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2.
本文详细分析了1999.11.29岫岩-海城地震前后岫岩水氡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孕震过程中,岫岩水氡表现出了完整的长、中、短、临异常变化及震后效应。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3.
利用从IRIS上获取的11个台站震相清晰的P波波形记录资料对2000年姚安MS6.5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1)地震破裂持续时间为5.6s,破裂主要集中在破裂开始0.2s后的时间段内,由两次2s多的破裂组成,而且后一次破裂的强度超过了前一次;(2)静态滑动位移和应力降分布图均显示存在震中区和震中以东区两个变化比较明显的区域,破裂沿北西向断裂进行。  相似文献   
44.
陈国浒  单新建  李建华 《地震》2007,27(2):131-138
利用遥感影像多分辨率、 多光谱以及多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 对浙江宁波地区约1900 km2范围的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判读。 根据断裂的影像特征, 将所判读的断裂分为晚更新世活动, 早、 中更新世活动及第四纪活动不明显3类, 同时对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宁波地区主要发育NNE向、 NE向和NW向三组活动构造。 其中NNE向育王山山前断裂, 在TM、 MSS和SPOT影像上都表现出清晰的断层形迹, 切过三处冲积洪积扇, 晚更新世有活动。 走向20°的老鹰山与走向55°的清凉山截然相接显示的线性影像反映出NE向算山-曹隘断裂的形迹, 断裂向宁波盆地延伸, 为宁波盆地规模最大的隐伏断裂。 多时相MSS影像上, 显示出NW向新乐—宝幢和宁波—莫枝活动断层的形迹, 它是深部构造活动在地表的反映, 与走向45°的算山—曹隘断裂, 可能是一组地壳破裂网络。  相似文献   
45.
以高原坝区洱源县为例,依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8年洱源县1 km网格内三生空间进行赋值,计算地均分值与协调度,通过核密度分析三生空间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产空间地均高值区集中在东部平坝区和缓坡地带,与粮食作物产区基本协调一致,扩张大于缩减的速度。(2)生活空间地均高值区以东部平坝区为主,与城镇和农村用地基本吻合,扩张始终大于缩减的速度。(3)生态空间地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山地,部分在东部湖泊或湿地周边,扩张小于缩减的速度。(4)三生空间功能协调度与生活、生产空间基本一致,协调性逐年提升。  相似文献   
46.
杨琴  李君 《盐湖研究》2001,9(4):24-29
作为研究四元体系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的开端,测定了三元体系Na2B4O7-NoHCO3-H2O和Na2CO3-NaBOH2-H2O在0℃,15℃,45℃时的溶解度,绘制了相应的组成-性质图。两个三元体系的溶度图在研究温度范围内均属于低共饱型,平衡固相为组分化合物或其水合物。  相似文献   
47.
控释海水植物肥中氮、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控释肥的肥效,探讨、建立了相应的氮、磷测定方法。用硫酸作消解剂,消解液可以同时被用来测定氮、磷。钼锑抗坏血酸络合物作为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磷的浓度;用改良式微量凯氏定氮蒸馏滴定法测定氮的含量。该方法灵敏、准确,易操作。用海水浸泡自制的控释海水植物肥样品(编号:MRF-0201.中速型),运用建立的氮、磷测定方法测定浸取液中的氮、磷含量,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控释海水植物肥在海水中的氮、磷的化学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48.
黄河三角洲刺穿体分布在废弃三角洲叶瓣水下斜坡的下部,成因与密西西比三角洲有很大差别,其形成与软弱层变形(内因)和海洋侵蚀(外因)密切相关。高分辨率黄河三角洲典型的地震地层和解释地层剖面、浅地层剖面和钻孔资料联合解释表明,海底刺穿的发源层来自于河口沙坝下部的前三角洲相软弱层变形。三角洲特有的地层结构造成软弱层上覆的物质压力分布不均,普遍存在一个沿三角洲斜坡下部分布的低压异常带,三角洲堆积过程中,软弱层在低压异常带中的变形已经存在,形成前三角洲上部的凸出地形。黄河口摆动后,海底快速冲刷,在最大冲刷中心也是最大压力释放中心刺穿体形成,随着海洋侵蚀速率减缓,刺穿作用将逐渐减弱,最终将被冲刷消亡。软弱层变形及刺穿对海洋工程设施危害极大。类似这种三角洲特有的地层压力结构在平原海岸地区广泛存在,深入研究软弱层变形机理,对近海工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9.
以大理市洱海东岸地区为例,运用地理集中度、脱钩指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从村域尺度分析1988—2015年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空间分布的脱钩状况及原因,并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的变动态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随时间的演进,农村人口空间分布变动较小且集中于洱海沿岸,而聚落用地集聚区呈远离洱海态势;(2)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的空间分布由扩张与衰退脱钩状态并举向以扩张脱钩状态为主演变,二者地理集中度的变动由以人口上升为主转为以聚落用地上升为主;(3)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空间分布的脱钩状况受农业生产力因子变动的影响减弱而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因子变动的影响增强;(4) 2015—2024年,农村人口与聚落用地将以国道G320-G5611一线为界,继续呈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点,人口地理集中度将整体提升,并以衰退强绝对负脱钩和扩张相对负脱钩两类村庄为主。  相似文献   
50.
按照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将由定量描述转入动态模拟。目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呈现多元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其中4类常见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复合模型。主要结论如下: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复杂系统、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单要素耦合的动态模拟之中,但存在空间解释不足以及忽视系统自适应性等问题;人工智能算法(ANN和BN)在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或不确定性系统模拟中具有显著优势,并被应用于城市扩张、环境变化、资源需求以及生态脆弱性的识别之中,但应用面相对狭窄且限制条件偏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CLUE-S、CA和MAS)局限于从土地城镇化视角模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复合模型实现了各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今后,应从技术和理论2个层面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强对微观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