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布格重力异常图、空间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表层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5种图件.利用数字化编图技术对新旧资料进行同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在编图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确保编图质量,并进行了GIS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地理底图和各专题图件均在MapGIS基础平台上以点、线、面三种图元类型表示,根据实际材料和图面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分层构建、统一成图的技术路线,为日后资料使用和图件修编奠定了良好基础.以MapGIS为平台,可以很好地完成地质地球物理系列编图任务.  相似文献   
72.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发育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以及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达30~100m,其中在太康、鹿邑地区的平均厚度超过60m;有机质丰度中等—高(1.76%~4.16%),镜质体反射率适中,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山西组地层发育微孔隙、微裂缝等孔隙类型,储集性能较好。等温吸附实验测得暗色泥页岩吸附气含量平均为1.32m3/t,表明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性较好。综合研究认为,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在荥阳—通许—太康—郸城一带分布厚度大,埋深适中,页岩气保存地质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3.
60年来,利用我国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野外考察,运用块体构造学说编制了中国海陆1∶5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其从理论基础、方法技术上,实现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的融合;系统地反映出我国海陆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现状及大地构造格架;同时展示古生代以来中国海陆各块体的发育、运移、拼接和联合大陆的形成过程,以及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由"东高西低"转为目前"西高东低"的演化规律。另外,通过系列图件的编制与建库,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及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提供了基础图件数据。  相似文献   
74.
受新生代太平洋板块弧后扩张剧烈活动的地缘特性影响,冲绳海槽构造特征复杂,南、中、北段在热液活动、断裂性质、火成岩特性、扩张时代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因此认识该区各段构造活动性对查清其复杂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前人通过磁异常反演得到的居里面深度资料,利用热模拟的方法,对冲绳海槽各段深、浅构造活动性进行了探讨.模拟结果表明,南段软流层构造活动强度约为中、北段的6倍,而岩石圈浅层构造活动却相对较弱.该结论与前人所得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相符,主要表现为:相对于中、北段,南段在海槽总体演化历程上裂陷较深;海底火成岩岩浆源区较深,结晶分异程度较弱,同化混染程度较强;切穿沉积基底的大型断裂较为发育,而沉积层内部的小型断裂分布相对稀疏;沉积层岩浆侵入活动较弱,海底所呈现出的热液活动区数量较少;现代地震活动较多,震源深度较大.根据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推测:(1)冲绳海槽北段可能还有一些热液区没有被探测到,也可能在历史演化进程中失去活力,或者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2)南段存在孕育更多热液活动区的潜力.  相似文献   
75.
20多年来,中国海陆及邻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在不断进步,尤其是海域取得很多新认识,但中国海陆及邻域的大范围编图,尤其是大地构造图,没有随之更新;中国海陆的编图还一直存在海陆不接、海域编图相比陆域落后的问题;亟需编制一幅中国海陆及邻域的大地构造图.1992年编制的"中国海域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的大地构造图,运用以活动论为内涵的全球构造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对中国海区及邻域的大地构造特征做出了较好的诠释.最近,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把1:500万中国海陆及邻域大地构造格架图作为图种之一.在全球构造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块体构造学说,作为本次编图的指导思想,根据其大地构造体系,板块和板块边界作为一级构造单元,块体和结合带(缝合带等)作为二级构造单元,结合系列图中重力图、磁力图、地质图等图件成果,以及最近的其他调查研究资料,完善了对特提斯在南海周边的界线、东海陆架的基底构造属性等认识,在研究区内共划分出了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6个板块边界构造单元,30个块体、14个结合带和10个缝合带.  相似文献   
76.
南黄海为一叠置于下扬子地块变质基底之上的中、古生代海相与中、新生代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及多期次构造改造。有关南黄海多期次盆地地层格架及分布特征、构造变形及动力机制、盆地性质及成因机制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论。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几年最新获得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对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相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地球物理及综合研究表明:南黄海北部燕山晚期以来陆相断陷盆地之下并不存在印支-早燕山期的前陆盆地;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是存在的,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汇聚碰撞过程中存在壳内多层次的互相楔入构造;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广泛分布,往东抬升剥蚀,可能主要残留下古生界,中部隆起残留有完整的下三叠统-震旦系。  相似文献   
77.
在新一轮南黄海区域地质地震调查工作中,针对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设计了新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方案——上下源延迟激发+长排列接收,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的深部地层有效反射,揭示了千里岩断裂两侧分布着向南逆冲的构造推覆带.结合重力、磁力反演成果认为,千里岩隆起区为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碰撞接触带,扬子块体向北运动与华北块体碰撞后楔入到华北块体之中.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是中国目前少有的大型内生矿床之一,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矿床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区域上为Ag异常地球化学省,1/5万化探具有Ag、Pb、Zn、W、Sn、AS、Sb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地球物理上表现出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及△T磁异常特征.通过对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综合异常找矿模型,即成矿地质环境(断裂、岩浆岩和矿体)+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实现了单一方法的异常标志到综合异常模式找矿的跨越.该找矿模型的建立对大兴安岭西坡严重覆盖区及其它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破碎波峰线长度的速度谱Λ(c)及其高阶矩是研究破碎能量耗散、动量通量等关键问题的有效工具。活跃破碎的图像识别是正确计算Λ(c)的一个关键前提。Kleiss等2011年给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累积灰度函数(L)的导函数区分活跃破碎与尾迹的阈值方法,但阈值的确定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得到的破碎阈值可能偏低。我们通过对渤海海域拍摄的白冠破碎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L函数的二阶导数往往存在稳定的次峰,次峰所对应的灰度值正可作为区分活跃破碎与尾迹的灰度阈值,由此提出一种基于L函数二阶导数次峰的阈值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益气消疲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疲劳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消疲汤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片加康复训练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表(FSS)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精力子量表评分变化。结果:2组FSS评分、SS-QOL中精力子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疲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疲劳气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精力和改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