常以小壳化石的出现或者疑源类Asteridium-Comasphaeridium-Heliosphaeridium化石组合的出现作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由于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仅仅依靠寒武纪化石的首现来确定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可能导致其层位偏高,因此需要利用界线之下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对界线进行进一步限定。皖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一直被厘定在皮园村组硅质岩和荷塘组底部磷块岩或黑色页岩交界处,这一划分主要是根据岩石地层的证据和邻区的生物地层资料,但是皮园村组本身缺乏直接的生物地层学资料。为了进一步确定皖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和皮园村组的沉积年龄,系统研究了皖南休宁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中的微体化石组合,在皮园村组中发现了埃迪卡拉纪化石Horodyskiacf.minor、Palaeopascichnus cf.jiumenensis、Palaeopascichnus sp.,以及未定名的纺锤状化石和球形化石。Palaeopascichnus在全球范围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都有发现,且其仅仅局限在埃迪卡拉纪的晚期。在华北地台西缘的正目观组板岩和华南留茶坡组硅质岩曾报道有Horodyskia minor,H.moniliformis?(有可能为H.minor的同物异名),Palaeopascichnus minimus,P.meniscatus,和P.jiumenensis。在皖南Palaeopascichnus cf.jiumenensis和Palaeopascichnus sp.出现在皮园村组硅质岩的中上部,Horodyskiacf.minor一直延伸到皮园村组的顶部,说明由生物地层所划分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与皮园村组-荷塘组岩石地层的界线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云母作为造岩矿物广泛分布,对一些成矿和稀少元素起富集作用,这些元素作为云母晶格的组成部分,或形成独立矿物包在云母中,或富集生长于其附近。云母的独立种到目前已超过40个,其中30个已作过结构分析。重要的云母文献已超过300余篇。近几年来,日本发现了几个新的云母种,据报导,日本已使用了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云母的多型。 1954、1955年尧德(H.S.Yoder)、尤格斯特(H.P.Eugster)合成了白云母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和乡村住房建筑地震设防水平差距较大,暴露在低设防农村与高密集城镇下的人口因此面临较高的地震风险,面向地震设防风险分析未来城乡人口及暴露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人口-发展-环境(PDE)模型,模拟分析了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下的未来城乡人口地震灾害时空暴露。结果表明:(1)除SSP3下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外,其他SSP情景下各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均先增后降,农村人口数量受城镇化影响呈持续下降趋势;(2)城镇与农村地震灾害高、较高人口暴露等级空间分布相似,集中在华北、西南与东部沿海地区;(3)相较于有设防的城镇地区,无设防农村地震人口暴露等级偏高,高暴露、较高暴露等级的数量偏多,未来城镇人口暴露等级有所上升,而农村人口暴露等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青海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铜矿找矿前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东昆仑地区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历经多期造山活动的叠加,岩浆活动强烈,有华力西期—印支期斑岩、晚三叠世次火山侵入岩的产出,与斑岩(包括次火山岩)有关的内生金属矿产比较丰富。通过对景忍山、下西台、哈次谱山铜矿点的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与国内外斑岩铜矿成矿系列的分带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具有相似的矿化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进而预测该成矿带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