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47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内,共查明平行脉状矿体9个、矿化体5个.矿石分石英脉型和钾长花岗岩型2种,矿石中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高通岭花岗岩体的Mo含量比其克拉克值高4倍,沿岩体构造裂隙发育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和钼矿化.成矿流体成分为K -Na -Cl--F--SO42-型;S、C、H、O同住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以岩浆源为主,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来源.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8.4Ma 2.5Ma.与高通岭花岗岩体侵位的时代一致.该矿床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石英-硫化物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32.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赋存在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第二岩性组中,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旁侧,受韧性剪切带及其中的挤压破碎带控制。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碳、硫、铅、硅、锶同位素特征表明,参与成矿的碳以岩浆源为主,铅以壳源为主,锶源于上地壳,硫和硅来自地层,流体水以岩浆源为主,混有变质残留晶间水和一定数量的大气降水。矿床成因上应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3.
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对液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南亚带由白龙江复背斜及其南、北两侧的三且系构成。白龙江复背斜东、酉两端发育两套斜列的弧形构造群组,并各自对应一个Au (cu、U、Hg、As) 矿体集中区;复背斜中段为弧形构造巽部远端,发育有Au-S、Au-Sb和Au-As组合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4.
35.
抱伦金矿床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为主,石英中含大量CO2包裹体.成矿流体属Na(K)-Cl型.气相成分CH4、C2H6、H2S、O2、N2和Ar的含量反映属弱还原环境.液相成分中阴、阳离子分别以Cl-、Na 为主,含少量SO42-、F-、Mg2 和Ca2 .Au在成矿流体中以AuCl2-和Au(HS)2-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均一温度主要为160~350℃,属中温范畴.流体水的δ18O和δD值分别为-3.4‰~ 9.8‰和-61‰~-30‰,其来源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石英的δ18O值( 10.4‰~ 15.5‰)与华南陆壳型花岗岩成因的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矿床一致.CO2和黄铁矿的C、S同位素反映C和S以花岗岩浆来源为主,少量来自志留系或更老的地层.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与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6.
江西大背坞地区韧性剪切带中岩石变形与矿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变形往往引起进变质作用,并导致矿物变化,其主要表同为同构造变斑晶,绢云母重结晶和形成动力分异条带,从剪切带外侧到剪切带中心,同构造变斑晶由小变大,重结晶须云母含量逐渐增高,动力分异条带仅发育于剪切带中心强变形区,在一定变形范围内,重结晶绢云母含量与应变强度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7.
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初始锶比值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虽然以变质岩为主,但有部分来源于岩浆岩;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反映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的密切关系。由热液蚀变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234Ma和K-Ar年龄213Ma可知,金矿化年龄为210-230Ma,所以,抱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这一结果与粤西-海南成矿带的成矿时代特征及特提斯构造演化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38.
崎峰茶-得田沟金矿是北京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它是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关的蚀变糜棱岩型叠加石英脉型金矿床.NE向崎峰茶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是区域性控矿断裂,金矿体只发育于其南东侧,同时金矿化还受到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构造隆升的影响,其北西侧中低角度、并被崎峰茶断裂利用和改造的近SN向和近 EW向断裂构造是主要的赋矿(或含矿)断裂,且目前所发现的金矿带、金矿床都产在其北西侧、离岩浆岩隆起中心边界约1.5~4.0km的范围内.赋矿断裂是属于较浅层次(相当于地壳6~10km深处的温压条件)、以压扁变形为主的韧脆性构造变形带.研究表明,控矿断裂构造的产出形态和空间分布控制了矿体产出状态和空间分布,磁组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糜棱岩的磁各向异性度与金元素含量呈成负相关的特征,反映出金成矿作用要晚于构造变形,并具有在蚀变糜棱岩型基础上叠加了石英脉型金矿化的特征.糜棱岩变形越强,越容易发生后期金矿化叠加,金品位越高,构造带中心变形最强,交代石英脉型金矿化达到最富.  相似文献   
39.
江西省大背坞地区斑点构造的类型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林  董法先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3):285-290,T001
大背坞地区的斑点构造分为同生碎屑和变斑晶两大类共7种,详细论述了各种斑点的分布和变形特征。认为同生碎屑为浊流沉积成因,分布受地层控制;同构造变斑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浅变质碎屑岩中进变质韧性剪切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斑点构造进行应变测量,重新厘定了区内的韧性剪切带,估算了褶皱变形压缩率和大背坞韧性剪切带的压缩量,剪切位移,认为本区主要经历区域褶皱和韧性剪切两期变形。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