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736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随着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查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的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类型、石英颗粒的阴极发光等特征,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山1段、盒8段的物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在山1段、盒8段沉积时期,受到北部和东北部2个物源方向的影响,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阿拉善-阴山古陆。物源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展布格局和储集砂体的物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2.
环渤海湾盆地寒武系混合沉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内容提要: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发育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大量的区域地质资料、野外露头资料和钻井资料等,对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混合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同一岩层内由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有渐变式混合沉积、突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Ⅰ,但是各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形成类型复杂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混合沉积环境为古陆边缘和陆表海,发育混积潮坪相、混积局限台地相和混积开阔台地相,微相类型有混积泥坪、混积灰坪、混积云坪、混积泻湖、混积浅滩和混积滩间等。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的混合沉积模式,进而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3.
东北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土壤温度的日、季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支持下,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站于2002年10月建成并正式开始观测,该站也是国际协同加强观测计划(CEOP)观测网中36个地面站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高密度连续观测资料,对退化草地下垫面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东北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0~10 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20 cm处日变化较弱(冬季无明显日变化),50 cm以下无日变化;土壤温度0~80 cm存在明显的年变化周期,20 cm以下位相滞后明显,土壤垂直温度梯度经历一个负→转换期→正→转换期→负的年循环。土壤冻结期约96天。太阳辐射是影响土壤温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表层温度、湿度的日变化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因降水强度、时间等的不同而不同。太阳辐射是影响土壤温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对降水事件的响应近似一渐变过程,而土壤湿度相对是一快速的跃变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54.
全球变暖对中国区域积雪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对20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所模拟的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未来积雪变化进行了分析.检验了模式对当代(1961-1990年)积雪日数、积雪量、积雪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模拟,结果表明:与观测相比,模式对这些变量均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但模拟的积雪日数和积雪量偏多,积雪开始时间偏早,结束日期偏晚.21世纪末(2071-2100年)在IPCC SRES A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积雪日数和积雪量将减少;积雪开始时间推后,结束时间提前,但在各个地区表现也有所不同,并在个别地区出现相反的变化.将中国区域分为东北、西北、青藏高原3个分区,结果显示:各分区平均积雪量均为减少,积雪开始时间推后,而积雪结束时间则都将提前,其中,青藏高原地区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55.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是伴随古特提斯洋闭合的深俯冲作用及后期构造作用的产物。通过对其野外地质特征、不同岩石类型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的研究,确认榴辉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在早期分别经历了各自的形成过程,在榴辉岩形成之后的折返过程中二者共同构成了高压变质带,并且在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同时导致了带内蓝片岩的形成。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240Ma左右,折返过程中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及蓝片岩的形成应在220~200Ma,高压变质带最终在214Ma之前抬升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956.
薛怀民  董树文  马芳 《岩石学报》2010,26(9):2653-2664
庐-枞和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发育的一系列断陷型火山岩盆地中规模最大的两个,以发育一套别具特色的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潜火山岩,并产有丰富的铁矿、硫铁矿及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为特征,其中又以玢岩型铁矿最著名。两个盆地内主要的成矿作用(玢岩型铁矿)都与第二旋回(分别为庐-枞盆地的砖桥旋回和宁-芜盆地的大王山旋回)的潜火山岩关系密切,其岩性在庐-枞盆地为正长斑岩,而在宁-芜盆地为辉石闪长玢岩。本文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分别对庐-枞盆地内的巴家滩正长斑岩和焦冲正长斑岩以及宁-芜盆地内的阴山辉石闪长玢岩进行了精确的定年。结果表明,巴家滩正长斑岩和焦冲正长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0±1.1Ma和131.5±1.6Ma,阴山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7.8±1.8Ma。庐-枞和宁-芜盆地(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火山岩-潜火山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意味着"突发性的"岩石圈减薄可能是区内岩浆作用和大规模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57.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目前已先后在片石山地区、果干加年山地区和冈玛错地区发现典型的榴辉岩,以片石山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为研究对象。片石山地区的榴辉岩为低温型榴辉岩,围岩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500℃,p=2.3GPa。已获得230~244Ma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石榴子石Lu-Hf等时线年龄,代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榴辉岩及其围岩在误差范围内具有相同的Ar-Ar年龄,为210~220Ma,代表了榴辉岩及其围岩冷却抬升至近地表的时代。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具有和片山地区榴辉岩相似的野外产状、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围岩。Ar-Ar年代学研究显示,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榴辉岩在240Ma左右即已折返并抬升至近地表,其变质作用峰期时代明显要早于片石山地区。  相似文献   
958.
梁子湖表层沉积物元素分布模式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能提供沉积物物源及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等信息。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单道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运用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测试数据分析发现,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分布受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微量元素中除Zr和Nb等元素外,其余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值大多数接近于武汉湖泊的背景值和欧美湖泊的背景值,低于东湖和汤逊湖等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湖泊。在平面分布上,大多数元素都有明显的平面分布规律,K2O、CaO、Na2O、MgO、Al2O3、Fe2O3、Li、Rb、Sr、Ba、Mn、Se、Ni、Sc等都在东北部和东部富集,而Si在西南部富集,Zr和Hg在中部富集。元素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湖东地区矿山地质背景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59.
ICP-MS法在元素活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7~12月间进行的元素活动态样品ICP-MS法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元素活动态六步顺序提取法中Cr、Cu、Zn、Cd、Pb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水溶态,5.4%~60.1%;离子交换态,10.8%~62.9%;碳酸盐结合态,8%~26.6%;有机结合态,6.6%~27.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3%~13.6%;强有机结合态,8.5%~33.5%。同时研究分析了方法检出限和样品信噪比,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测定结果稳定可靠,而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60.
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农业经济评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年代际的全球变化预测及其区域适应 ,是一个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领域的问题。作者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探索性思考 ,提出了气候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中 4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并重点针对其中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及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农业经济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初步讨论了经济评估的验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