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盆地深部咸水含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地二级构造单元为评价对象,以区域地壳稳定性条件、基础地质条件、储盖层条件、储存潜力条件、地热地质条件、研究程度和资源潜力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为一级指标,在资料搜集和综合分析16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法,认为四川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适宜性评价分区的评价结果为:川中平缓褶带为较适宜,川西低陡褶带、川西南低陡褶带为不适宜,川东高陡褶带、川北低平褶带、川南低陡褶带为较不适宜。适宜储存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层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以及二叠系中统下部的栖霞组。  相似文献   
12.
在沉积盆地三级构造单元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得出的“适宜CO2地质储存”区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已有的选址流程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地质条件和技术方法水平,提出了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目标靶区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性、储存规模、场地地面环境条件和经济适宜性四大评价指标层以及44个具体评价指标,并将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逐层叠加法等评价方法应用于目标靶区筛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和河套盆地3处典型目标靶区适宜性评价的实例,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在目标靶区筛选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样品采自印度Andhra Pradesh,Anantapur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层为太古代半岛片麻岩。本文分析了该水样的F^-和其他化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区氟源主要来自围岩,这个地区的F^-紧紧地吸附在包含粘土的矿物质土壤中。F^-与成岩的钠之间很强的正相关性反映出了风化侵蚀作用。正是这种相关性导致了F^-拘滤出,而半干旱气候和强灌溉也是F^-产生的原因。研究区循环水的碱性环境使土壤更容易滤出F^-,也导致地下水中的F^-含量高。高蒸发率引起的水在含水层中的滞留时间长和风化带水力传导系数低,将促使含氟矿物的溶解,这是另一个地下水中氟含量进一步增加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地下水质量的建议,从而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地下空间和时间特征,并结合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的特点,提出将其应用于碳储存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利用水环境同位素技术判断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评价典型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咸水层的安全持久性及储存二氧化碳的适宜性;(2)确定判断泄露二氧化碳“碳源”的同位素方法,研究泄露的“碳”源;(3)通过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地下水循环、径流之间的关系,评价规模化封存二氧化碳潜在泄露对浅层含水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水中硫酸盐起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的溶解,其次为南部泻湖相古沉积咸水的混入。岩溶地下水中的盐分的增加主要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集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四川省红原县病区作为饮用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37件,并测试其水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病区饮用水水化学特征以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钙型水为主,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病区饮用水化学组分中Se、Zn元素呈现富集特征,Sr、Ba、F元素处于贫乏状态.利用SPSS软件分析发现饮用不同水源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饮用地表水较地下水更容易患病,并结合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了大骨节发病机理与饮用水中Ca、SO4、Sr、F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水中这4种元素组分的质量浓度越低,大骨节的患病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对沧州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进行调查评价,详细说明MAPGIS软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应用,得出了沧州市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成果图。  相似文献   
18.
借鉴国外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将我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影响盆地评价阶段CO2地质储存适宜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分别从盆地本身物理条件、数据源和资源潜力、地壳稳定性、温度以及经济适宜性五个影响方面形成单因子图,此五类单因子图件的编图基础为中国1∶500万地质图,利用图层属性的加权计算、叠加的成图方法,综合单因子图件形成我国CO2地质储存远景区划图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项目。依据我国沉积盆地的地质条件,基本建立了中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体系,初步评估了417个(面积大于200 km2)陆域及浅海沉积盆地的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参与并合作实施了中国首个、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突破了钻探、灌注、采样、监测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在储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仿真模拟、环境影响与安全风险评价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分水岭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环境同位素 (18O、D、T), 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分水岭位于陕北, 大致呈东西向分布的白于山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