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1755年,德国学者康德著“宇宙发展史概论”,对太阳系和各种恒星系统的形成作了分析。康德提出,所有天体(包括太阳系)都是从旋转的“原始星云”(原始不动的宇宙初始物质)产生的。1796年,法国学者拉普拉斯亦提出太阳和行星是从庞大的“原始气态星云”中形成的看法。他指出,这种“原始气态星云”——太阳的始祖——原是灼热而稀薄的物质。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太阳系起源理论,合称康德——拉普拉斯“原始星云说”。此学说在国际上影响颇大。笔者虽然支持康德——拉普拉斯提出的“整个太阳系由同一星际云收缩形成”和“落在生长着的行星上的质量把角动量带给它”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包括太阳系的所有天体皆乃来自“原始星云”(或稀薄的原始气态星云)的说法,却是不够完善的。  相似文献   
22.
范时清  俞旭 《海洋科学》1977,1(1):44-48
混浊流又称异重流,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现象。1885年瑞士学者福勒尔(Foral)注意到混浊的河水流入日内瓦湖以后,并没有和澄清的湖水相混,而是自成一股潜流,沿湖底流动。从而提出浊流的概念。此后,有些国家出于水利工程方面的需要,曾对浊流的性质和作用进行过某些实验和研究。 浊流作用理论被引进海洋地质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渤海基底结构特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船“海燕号”用KЦГ—Ⅱ型海底石英重力仪和国产ZH641型金属弹簧海底重力仪在渤海进行了联合观测(范时清,江玉成),完成剖面四条,测点49个,控制面积1700平方公里,全区总测量精度为±1.06毫伽。为了得到单纯由地质不均匀体引起的海底重力变化状况,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系统校正与运算,求出各测点的海底布格重力异常值,并作出各剖面的布格重力异常曲线。 海底构造的存在,会引起水下各地段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或相对的差异性,从而引起海底重力场相应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局部重力变化与地壳表层地质构造的差异有关,即同岩石成分及其成层条件不同有关,在较致密的岩层接近地表的地方,重力值就增大,反之,重力值就减小。海底重力测量结果表明,渤海中部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北北东向的重力低区和各断面布格异常曲线呈大凹陷的地段,反映这里乃是一个沉积盖层较  相似文献   
24.
在对南海表层沉积物和部分柱状样品进行矿物研究时,发现少量玻璃质微球粒。根据这些玻璃质微球粒的物理、表面结构构造及常量元素等特征,可认为是微玻璃陨石。南海微玻璃陨石虽分布于澳亚散落区内,但不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在20世纪岁月,全球变暖和气候巨变问题愈益受到国际普遍关注,这是因为它同世界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联系在一起了。探讨全球变暖现象及其起因,对阐明陆架发育演变进程,预言亿万人所关切的地球未来气候变异和海、陆地变迁规律具有积极意义。1现代全球变暖期的起始与终结目前,全球变暖趋向,已是千万人切身感受到的现象。例如,据1999年12月6日路透社伦敦报道,英国气象学家宣称,1999年全球温度比1961年~199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大约0.33℃,比19世纪末的温度高出大约0.7℃。又据2000年美联社华盛顿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过去40 a来世界…  相似文献   
26.
珠江口外现代沉积物运移方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环境分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McLaren和Bowles的碎屑沉积物迁移过程中粒度变化的随机模型研究了珠江口外内陆架上现代陆源沉积物的运移方向。18条剖面的统计结果表明,从红海湾以西至阳江以南的内陆架上,现代沉积物大部分平行于海岸向南西方向运移,至阳江以西运移方向逐渐复杂化;到广州湾出现紊乱的运移方向。这些运移绝大部分发生于低能环境中,呈现沿运移方向粒度越来越细的B型变化。这些结果与实测资料及卫星照片判读结果一致,证明了统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范时清 《海洋科学》1981,5(1):55-57
1980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布鲁恩市(BRYAN),召开了一次“断裂大陆边缘的起源与演化讨论会”(SYMPOSIUM ONRIFTED MARCIN: ORICIN AND DEVELOPMENT)。会上,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宣读了二十多篇论文,提出了许多有关大陆边缘的新资料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28.
1957年12月31日到1958年2月17日,苏联和中国联合在中国东部海区进行了渔业调查。在调查中利用“大洋-50”型采泥器所采集的现代沉积物标本转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组处理。由于时间的限制,同时考虑到这些标本分析的结果只是用作阐明与渔业有关的问题,故从1958年4月1日到14日采用了以斯笃克公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29.
对琼州海峡西段表层和柱状采样的沉积物,进行了~(14)C放射性年代、氨基酸年代估计及微体化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分析。初步划分了柱状沉积物层序、确定了所研究的沉积物的年代和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早更新世早期为浅海环境,气候温暖,形成了富含微体化石的浅海相地层;随后本区东部隆升为陆,而西部及北部湾部分区域,随着气候波动、海平面相对升降则交替出现了滨海相与陆相环境。全新世期间,该区形成了浅海海峡环境。  相似文献   
30.
地球冰期起源问题,属重大基础理论课题之一。揭示地球冰期起源奥秘,对阐明陆架发育演化进程,预言亿万人所关切的地球未来气候变异和海、陆变迁趋向具有积极意义。到目前为止,有关地球冰期起源问题,国际上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假说。实际材料表明,在地球历史发展漫长的进程中,存在着冰期和间冰期的脉动交替,温暖期和寒冷期的脉动变异。笔者在本文中提出,地球冰期脉动变异韻律的产生,同太阳这个巨大天体本身辐射强度的脉动变异状态存在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