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2.
103.
利用构建的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得到了青蛤溶菌酶相关基因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c型溶菌酶基因在鳗弧菌刺激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青蛤有c型溶菌酶和i型溶菌酶基因,分别编码155和182个氨基酸,c型溶菌酶信号肽为21个氨基酸并具有典型的LYZ1结构域,i型溶菌酶信号肽为19个氨基酸,其结构域为Destabilase domain结构,用于识别和切断谷氨酰胺-甲酰胺与赖氨酸ε-氨基之间的肽键。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鳗弧菌刺激后6—24h,青蛤血细胞中c型溶菌酶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的趋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型溶菌酶基因在青蛤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风尘堆积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堆积作为气下沉积,任何一个深度都曾经暴露于地表,因而必然受到相关地表过程的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多数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而黄土在沉积后也可能受到各种地质过程的改造,从而对研究中常用的气候代用指标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野外、微形态等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我国北方新近纪风尘堆积中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形成过程及环境意义进行研究.由于一些特征在黄土堆积中具有普遍性,可作为识别风成堆积的标志和环境事件研究的指标,并有助于全面理解常用的替代指标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葛碧如  杨科佑 《地球物理学报》1990,33(1):64-69,T001,T002
本文在野外实际考察、陆地卫星遥感资料数字图象处理、判读、彩红外航片构造判读的基础上,指出攀西地区是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间的构造过渡带.根据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可进一步将它划分为被四条近南北向断裂带分割的三个断块.  相似文献   
107.
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年约发生66万次地震,其中毁灭性地震(震级大于8级)1.1次;最强烈地震(7至7.9级)18次;破坏性地震(6至6.9级)120次;中等地震(5至5.9级)1000次;弱损坏性地震(4至4.9级)6000次;有感地震49000次无;感觉微震60多万次。我国自1901年至1969年,发生的大于等于5级地震共1600多次,  相似文献   
108.
一、前言连云港是我国重点建设港口之一,为了扩建港口的需要,曾在34°52′48″N、119°42′24″E处投放了“波浪骑士”测波仪。进行波要素的连续观测。我们在整理观测资料过程中,发现波浪记录中有明显的波群现象,即在波列中高度较大的波浪连续几个成群地出现。通常把海面上的不规则波看成是随机过程,并不考虑变量出现的先后次序。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根据设置在连云潜海区“波浪骑士”测波仪的实测记录,探讨其波高、波周期的一元分布和联合分布。在分析132组连续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各种统计特征值,提出了该海区的波高、波周期的分布模式并与经典理论作了比较。同时,还给出了有实用意义的波高——波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图及联合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10.
葛凤仪 《海洋测绘》2007,27(2):65-67
论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与MicroStation联机测图的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层控对应表的制作.以实际生产作业为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内耗,减少了作业中间数据的相互转换,避免了有效数据的丢失,很好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