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罗永刚  朱伟  李明  代晓炫  肖曼 《湖泊科学》2013,25(3):386-391
针对群体形态对微囊藻昼夜间上浮下沉规律的影响问题,利用柱状培养装置对室内培养的单细胞、群体细胞以及在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进行了昼夜间分层观测实验,探讨了细胞形态对微囊藻垂向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迁移规律,但无论是室内培养群体细胞还是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都未观察到显著的昼夜上浮下沉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漂浮特点.由此认为,室内培养的细胞与实际湖泊细胞之间存在比重上的差异,群体的大小对于上浮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甘肃陇中盆地会宁关公滩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陇中盆地会宁含小哺乳动物化石的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关公滩剖面沉积物记录了典型的原生沉积组构,沉积物沉积以后几乎没有受到后期的扰动.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与现今的古水流流向基本一致,表明区域西高东低的地貌至少在中更新世早期已经形成.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的矫顽力谱分析、三轴等温剩磁退磁曲线等岩石磁学结果显示: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和赤铁矿是主要的剩磁载体,但其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为主.系统退磁结果显示,在大部分样品中,磁铁矿和赤铁矿均记录了几乎相同的特征剩磁的方向,整个剖面呈现单一的正极性.另外,关公滩剖面底部河湖相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初步研究包括复齿鼠兔(Ochotonoides complicidens)、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方氏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变异仓鼠(Cricetinus varians)、大林姬鼠(Cricetinus varians)、复齿旱獭(Marmota complicidens)等六个种类,其中丁氏鼢鼠和复齿鼠兔是相对原始的种类,其时代跨越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其他都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常见的种类,该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性质表明其时代很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因此,综合磁性地层学和小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学结果,关公滩剖面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的沉积,剖面底部堆积及其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43.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相似文献   
144.
利用1963—201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29次M_S≥7.0地震和全球范围内42次M_S≥8.0地震资料,根据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计算了它们的相位角,分析了它们的相位角分布,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它们与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中国大陆地区M_S≥7.0地震,约81%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加速初期和高值点附近-减速初期,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球范围发生的M_S≥8.0地震,约68%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低值点附近,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5.
利用1963—201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29次MS≥7.0地震和全球范围内42次MS≥8.0地震资料,根据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计算了它们的相位角,分析了它们的相位角分布,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它们与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中国大陆地区MS≥7.0地震,约81%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加速初期和高值点附近-减速初期,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球范围发生的MS≥8.0地震,约68%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低值点附近,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6.
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建筑物提取方法,结合新的网络DenseASPP-UNet,以实现影像多尺度特征的融合,进而高精度提取建筑物.通过Inria开源建筑物航空影像数据集进行验证,表明DenseASPP-UNet相比其他深度学习方法建筑物提取精度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7.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GPS拟合高程的广泛运用,给现行的常规高程测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浙江省长兴县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工作中对GPS拟合高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高程导线测量的检核,提出了符合矿业权实地核查精度要求的GPS拟合高程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被全国项目办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8.
在研究目前土地利用数据库地类检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应用高程异常检查方法来检查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地类的正确性。首先阐述了高程异常检查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在此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检查小程序,并对该程序检查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高程异常检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0.
2019年10月18~20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在中国大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球性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为主题,针对海洋土工程性质、海洋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护、海洋工程地质原位勘测、监测与试验模拟、海洋资源开发水动力环境与作用、海床沉积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工程结构基础、海流-结构-海床相互作用等7个专题设置了10个特邀报告、21个主题报告及71个学术报告。作为国内外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者交流、分享、合作、创新的平台,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二度在我国召开,是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学科快速发展的肯定,同时也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