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宏观背景下,围绕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如何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是地理信息产业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概念、定义及内涵的解析入手,在充分分析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全省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重点从资源建设、产业监管、市场扶持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基于服务模式的政府引导策略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高分遥感智能解译是实现地理信息精细生成与快速更新的重要途径,从基于遥感开展精准地理应用的背景出发,解析了遥感信息产品生产与落地应用中的局限性,阐释了遥感回归地理应用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其中“精(形态)”“准(内容)”图谱特征耦合的关键性。以地理学指导智能遥感研究为基本认识,提出了基于精细地理场景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地学分析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思路,以及时空/星地两个层面相协同的智能计算模式,并以中国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耕地评价为应用案例,利用分区分层感知/时空协同反演/多粒度决策3个基础模型,在复杂山地区开展精准应用驱动的高分遥感协同计算。结合实验结果,通过对不规则网格空间表达、时序特征多模态重建、多源不确定性解析以及不确定性引导的迭代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分析,给出面向未来的探索方向和研究思路,为地理学指导下的智能遥感研究以及遥感支撑的精准地理应用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单环刺螠纤溶酶(UFEⅠ)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文中通过小鼠血液凝固时间实验和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研究UFE Ⅰ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用纯UFE Ⅰ为抗原免疫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及效价.结果UFE Ⅰ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有效抑制大鼠体内的血栓形成,并显著降低大鼠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免疫原性的研究结果为UFE Ⅰ末次免疫小鼠后,产生微量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方阵法确定了ELISA的优化条件,测定UFE Ⅰ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效价为1∶1 280.本文研究显示,单环刺螠纤溶酶UFEⅠ具有显著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在小鼠体内产生一过性抗体,但对动物机体不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在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应用,以环境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重庆市三峡库岸万州段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在收集该区地质灾害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高分二号影像进行一系列预处理,然后将前期野外实测数据与影像底图进行叠加处理,分析和总结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以及其分布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和几何特征,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根据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解译结果在野外得到验证。研究表明: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可以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数据支持,适用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董文  张新  江毓武  池天河 《台湾海峡》2010,29(4):571-577,595,596
在分析海洋环境标量场要素数据特点,了解常规的海洋环境要素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在三维球体模型上实现海洋标量场要素时空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海洋标量场要素数据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以此为基础利用VC与Open GL技术实现纹理数据的实时绘制,并采用基于对象的方法在三维球体上对其进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基于地球球体模型的海洋标量场要素的可视化.该基于球体的可视化方式能更好地表现研究对象的区域特点,特别是在进行大范围区域乃至全球性研究时更具优势.同时,通过按需进行数据抽取,系统在数据加载效率与数据承载总量上都有所提高,在"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中目前已经加载了全球范围多个精度的温度、盐度、密度、声速等标量场数据,并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主要是利用非线性发展方程丰富的解析解,基于含有散射项和微扰项的Korteweg-de Vries方程对台湾东北部东海海域内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并着重分析海洋内波在SAR图像上的信号特征,进而讨论耗散项和微扰项对海洋内波所引起的表层流速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反映了资源环境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匹配与适应的关系,是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含义、相关指标以及指标测算方法等相关研究成果,并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和评价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主要从资源...  相似文献   
18.
某些种类的海洋多核绿藻的原生质被挤出后,其细胞器在人工海水中可立即发生聚集,随后其细胞组分发生重建,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这些重建的细胞在最佳培养条件下,最多有40%能够发育成成熟藻体。细胞骨架系统是细胞内有序性的维系者,也是细胞及细胞器运动的动力源,这些过程都涉及细胞骨架的解聚与重聚合的动态过程。本文利用微丝解聚剂细胞松弛素B及微管阻断剂秋水仙素对藓羽藻(Bryopsis hypnoides)细胞重建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器聚集及聚集体变圆的动力不来自于细胞骨架系统,而原始微丝体系的解聚是细胞器高效聚集的基本条件;细胞松弛素B及秋水仙素都显著抑制细胞膜的形成及细胞内组分有序性重建等后继发育过程,表明细胞骨架系统在这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降雨雷达(PR)海面测风精度易受降雨影响的特点,本文从雨滴对雷达信号的二次路径衰减效应、体后向散射效应以及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这三个因素出发,推导了降雨条件下PR雷达方程,并利用Ku波段雨滴衰减模型、球形雨滴体后向散射模型结合2010年6~8月的PR观测数据以及TMI风速数据对PR降雨雷达方程进行逆向求解,定量分析了降雨对PR测风精度的影响,发现降雨对PR回波信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雨滴的二次路径衰减效应和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雨滴的体后向散射效应相对最弱;而且,雨滴的二次路径衰减效应和雨滴的体后向散射效应均随降雨强度以及雷达波束在降雨层传输经过的路径增加而增强;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对回波能量具有衰减作用,且衰减作用随降雨强度以及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强.最后,将雨滴体后向散射效应和雨滴对海表的"溅射"效应合并考虑,构建了降雨条件下PR雷达降雨辐射传输模型,并结合2012年6~10月三次台风观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前PR观测等与海面风场引起的σ0平均偏差为2.95 dB,均方差为3.10 dB;校正后二者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64 dB,均方差为1.61 dB,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补偿降雨对PR观测σ0衰减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1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其生存与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化。中国气象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研发了《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统计系统》,在系统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它主要的功能是信息的采集,归类,以及采集后的反查;可以服务于任何具有层次关系的单位和部门,能够同时完成对人事、教育和劳资3种资源的信息采集,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信息采集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